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香港地產業麵臨著全港規模浩大的工程——地鐵工程的項目競標。這個舉動引起了香港地產界各位巨頭的關注。置地地產在地產界居於霸主地位,無論是實力、資金或者名聲,都沒有任何企業能與之抗衡。當時李嘉誠的產業,即長江實業地產在那時成立不過六年,各個方麵都不可能與置地想比。但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地產公司,卻在競爭中一舉將包括置地地產在內的二十幾家地產公司擊潰。
長江實業地產之所以能夠在競爭中獲勝,是因為李嘉誠經過對行業和各企業的全麵分析,發現置地有個不容易被察覺的薄弱之處,即該企業目空一切,不一定會徹底、認真、仔細地研究競爭中的優勢與劣勢。並且他還仔細研討了地鐵公司招標的意向,通過多種渠道了解香港政府的意圖,他得知香港政府準備以估價的原價給地鐵公司批地,但需要地鐵公司以現金的方式支付地款。李嘉誠分析地鐵公司一定會出現現金不足的情況,於是他製定出兩條對地鐵公司有利的條款,也就是由長江實業提供現金作為建築費以及將兩個地盤設計成一流的商業大廈,大廈建成之後全部售出,利益由地鐵公司和長江實業共享。
李嘉誠就是運用這種“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策略順利擊敗了置地企業,憑借著智慧,獲得了競爭的最終勝利。而置地企業因忽略與對方實力的對比分析,以為自己實力無人能敵,結果造成了嚴重的失誤。
在現代市場競爭中,麵對強大的競爭對手,聰明的商人總會避開與占有優勢的對手發生正麵較量,而是選擇從對手的弱點突破,將對手的銳氣削弱。李嘉誠的最後勝利就足以說明這一點。生意場上百戰百勝的前提條件就是知己知彼,隻有對對方的情況了如指掌,才能捕捉到更好的商機,為自己的商業活動找到理想的突破口,從而贏得市場競爭的勝利。
如果你的創業剛開始還處於一條“小魚”的狀態,那麼,你就要在這個行業中借勢起航,在“小魚”不斷壯大的同時,去分析市場的前景,分析競爭對手的操作模式,成功的地方不斷借鑒,失敗的地方尋求突破。“小魚”在這個行業中壯大的唯一先決條件就是知道附近水流情況、知道周圍是否有危及自己的魚類,如何選擇逃生的方法,以及要能找到可以喂飽自己,讓自己更強大的魚食,這樣才能逐漸成為商界的一條“大魚”。
避實就虛虛中取勝
做生意要避開對手的主力,去攻擊對手的薄弱環節,這樣才能避免硬碰硬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1.避免硬性競爭
有些人在剛走向經商之路時,有種不可一世的魄力,認為世界就在自己腳下,自己將掌管著未來走勢的大權。雖說這種激情是值得推崇的,但是最好還是要在對全局有一個大體了解,能擺正自己位置的情況下去創造價值。僅有魄力,缺乏認識,隻能讓自己栽更多的跟頭。
隨著市場逐漸細分,想要找出一個盲點,需要很敏銳的眼光去發現,所以,並非每個人都能在這個市場中找到一片空白等著自己開發。在這種條件下,很多人從商都是在市場原有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特色進行開創,從小做起,從特色做起,對於某個行業已經形成的“老大”型的企業,要盡量避開競爭。這些有實力的集團是經過長期商海中練就的一塊堅硬的鵝卵石,而剛入商界或者在商界隻沉澱了幾年的中小企業則隻能是一個雞蛋,采取硬性競爭隻能是不自量力。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不可能麵麵俱到,符合市場所有人的需求,那麼,中小企業的發展就要在已被大型企業瓜分的市場之外進行填補,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點,先成就自己,把自身做大做強,再由“點”發展到“麵”,直到有實力之時,才有條件與有相當實力的企業進行競爭。
日本索尼、鬆下、東芝、日立都是做得很成功的大型電子企業,有著一流的人才、設備和雄厚的資金。在這種情況下,佐佐木明依然開辦了一家微型係統科技公司,他不是想以卵擊石,而是采取避實就虛的態度,在這些企業的夾縫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