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直接成本就是和項目直接相關的成本,說得通俗點兒,就是做項目就產生、不做項目就不產生的成本,剛才說的大部分都屬於這部分。而像房租、水電費等做不做項目都會發生的成本就是間接成本。”
“那你的工資應該是間接成本哪,因為招不招人都得發啊!”
“如果壓根兒不需要招聘新員工,也就不需要我啦!隻不過,我的工資將按不同項目的工作量分攤而已。如果我需要你幫助,你的一部分工資也是要核算進來的!”
“新員工的工資呢?”
“那屬於運營的範疇,不是我的招聘項目。不過,老員工離職的補償金等可得算進來!”
“這樣啊——那你的招聘成本確實挺高的!”
“光這些成本就相當於離職人員好幾個月的工資了!如果要招聘中高層或技術骨幹,還得動用獵頭,麵試需要多個回合,總成本恐怕要比他的年薪還高呢!”
“啊?”別說李總,聽說梅總一年也能掙三五十萬呢,她要是離職了,公司也會花三五十萬再找個總監嗎?朱笑笑瞪圓雙眼,舌頭伸得老長,活像個白無常。
安為善斜瞟了她一眼:“這還不算完,還有很多隱性成本呢!”
“什麼是隱性成本?”
“這是我借用過來的一個概念。它本來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企業生產過程的生產要素的總價格’。固定資產折舊就是典型的隱性成本。我則把那些不容易被發現和核算,從而往往被忽略的成本稱為‘隱性成本’。”
“哦?難道還有財務部門發現不了的成本嗎?”
“有啊!人走了,工作可不能斷,離職員工的工作交接是不是要產生成本?其他員工憑空增加了工作量,是不是會產生不滿情緒?工作效率是不是會降下來?客戶是不是會因此不滿意?如果離職員工是帶著怨恨走的,是不是會在外麵說公司壞話?會不會到了一家新公司後,把原來的同事連鍋端過去?按現在的物價上漲趨勢,同樣的工資待遇基本不可能招來和老員工一樣水平的人,勢必要提高待遇,是不是又增加了公司運營成本?而如果他的工資定得比其他人高,被老員工知道了,是不是又會引起新一波兒的要求加薪,甚至不成就走人的惡性循環?即便沒這方麵的問題,新員工還得熟悉企業文化、工作要求、人際關係,至少有一兩個月進入不了工作狀態吧。況且,越是骨幹越不容易和同事搞好關係,而且不但不反思自己的問題,還動不動就要求加薪……”
唉,我就是個沒什麼議價能力的基層員工,什麼時候能變成有“要價權”的高級人才呀?朱笑笑的心情也沉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