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辛普森效應——圍觀犀利哥的憂傷(1 / 1)

為何犀利哥會如此迅速地走紅網絡?心理學家們認為,犀利哥的走紅在很大程度上是“辛普森效應”的客觀存在的功勞。

提到辛普森效應,就不得不談一談辛普森的故事:辛普森是美國的一名橄欖球選手。他意外得知前妻有了新的男朋友。此後不久,前妻遇害了。辛普森成了最大的嫌疑人,他被逮捕,隨後在法庭上卻因為沒有確鑿的指控證據而被無罪釋放。這件案子成為了懸案,從而引發了人們的廣泛討論。

心理學家們將這種懸念激發人獵奇心理的現象稱為辛普森效應。心理學家們進一步解釋說,麵對那些懸而未決的事情,人們總是盡可能地去找出它的真相,如果沒有特別站得住腳的證據,人們就會認為它是假的,從而試圖找出真正的事實,這樣一來,便形成了人們對之過度關注的現象。

犀利哥,憂鬱的眼神,稀疏的胡碴,神乎奇神的服飾搭配……這些犀利哥身上的特質對於人們來說都是一種懸念:他是誰?他來自哪裏?是什麼樣的經曆讓他成為現在這個“乞丐王子”?犀利哥身上的“謎”太多了,尤其是他的憂傷更是激起了人們的獵奇心理,這樣一來,故意或者不是故意的,人們就開始努力地發掘犀利哥的過往,希望可以揭開犀利哥的身世之謎,找到他那憂鬱眼神背後的真相。

生活中,當我們遭遇某件事,我們憂慮、難過,周圍的人在或關心或漠然的同時,都對我們到底遭遇了怎樣的事充滿了好奇,他們熱烈地議論,卻忽略了這樣的探討對我們所造成的傷害。人們這種固有的獵奇心理,這種對真相的追根究底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們的心靈造成了傷害,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困擾。

然而,麵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理性地認識到,他人的這種行為是固有心理使然,是辛普森效應的體現。要想避免這種傷害和困擾,與其斥責、怨恨甚至報複他人,不如找到人們這種行為的根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比如,下麵這位戴安娜就深諳辛普森效應的智慧。

戴安娜原本生活在佛羅裏達州的一個小鎮,後來她與一位紐約的會計師相愛並結合了。她在人們羨慕的眼光中離開了小鎮,與丈夫一起去紐約生活。

幾年後,讓小鎮上的人都驚訝的是,戴安娜獨自一人,神情落寞地回到了小鎮。一時之間,小鎮上的人都對戴安娜的故事議論紛紛。有人在討論曾經戴安娜與她的丈夫多麼般配、甜蜜;有人在說戴安娜的丈夫愛上了別人,將戴安娜拋棄了;有人則否定情變的可能,因為戴安娜的手上還戴著結婚戒指……總之,一時之間,關於戴安娜與她的丈夫的種種流言蜚語遍及小鎮的每個角落。

然而,這讓戴安娜更加痛苦了。每次聽到他人的議論,她就會想起那個已經從她生活中消失的她最愛的丈夫,跟著,她的心便開始一陣一陣地痛。

為了改善這種境況,她打電話向一位做心理谘詢師的朋友尋求解決辦法,並且決定聽從其建議:她回了一趟紐約。幾天後她又回來了,不過這次,她帶著丈夫的骨灰。她為丈夫舉行了葬禮,邀請小鎮上認識的人都來參加。原來,在一次車禍中,丈夫為了救她而死去了。這讓戴安娜愧疚而又悲痛,所以她才會想回小鎮來散散心,誰知小鎮上人的探究卻讓她更加痛苦。而這一次,她決定勇敢麵對,她說:“我愛我的丈夫,我會在這個我們相識的小鎮永遠陪著他。”

葬禮後,幾乎是立竿見影地,人們立刻停止了種種讓戴安娜困擾的討論。戴安娜終於得以在寧靜的時光中平複自己的傷痛,懷念那曾經擁有過的美好愛情帶給自己的幸福。

由此可見,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對一件事情糾纏不放,完全是因為一個“懸”字,但麵紗褪去,當人們得以知道它的本相,便失去了探究的動力,而我們也能夠得以擺脫困擾、安享寧靜。

如果你成了被圍觀的“犀利哥”,與其躲避、遮掩,或斥責他人,不如將謎底向眾人揭曉。當然,如果背後的真相是你不能讓他人知曉的隱私,那麼,即使不能揭開答案,也要做到置之不理,在你漠然的態度中,種種探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