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小兒耳鼻喉嚨常見疾病(二)(2 / 3)

小兒咽喉部燙傷怎麼辦?如何預防?

一個夏天的傍晚,急診室留觀了一個3歲半的男孩,因在一個半小時前吸飲了桌上茶壺裏的開水而來急診;檢查時發現孩子口中流涎,咽部充血腫脹,呼吸時喉部有呼嗜聲,有輕度的呼吸不暢,經過輸液及藥物治療,觀察15小時,其呼吸困難無明顯加重,帶藥回家治療,3天後複查,進食無困難。這個孩子得的是咽喉燙傷。

咽喉部燙傷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5歲以前的兒童多見。小兒因玩耍時口渴,就急不可待地對著壺嘴直接吸飲,若開水很燙就會引起咽喉部燙傷。由於小兒的咽部保護件反射能力很差,吸入開水後,不會立即吐出,反而將開水聰下,滾燙的開水經過咽喉部就會造成燙傷。燙傷後的喉嚨粘膜產生充血和腫脹,若開水的溫度較低,充血腫脹便輕些:但若溫度很高,粘膜充血腫脹51重,甚至產生粘膜表捉脫落。咽喉部和口腔裏的唾液因疼痛而不能下,孩子產生咽痛,流口水,吞咽困難,有時還會引起一陣嗆咳。咽喉燙傷的危險是由於喉部粘膜腫脹,喉腔狹窄而產生的呼吸困難,粘稠的痰液堵塞,常使呼吸閑難加重。呼吸困難多出現在吞飲開水後1小時,6~8小時時呼吸困難達到髙峰。觀察24小時而無呼吸困難加重者,一般就脫離了危險期。咽喉燙傷後,孩子還表現出哭鬧、拒絕進食、發燒及煩躁不安等現象,這一方麵是由於咽部疼痛,另一方麵是由於粘膜燙傷後產生全身性中毒而引起的。

小孩發生咽喉部燙傷後,應立即送醫院檢查治療。醫生根據病情會給孩子輸液、用消炎藥和消腫藥來防止燙傷部位的發炎和繼續紅腫,同時觀察呼吸情況。輕的呼吸困難可用藥物控製,嚴重的呼吸困難,需要作氣管切開術以挽救孩子的生命。此外,及時和正確的治療還可以防止燙傷、感染而產生的食道狹窄。

咽喉部燙傷這類意外事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為此,應教育孩子不要對著壺嘴喝水;要將水壺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在夏天,應給孩子準備一些涼開水,這樣就可以防止咽喉部燙傷的發生。

小兒食管化學燒傷有什麼危害?

由於小兒的無知,有時會發生誤咽某些化學物品,如強堿和強酸而引起食管燒傷。食管燒傷多見5歲以下的兒童。由於工業的不斷發展,日常生活中使用強堿和強酸的機會增多了,這樣,誤吞這類化學物品的事件也多起來,據統計,誤吞強堿比強酸要多。腐蝕性物品進入食管引起燒傷時,由於在食管的上、中、下三個部位停留時問長,這些部位燒傷更嚴重。燒傷程度的輕重與化學物品腐蝕性的大小、性狀,即是固體還是液體,停留時間的長短有關係。輕的僅僅傷及粘膜表層,重的可損傷粘膜全層、粘膜下層,甚至肌層,嚴重的可引起食管全層壞死、食管穿孔、縱橫障炎等嚴踅合並症,危及患兒的生命。同時,燒傷也可影響喉部,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燒傷後的前4天為急性期,由於劇痛,患兒哭鬧、拒絕進食、口中流涎、煩躁不安、發燒,嚴重時有高燒或休克;傷及喉部時出現呼吸困難。急性期危險,常出現各種嚴重合並症,危及患兒生命。第5天開始急性症狀逐漸消失,孩子能夠進食,似乎一切都已經過去,容易使人大意。其實,食管的病變仍在進行,此時,燒傷部位逐漸形成瘢痕。到第3周開始,孩子又出現進食困難,而且日趨加重,這是由於食管的瘢痕收縮起管腔狹窄引起的;嚴重時可發生食管完全閉鎖。這時為保證患兒的營養,需要做胃造手術。食管瘢痕狹窄的治療是比較困難的。

由此可以看出,食管燒傷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在急性期可有生命危險,經過治療後,過了急性期,仍有產生食管狹窄的可能;它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有嚴重危害,給家庭造成負擔和損失。

下麵提出幾點預防措施:①要對腐蝕化學物品進行嚴格管理,如要有醒目的標簽,專人使用,用剩下的要加強保管,不要亂放,不要讓孩子有接觸的可能。②家庭使用的腐蝕性化學物品更在意保管,如在廁所裏用的強酸、來蘇爾,粉刷牆壁用的火堿等,都要加鎖保管,不能等放在一起,以免讀罷。③加強宣傳教育,使家長們了解食管燒傷的嚴重性,提髙警惕,加強對腐蝕性化學物品的管理,教育兒童不要隨便吞食物品等。且發生食管燒傷要及時送醫院治療。

小兒咽部紮刺怎麼辦?

小兒咽部紮魚刺,農村麥收季節紮麥芒,這類病並不少見,醫學上稱之為咽部異物。小兒發生咽部異物有以下兩種情況:①小兒年幼無知、淘氣好奇、常將一些小東西,如別針、圖釘、麥穗等含在口中玩,一不小心,這些東西滑下刺入咽部;②吃飯時不注意,匆匆忙忙,狼吞虎咽,混在飯菜中的小刺、魚骨或小骨片等容易卡在咽部。俗話說最不能忍受的是“眼中釘、肉中刺”,更何況咽部神經豐富、痛覺敏感,故當咽部異物時,咽痛難忍,在垚咽時疼痛加劇。較大的咽部異物,還會因堵塞產生呼吸困難。咽部被刺破也可產生感染,甚至形成咽部膿腫。

小魚刺、麥芒等異物紮在扁挑體、咽後壁或舌根,有時用壓舌板壓住舌頭就可以看到,可輕輕用鏈子拔出,但卡在下咽部的異物,就必須用特殊的檢查方法才能看到,這時千萬不要用吞飯團、吞饅頭的方法往下壓,因為這樣可能把刺壓入組織深部,引起深部組織化膿感染。尖銳的異物用力下壓時,有可能刺傷咽部大血管,弓胞出血。最好的辦法是到醫院,請醫生用待製的鉗子,在喉鏡下將異物取出。

異物卡在食道中怎麼辦?

食道醫學上也叫食管,有異物卡住時叫食道異物或食管異物。小兒發生食管異物的原因有兩個方麵:一是小兒把較大或尖銳的東西含在口中玩,一不小心,東西被咽下,小而光滑的物品可通過食管進入胃內,大或尖銳的就容易卡在食管中形成異物;二是進食不注意或匆忙,將混在飯、菜或湯中的小木棍、魚刺、小骨片等吞下,也容易卡在食賢裏形成異物:常見的食管異物除上麵提到的,還有'硬幣'、印章、棗核、別針、鐵釘和石子等。

食管有上、中、下三個生理狹窄部位,其中以食管上端絡,因而異物最容易卡在那裏;一旦發生食管異物,就會產生疼痛,疼痛可以在頸部,吞咽時疼痛加重。也會產生下咽困難,這是由於異物堵塞和疼痛引起的。尖銳的異物常刺破食管而引起局部發炎;嚴重均損傷和炎症的擴散可引起障炎、肺部感染或食管氣管等嚴重的合並症。在第二個生理狹窄部位的食管異物,因緊靠主動脈,有可能損傷主動脈而引起致命的大出血,這是非常危險的。兒童發生食管異物,千萬不要自行處理,用飯團、饅頭往下壓是絕對禁止的,因為這樣做可能引起食管的進一步創傷,造成嚴重的後果,同時也會給治療帶來困難。必須把小孩立即送到醫院,醫生通過透視,可確定異物的大小、形狀和存在部位,並用食管鏡觀察,取出異物。

預防食管異物的發生,一是要教育孩子不要含著東西玩耍、說笑;二是吃飯時要細嚼慢咽,這樣不僅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也可避免食管異物的發生。

為什麼小兒容易得氣管異物?

氣管異物多發生於小兒,特別是5歲的小兒。據統計氣管異物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的占83.6;發生在3歲以下的占65.3。小兒為什麼容易患氣管異物呢?這是由於兒童好奇心強,貪食,常把玩的小物品或食物含在口中玩耍或嚐試,小兒的情緒也不穩定,又喜歡跑、跳或打鬧,有時哭鬧、有時笑,這時含在口中的東西或食物就會掉到氣管裏。人們喉頭上麵有一片樹葉狀的軟骨叫會厭,它在吃東西吞咽時就自動地蓋住喉頭和氣管,吞咽過後,會厭又自動打開,好讓呼吸通暢;吞咽時呼吸暫停,吞咽後又開始呼吸,兩者能很好的配合。小兒神經係統脆弱,反射不健全,口中含有東西時若大喘氣,會厭打開,東西就會掉到氣管裏。有的家長在孩子吃東西時逗孩子笑或打罵、驚嚇孩子,含物也會掉到氣管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