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異物的種類很多,可因地區和季節的不同而不同,如夏季西瓜子最多覓;在花生產區,花生米異物多足;其它異物有葵花子、魚剠、骨片、豆子、藥片和小釘子等。異物進入氣管,首先引起劇烈的嗆咳和呼吸困難;較大的異物堵塞喉部或總氣管時可立即引起窒息死亡;較小的活動異物引起一陣陣的劇烈嗆咳和呼吸不暢或呼吸函難;若異物卡在一側支氣管內,嗆咳症狀停止,也可不出現呼吸不暢,家長若忽略或沒有看到異物剛進入氣管時的嗆咳現象,就會延誤診斷。異物呆在支氣管內可刺激粘膜引起氣管支氣管炎、肺炎、肺不張、甚至肺膿腫等。這時,常用的治療肺部感染的方法常常,無效,隻有在取出異物後,感染才能洽愈。
氣管異物是耳鼻喉科常見急症之一,而且是危險的疾病;即使活動的異物,有時也會突然卡在頭裏引起突然窒息。因此對兒童不明原因的咳嗽,同一部位的反複姉部感染、肺不張等,要想到有氣管支氣管異物的可能。耳鼻喉科醫生可以用支氣管鏡檢查氣管和支氣管,發現並取出異物。
預防氣管異物非常重要,要通過各種宜傳說明氣管異物發生的原因和危宵,31起人們的重視。預防措施有:①不要給不事的嬰幼兒小的東兩玩;②吃飯時不要說笑、不逗、驚嚇或打、罵孩子多③不要給還沒有咀嚼食物能力的小兒吃花生、棗和豆類食物;嬰幼兒吃西瓜時要先去掉瓜子;④教育孩子不要把東西含在口中玩,不要吃東西,一麵跑、跳或打鬧玩耍。
小兒為什麼“喀喀”嗓子?
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有時會遇到家長帶孩子來看噪子,說孩子常常“喀喀”地嗓子,問孩子為什麼這樣時,常訴說噪子不舒服、發堵、發癢等,這是為什麼?
小兒“喀喀”嗓子,我們暫稱為小兒吭喀症,常見於學齡前兒童或低年級小學生,男女都有。這種症狀在注意力集中時,如聽故事、聽講課、做作業、看緊張有趣的電視節目以及吃飯、睡覺時不發生,隻是在閑下來時才出現。有時受到同學和其它孩子們尚取笑,使孩子感到緊張,家長也為此十分擔心,總認為噪子有病。檢查時發現有的孩子扁桃體肥大、咽部淋巴組織增生;有的有輕微的慢性鼻炎;而有的孩子未發現異常;當然也有少數有鼻竇炎的。
這個病到底是怎樣發生的呢?仔細追'問病史就會發現,在患症之前,小兒幾乎都有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或上呼吸道感染,這時常有發燒、咽痛、咽喉發堵、咳嗽等症狀。經過治療,炎症雖然已經消退,但孩子卻養成了喀喀的不良習慣,當然,也少數孩子是由於鼻竇炎時膿液流到咽喉部刺激而引起的。
病因清楚了,治療就有了辦法;對於有鼻竇炎或慢性鼻炎的要給予相應的治療。對檢喪正常的幾童,要嚴肅地告訴家長和孩子,這是個壞習慣,要注意克服,嗓子裏根本沒有病。當然,有時也可以用點輔助治療,如點鼻藥或口含片等。絕大多數兒童經治療症狀就消失了。
小兒“吭、吭”吹鼻子是怎麼回事?
在醫療工作中有時遇到這樣的小兒,他們總是“吭,吭”地吹鼻子;有的孩子則“呼、呼”地吸鼻子;個別兒童在吹鼻子和吸鼻子的同時,麵部伴有不自主的動作,有的擠眉弄眼,有的噘嘴皺鼻更有甚至脖子聳肩,樣子十分滑稽可笑,非常不雅觀。在問及孩子時,常訴說鼻子堵,不舒服等。這種小兒症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或小學生。家長非常擔心,認為孩子的鼻子出了大毛病,要求診治。細問病史時發現,孩子在緊張時或注意力集中時並無此現象,睡覺、吃飯時也很安靜,但一閑下來就出現。多數孩子在檢查時鼻子都沒有問題。那麼無疑這是一種壞習慣。起病常與鼻炎和鼻竇炎有關,但在鼻炎和鼻竇炎痊愈以後,吹鼻子和吸鼻子的症狀沒有好轉,有的還更加重。小兒的咽鼓管比較粗短,經常吸鼻子,有時可引起鼓膜內陷或鼓膜鬆弛,嚴重時引起耳鳴或聽力下降。
這個病的治療需要醫生、家長和老師一起努力,嚴肅地告訴孩子鼻子沒有病,這是一種壞習慣,大家齊管共抓,壞毛病就能改掉。
小兒口吃是怎樣發生的?如何預防和矯正口吃?
口吃不是發音器官的毛病,而是一種說話時的嚴重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語言破碎。口吃的兒童,在唱歌、朗誦時都和其它孩子一樣流利,但一說話就表現出發音困難,言語不流暢,在某一個字上出現停頓,拖音或重複,同時呼吸紊亂,常感到氣不夠用,頸部和麵部的肌肉緊張,胸部有壓抑感,並伴有一些不必要的動作,如皺眉、噘嘴、聳肩、:揮手等,好象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說出那個字。這種孩子的表達能力差,與人談話時很不自然,家長對此十分擔憂,孩子本尺也顯得心事重重。那麼小兒口吃是怎樣發生的呢?
口吃產生於小兒學說話的過程。小孩在3~4歲時開始學說話,這時句子常不完整、有停頓、拖音和重複現象,這和口吃一樣,但這是正常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語言能力的增強,說話流暢了,口吃也消失了。假如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父母過於著急,總認為自己的孩子說活能力比別的孩子差,總說不清楚,不是耐心地幫助誘導孩子去改正口吃,而采取責備甚至處罰的方式強迫孩子改正。這時孩子就產生一說話就緊張的心情,怕說不好被大人責備和取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口吃的毛病。
口吃產生於模仿。兒童善於模仿,這是他們的特點,如在同學、家庭或街坊鄰居中有口吃的人,或在電影、電視飯目中看到有口吃者,兒童常常喜歡模仿他們,時間長了自己也變得口吃起來。
口吃與孩子的性格有關。口吃的孩子常常性格內向,容易產生羞澀、卑和緊張的心態,常把一些小事放在心上,經不起一點外界的刺羧和微小的挫折,這時若稍有口吃並遭到周圍人有意和無意的譏笑,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一說話就緊張,口吃也更嚴重。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
口吃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如父母不和或離異,孩子失去家庭溫暖,產生性情孤獨、自卑;過度的焦慮、驚嚇或某些疾病等也可以產生口吃。由此看來,產生口吃的原因有多種多樣的,有時可以是單一的,有時則為綜合的因素。
預防和矯正口吃應注意有以下幾點:①在孩子3~4歲學說話時,要耐心地引導孩子學習,循循善誘地幫助、鼓勵孩子克服吃、避免采取急矂和粗暴的態度;②教育孩子不要模仿別人口吃;③對有點口吃的孩子不要責備、譏笑,使他們克服說話肘的情緒,鼓勵孩子在公開的場合講話,鍛煉自己的悟言表達能力,培養孩子樂觀向上、心胸開闊的精神情操;④進行語言訓練。說話時不要緊張,頸部、麵部和全身肌肉要放鬆,要注意調令自己的呼極,慢慢地說,經過逐步的幼隊,可以矯正孩子的口吃。一般說來,孩子的口吃比成人容易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