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人們應該如何做到以退為進呢?要緊緊地抓住“退”和“進”、“失”和“得”之間的辯證關係。“退”並不是一味的忍讓、敗退;“進”更不能不假思索,急躁冒進。必須切記:退應有底線,進要有節製。至於“底線”和“節製”則因事而異,需要我們靈活地判斷和處理。抓住以退為進的最佳機會,果斷出手,絕不能拖泥帶水。退的目的是為了能彈回來,彈到適合的位置,甚至更遠。
深藏不露適時出擊
商界中的競爭在於分分秒秒,或許今天飛黃騰達,明天就落魄到四海為家。所以在如此激烈的環境中,每一個行動都具有攻擊性,這種攻擊性不是搖旗呐喊,大張旗鼓地告誡對方我要搶占市場。而是讓自己的行動深藏不露,趁對方不備之時,適時攻擊。
1.商業具有保密性
商場猶如戰場,經營者要做到深藏不露就要具備行動的保密性,尤其是針對大型企業而言,任何策劃都是由幾個關鍵人物緊鑼密鼓地執行。在這個過程中為了不向外界透露任何情報,他們會將保密工作做足。大型企業任何一個行動的出台都會在商界中引起一陣熱潮,所以,會有相當多企業去關注該企業的動態,一有什麼可靠的情報就成了參考的信息。對於這些處於風口浪尖的企業,想讓自己深藏不露的唯一戰略就是將下一個行動在出台之前盡量封鎖消息。
在各種電影中人們會看到很多商業中的規則,為了竊取公司的機密不惜付出沉重的代價。雖然電影用誇張的手法來表現這種商界中商業秘密的重要性,但是經商的人們都明白這確實是一個戰略性問題。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需要更好、更高科技的產品來不斷更新換代,這是市場的一個規律,也將引領著市場的事態發展,直接影響到其他企業的發展。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大型企業在市場中所運用的戰略將是“平靜湖麵下的波濤洶湧”,也就是說,在這個市場出現波瀾不驚時,他們就猛地扔出一個新研發的產品,那麼這個產品將會像是在平靜的水麵上打起一層波浪,達到所有消費者注意的效果。也能在猛然中,對一些實力相當的企業進行致命的一擊。
1936年,美國燧石輪胎公司打著“援助”的旗號,來到了不遠萬裏的利比裏亞,開設了一家規模龐大的橡膠園。該公司主要生產輪胎,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對橡膠需求量很大。但是當時英國卻把持了世界橡膠市場,並不斷漲價,使得燧石公司很難得到一些廉價的原料,生產自然就受到了影響。
燧石公司的副總裁費裏斯通二世親自率領一支人馬,遠涉重洋,耗費巨資,到世界各國進行考察,為自己尋覓一個合適的原料基地,以打破英國人的壟斷局麵。經過一番調查,他選擇了利比裏亞,並向該國的政府表示願意提供無私援助。在這種條件下,費裏斯通二世輕而易舉地就將橡膠園的開墾使用權拿到手中。因為開設了橡膠園,有了充足的原料供應,燧石公司就在世界各地開辦了六十多家工廠,其中有一家工廠開在了英國。這無疑給了英國當頭一棒,向他們宣告,燧石有了自己的原料,無須再看他們的臉色。
商場上的經營者懂得深藏不露,將自己的行動進行保密,在戰勝對方的過程中就有了更多的勝利籌碼。倘若對手提前知道我們的行動目標,一定會對我們加以防範,這樣會加大行動的阻力,成功的幾率也會下降。所以行動的保密性是為了讓自己的行動更加順利。在進行過程中,無須炫耀自己的成就,無須告訴世人這個計劃絕妙無比,在不遠的將來,我將是一個多麼偉大的商人。當務之急是要采取行動保證它的秘密性,不讓任何其他人的行動對其進行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