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什麼時候長牙齒?出牙時應注意什麼?
嬰兒出生後6個月左右開始出牙,到2歲半左右乳牙全部萌出,總共20顆。乳牙萌出有一定的時間和順序:中切牙:6~8個月,側切平:8~9個月,第一磨牙:12~]4個月,尖16~18個刀,第二磨牙:20~24個月,由於每個嬰兒的發育情況不同,出牙早晚可以稍有差別。嬰兒超過1歲仍遲遲不長第一顆牙齒時,應該到醫院檢查原因。全身性障礙如佝僂病、侏儒禱或極度營養缺乏時,乳牙的萌出可能延遲;先天性無牙畸形可以長期不長一顆乳牙。
嬰兒出牙時一般不會有痛苦和症狀,隻是流口水,喜歡啃東西,如咬手、母親乳頭,這是因為牙齒快萌出時刺激牙床充血,牙齦發癢的緣故。此時除了擦口水之外,可以給嬰兒寧硬的食物,如饅頭片、麵包於,也可以用幹淨的紗布或棉花蘸2的硼酸或蘇打液給嬰兒擦牙肉,目的是使牙齦得到適當刺墩,使牙齒盡快破齦而出。
有的媽媽為使嬰兒安靜,就用橡皮奶頭給嬰兒吸吮,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時間一長會養成嬰兒吸吮東西的口腔不良習慣,最後造成牙齒排列不齊、咬合關係錯亂。
少數嬰兒出牙時反應較重,煩躁,不愛吃東西,甚至發燒,但一般幾天後就能自行好轉。此時應當注意嬰兒的口腔清潔,注意食物要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如果牙肉上有感染,可以用生理鹽水衝洗並塗1X的龍膽紫。
人工喂養時為什麼要選用仿生奶嘴?
嬰兒最好用母乳喂養,但當母乳不足甚至完全無母乳時,隻能用人工喂養。人工喂養時應當注意選擇奶嘴,目前市麵上見到的仿生奶嘴就是一種比較好的保健奶嘴。仿生奶嘴用天然乳膠做成,有一定的厚度和彈性,硬軟度適宜;仿生奶嘴的外形獨特,微微翹起的奶頭,使它在嬰兒口中的位置恰如母親的乳頭一樣。在嬰兒的吸吮中,奶液要經過舌頭與頰部的蠕動,均勻地分布到上顎,然後再咽下,而不像普通奶嘴那樣,奶液常常是直接噴流至咽喉。閩而仿生奶嘴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滿足嬰兒吸吮、吞咽的欲望,促進口腔功能活動,使頜麵部正常發育。此外,奶頭的後部有一球形膨大,嬰兒在吸奶時,嘴唇與之接觸,能感受到溫度的刺激,就像在吸母親的奶一樣,得到心理滿足。
仿生奶嘴摸仿,但並不能做到與母乳喂養一模一樣,在用仿生奶嘴喂養時,耍注意嬰兒的姿勢和奶瓶的位置。嬰兒要采取半臥位,奶瓶不應壓迫嬰兒的上唇和上頜,也不應壓迫下唇和下頜,以免由於不正確的人工喂養造成兒童的畸形。
吸手指有哪些壞處?
2~3個月的嬰兒愛吃手,開始時是吃拳頭,然後是吸吮大拇指或食指,這時的吮指是正常生理活動。4個月以後,嬰兒開始主動抓玩具,隨著手腦功能的發育,吮指現象會逐漸減少,到周歲時會自行消失。但是。如果對嬰兒缺少關心,嬰兒缺少玩具或者由於喂養不當、饑餓而吸吮不足,吮指會持續下去。有的家長為哄孩子安靜,讓嬰兒含著橡皮奶嘴,也會助長吸吮的持續,一旦沒有奶嘴,就變成吮指或其他東西。
吮指如果持續到1歲以後甚至少年時代,就成為一種口腔不良習慣。
手指上有許多細菌,吸吮手指會傳染疾病,這已是普通的常識。但是,許多家長並不一定知道吮指不良習慣可以造成多種畸形。
吸拇指時,拇指位於上下門牙之間,門牙因受到壓力而不能萌出到正常的髙度,會造成上下前牙咬不上(前牙開輪、由於拇指頂住上顎,同時麵頰肌用力吸吮,可以使上前牙前突,俗稱“暴牙”;吸指頭時,拇指位於下牙的前方,妨礙了下頜向前的發育,會造成下頜後縮;食指時,由於食指勾住下牙的前部,將下頜往前拉,可以形成前牙反、下頜前突,俗稱“地包天”或“兜齒”。
為防止吮指習慣的形成,家長應當關心嬰兒,定時喂養,4個月後應增添必要的玩具,培養嬰兒的手、腦功能,不應該讓孩子含橡皮奶嘴,對1周歲以上兒童的動作應及時糾正。對吮指已形成習慣,不易糾正的兒童,則應帶到口腔正畸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