正文 第80章 控製錯覺定律——我們能控製全世界嗎?(1 / 1)

心理學家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心理學家們以每張彩票2元的價格買回一批頭獎為500萬元的彩票。然後,他們將這些彩票原價轉售給受試者。其中,有一半的彩票是由受試者自己挑選,另一半彩票則是由心理學家按順序出售,受試者不能挑選。

到了開獎的前一天,心理學家們又找到這些受試者,並聲稱自己的朋友想要買彩票,希望他們能夠轉讓,即使價格貴一些也沒有關係。結果是:那些自己挑選彩票的受試者肯轉讓彩票的平均價格是800元,而那些並非由自己挑選彩票的受試者願意轉讓彩票的價格為142元。

由此,心理學家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從心理上說,相比其他人挑選的彩票,人們更願意相信自己挑選的彩票會中獎。

心理學家們指出,實驗中人們之所以會產生那樣的認知,就是心理學中的“控製錯覺定律”在起作用。即對於一些非常偶然的事情,人們容易產生憑借自身的能力是可以將之支配的錯覺,並且往往會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這種心理現象就是控製錯覺定律。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控製錯覺,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有能力支配絕大多數事情,並且也在實踐這種支配,這樣一來,人們便形成了一種偏執的心理認知,由此推彼地錯誤地認為,凡是發生的事情,自己都可以憑借自身的能力支配,即使是偶然性的事件也不例外。

然而,偶然性的事件並非人力所能支配,而是受概率支配的。那些偶然性的事件雖然偶然,但也有規律可循,而這個規律就是概率。比如,扔硬幣,是正麵還是反麵並不是人力所能控製的,但是其結果卻受到概率規律的支配,並且這種規律隨著扔硬幣次數的增加而越發明顯。也就是說,你拋50次硬幣,正麵和背麵出現的概率一定接近50%,但是你卻不能夠準確地預測到底哪一次是正麵,哪一次是背麵。我們可以通過科學規律把握事態的發展,卻沒有足夠的能力操控事態怎樣發展。

由此可見,對於上述實驗中的受試者來說,無論是自己挑選的彩票,還是由別人分配給我們的彩票,從概率上講,其中獎的可能性並沒有差別,不存在自己挑的容易中獎,別人分配的不容易中獎的問題。其實,很多人也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一旦到實踐中,就會被自己的心理偏執所影響,固執地認為自己“精心挑選”的彩票一定更容易中獎。

這種控製錯覺定律往往會導致頑固、剛愎自用等傾向,從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比如,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許多人都認為錢經過自己的手來投資,比交給投資經理去投資具有更大的盈利的可能。於是,盡管自己並不是那麼了解投資理論,對市場行情一知半解,也還是固執地自己“亂”投資,而結果就是賠光了自己的血汗錢。相反,那些能夠跨越這種心理的人,往往能夠做出理性的選擇,從而讓自己的人生朝著更加有利的方向邁進。如,比爾·蓋茨就跨越了這種心理的影響,他不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盡管他創造了無數的財富,但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不善於投資理財,於是他聘請了投資經理——勞森為自己理財,並由此獲得了豐厚的投資報酬。

許多偶然現象的發生,實則主要受到概率的影響,卻往往被人們當作自己控製的結果。所以時常提醒自己“我不是萬能的,我沒有能力控製全世界”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做能夠有效抵製控製錯覺誤導我們的認知,從而讓我們對自己有一個清楚、客觀的認識,進而為個人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