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理想,春暖花開27(1 / 3)

三、職業理想和發展道路

曾經連篇累牘地寫了很長的我的理想,正是那次商學院的《我的職業理想》作業讓我真正係統地梳理我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在商學院的報告中我願意截取部分階段的職業理想(也是我一生中最願意去為之付出的部分),再次提醒自己未來要堅定的方向。

大概在不惑之年,我會選擇像我很尊敬的牛根生一樣,將自己的所有財產(留下基本生活所用),捐獻出來成立一個基金。因為在求“名”的階段,我想做一種平衡的嚐試。經濟學上有一個重要的矛盾概念是:資源的公平分配與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發揮之間一直難以平衡。特別是在中國,法律意識淡漠,人治的事還是經常會出現,導致大量的資源既得不到公平保證也得不到有效利用。我成立基金的目的就是要運用自己的綜合實力,在最大限度的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前提下,進行最優化的資源分配。

這個基金隻做三件事:

投資給建設周期長、回報時間慢、利潤低的但能造福百姓的項目上(例如三農建設、交通建設、水利建設、循環經濟建設等)。利用基金總額的40%。

資助農村大學生(約束性條件是這些學生成才以後必須從事農業方麵的工作5年,但工作地點不一定在農村)和品質優秀的學生(更關注那些品質優秀,心地善良的大學生,不一定學習優秀,關鍵看人品)。利用基金總額的20%。

專注於成立一家連鎖小額信貸銀行(期待未來政策的支持,但絕對不能和政府合辦,要做非政府組織NGO)。靈感來源於2006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孟加拉銀行家穆罕默德·尤納斯及其創立的格拉明銀行。小額信貸在20世紀70年代發端於孟加拉國,它是滿足窮人信貸需求的一種信貸方式,貸款對象僅限於窮人,額度很小,無須抵押。自創立以來,小額信貸受到了窮人的熱烈歡迎,並迅速推廣到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許多發展中國家,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扶貧方式。各國根據本國特點逐步創新出新的小額信貸模式。我希望我能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創造出可以適應中國農村的特殊小型信貸銀行。利用基金總額的40%。

為了這個人生終極理想我願意不斷努力,雖然前麵的路很艱難,但是我相信有夢就有明天,因為我堅信真正的人生成功在於你能給社會留下多少,而不是帶走了多少。

四、在和君商學院學習和成長的感人故事

曾經寫過畢業感言一文,現截取如下,因為發現感動是長久的,那時的感動現在依舊蕩漾在心中,漣漪不盡……

北京金秋時節的一次商學院的課上,班委會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草坪聚餐”,無奈秋雨襲來,我們隻好改在屋內。雖然環境不算完美,但大家的熱情卻一點沒有受到影響,特別讓大家興奮的是,先生也和我們一起享用麵包午餐。更幸運的是,先生和我們班一起吃,於是大家就利用這個機會盡情、愜意地和先生聊著不同的話題。不知道是誰提議讓先生在《高手身影》上簽名留念,沒想到提議一出,兄弟姐妹們紛紛熱情響應。先生欣然應允,一本本地仔細寫著……感動的事情隨即發生:先生每給一位商學院同學簽名時,隻需要抬頭輕輕地看一眼,就能認出是誰。這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那時的我心中湧起了一種莫名的感動,先生將每位弟子記在心中,用身心去教導我們,我們怎麼還能不努力,不去完成我們應該遵守的諾言,用行動跟隨著先生一起來描繪出屬於和君的理想世界。

二班的班主任林老師和李老師是非常負責任、非常熱心的老師,經常會利用自己休息的寶貴時間,給我們班的同學進行投行方麵的指導。清晰地記得,每隔一段時間老師們都會將班級裏所有的同學聚集在一起,給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曆,講解待人處世的注意事項。每每聽著老師們的講述,心中總有一種很溫馨的感覺。前些日子,班上的同學都在忙碌地找工作,在一個不經意的瞬間聽到林老師和一位女同學說:“找工作不順心或者遇到什麼問題就來找老師,老師會盡力幫你找到適合你的工作的。”那一刻,時間好像被凝固了,我下意識地回頭看了這位女同學一眼,隻見她滿眼盛著說不出的感動……此時此刻激動的神情打破了塵封已久的心靈,和君商學院是有溫度的。和君商學院讓我們真正走到一起,而且是走得這麼的緊密。感謝敬愛的老師們!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和君商學院喚醒了同誌們心中的雄獅,融化了冰封已久的激動的心。人的價值觀的形成複雜而不可測,我們無從探究誰是以“人性本惡”的視角來看待世界,進而懷疑一切;誰又是以“人性本善”的視角來看待世界,進而相信一切。在和君商學院裏,到處吹過的都是理想之風,我們都是彼此深信對方的,因為我們是同誌,我們是兄弟姐妹。於是乎,很多平時不善言辭的人在商學院講座的空隙暢所欲言,在商學院的論壇上各抒己見,隻因為這裏多了一分寬容和理解,少了一分功利和殘酷。我曾多次坐在原本不認識的同誌中,本以為會一直保持緘默直到講座結束,誰知道同誌的健談總能讓我們彼此都能獲得心靈深處的碰撞……即使有些時候鄰桌坐的是一男一女,他們也會主動進行交流,因為我們有共同的理想,更因為我們用真誠之心麵對彼此,所以自然多了一些從容,少了一些世俗!

更多的感動還是在心中,莫言踐行是最好的選擇,懷揣著感恩的心,抬起頭看著遠方,載著和君夢前行!

五、對和君商學院的感言

對和君商學院的感激之情是無法用任何言語來表達的。感謝先生不遺餘力的付出,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以及對弟子們的殷切關懷之情,希望我在和君谘詢工作的日子裏能盡自己所能為和君商學院、和君谘詢作一些貢獻,為先生最終實現理想進綿薄之力;感謝各位和君的老師,對和君商學院的無私支持和傾囊相授,對弟子們的耐心細致的指導,希望以後的歲月裏能和尊敬的老師成為忘年交,體悟到更多的人生哲理;感謝商學院裏的兄弟姐妹們,是你們讓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也是你們讓我天天都督促自己要不斷上進,希望以後我們還能經常聚在一起,一日和君人,終生和君人!

六、尾言

不想將商學院的報告寫得過於正式,因為在心中商學院一直是親切的,所以自己就心懷感激地寫完了上述這份看上去很正式但內容更像回憶錄的商學院畢業報告。很高興自己選擇這樣的一種報告形式,因為我發現這樣的回憶過程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在我的身邊有這麼多美麗的人!

和君商學院第一屆馬上就要閉幕了,慶幸的是我進入了和君谘詢,可以經常看到先生,可以經常向可敬的老師們學習請教,也可以靜靜地等待兄弟姐妹回家坐坐,好好招呼他們。希望遠行的同誌們一路走好!讓我們一起懷揣著理想和先生的寄托勇往直前,肩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累了的時候常回和君這個大家庭看看,這裏有親人!同誌們,我們永遠在一起!

窗外的陽光依舊靜靜地彌散進來,暖暖的……

得到的少一點再少一點,付出的多一些再多一些

作為和君商學院的學員,回顧昨日種種,那些畫麵依然曆曆在目。在這段時光中,有幸與同誌們一同學習,一同瘋狂,一同歡樂,一同交心;同樣在這段過程中,會為每天的收獲而興奮不已,也會為現實的矛盾時而困惑。現在回顧起來,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一、係統回顧和反思自己一年的學習與成長曆程

一年的學習活動很豐富,也很雜亂,總結一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商學院的課程,這是整個學習活動的主線,其他的學習計劃也是按此來進行的;其次是閱讀的書目,這一部分既是商學院課程的基礎,也是對於課程內容的補充;最後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商學院的活動,可以說,正是這些與同誌們一同經曆的活動,才讓這一年的學習飽滿,而又富有激情。

1.初入學院後的“惡補”

我是一名電信專業背景的工科學生,曾經零散的谘詢助理實習經曆,以及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對於谘詢行業的強烈興趣,讓我踏上商學院的最後一班列車。在得知自己被錄取的消息後,興奮之餘更多的是壓力與疑惑:這麼多來自北京頂級學校科班專業的同學,如此嚴苛的治學製度,我怎樣跟上大家的步伐?強烈的“知識自卑”讓我在這段時間進入了瘋狂的知識惡補階段,參照商學院書目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閱讀,例如《經濟學》《管理學》《戰略管理》等經典教材著作,嚐試形成自己的知識基礎。

然而囫圇吞棗式的快速學習畢竟還是經不住實踐的檢驗,補課階段聆聽先生對戰略、對公司並購重組等問題的闡述,讓我充分意識到了自己理解的淺薄。可以說,這段時間是我感覺最為吃力的時期。以前錯過的大量精彩課程、和君規定的必讀教材、論壇上精彩的文章與資料,使我的生活充實而又忙碌。每天晚飯過後,抄起一本厚厚的教材就往自習室走,這在即將畢業的研三學生看來絕對屬於異類,但我內心十分堅定,樂此不疲,覺得能有這樣的動力與壓力認認真真鑽研一門知識,實在是太幸福的一件事情。遲到的加入讓我覺得非常遺憾,強烈希望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彌補回來。

2.就業、職業、事業

第一次親身感受商學院課堂便是“就業、職業、事業”,實在是自己萬分的榮幸。這場講座給我的人生態度和人格作風進行了一次顛覆性的洗禮。課中關於學習態度的建議,特別是先生指出我們的“resume(簡曆)情結”,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目前大學生的心態。“任何事都能作假,唯獨一個人的內涵不能。”我們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粉飾我們簡曆的時候,殊不知很多人的內心是非常空虛的。大學時光轉瞬即逝,光鮮的簡曆隻能是暫時的敲門磚,一生的事業需要真才實學來支撐。這更加堅定了我的學習態度,明確了自己追求的目標。

3.暑去秋來

暑假轉瞬即逝,假期內失去商學院約束的我,多少有些鬆懈。在這段時間裏,雖然自己還保持著閱讀的習慣,但書目雜亂缺乏係統性。9月份之後,新學期的到來,自己也逐漸開始梳理學習習慣,再加上商學院的課程與活動,使得我自身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同時跟同誌們之間的交流,也讓我迅速定位自己的不足與改進之處。印象非常深刻的是9月高爾夫球活動的晚上聚餐,很有幸與解浩然老師以及商學院同誌在一起交流,席間大家討論了很多自身學習習慣和成長的故事,聽後我十分慚愧,一下子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需要不斷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張輝、鍾昌震、王晨等人的遊學習慣,給我的影響是震撼性的。隨後在解浩然老師的推薦下,鍾昌震同學發起北京高校講座遊學的習慣。在短短的3個月左右時間內,這讓我在資本市場、金融體係、企業並購、企業估值等方麵有了深入而鮮活的認識。主要的收獲如下:

(1)資本市場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意味所在。

(2)日本資本市場的崩盤對於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啟示。

(3)華爾街曆史對於我們的啟示。

(4)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的發展曆程與操作實務。

(5)證券市場現狀與投資理念。

(6)中國債券市場回顧與現狀。

(7)上市公司估值理論實操。

……

隨著講座的進行,在擴展自身視野的同時,也困於知識的貧乏與淺薄,自己也積極尋求經典教材與讀本進行深入閱讀,有針對性地學習了金融學、公司理財、投行實務等方麵的教材讀本。在理論知識不斷豐富的過程中,聽課、聽講座逐漸有了感覺,開始產生自己腦內的思想撞擊,越來越體會到先生強調預習的重要性。深者聽深,淺者聽淺。

4.激情隻能點燃夢想,唯有習慣才能成就夢想

10月份的一場講座,讓我重新思考對於理想的追求。所謂偉大的理想,根植於平時一點一滴的習慣之中。非常慚愧自加入商學院起,自己沒有係統形成好的習慣,不知不覺已經落後同誌們不少差距。目前,我開始注意培養自己的習慣,給自己作了一些硬性規定:每天抽出1個小時的時間進行係統閱讀,每周至少去一次圖書館閱覽室,主看《財經》《中國企業家》等雜誌。習慣的培養需要長期的積累,在以前,事務的繁忙會衝擊掉這些習慣,而我始終也抱著“幹完這件事後就重拾習慣”的想法。而由於這些所謂的事務的接連不斷,自己例如英語、閱讀之類的習慣,始終沒能保持下去。為此在注重培養自己新的習慣時,我設定了最高優先級別:事情無論輕重緩急,均為習慣讓路,有特別緊急的事情即使熬夜也不占用。

5.“朋友”是動詞

隨著商學院活動的頻繁展開,以及同誌們之間感情升華,借用鍾昌震的話:“我們現在才像進入了蜜月期。”辯論賽、高手身影、北大講座、出遊、商學院演講錄……我們立誌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以此作為首屆和君學員對商學院的感恩,同時我們也為共同目標而奮鬥的狀態興奮不已。

以下是整理的自5月份以來的課程、講座、參加活動和所讀書目的記錄,以此作為這一年修習的總結。

附錄

我在和君商學院的一年學習回顧

講座、聽課記錄:

5月18日入學

5月20日第一次補課“公司戰略——立意和選擇”

6月2日第二次補課“和君谘詢的商學思想及其實戰運用”

6月16日上午商學院課程“就業、職業和事業——關於管理及管理谘詢的解讀”

6月16日下午商學院課程“深度營銷:理論及其實戰應用”

9月23日上午商學院課程“用事實說話”

9月23日下午商學院課程“用案例說話”

9月27日北大講座,祁斌《資本市場與大國崛起》

10月13日商學院課程“基於戰略的組織再造”

10月14日北大黃鐵鷹“MBA實戰案例·華潤啤酒案例”

10月18日北大講座,嘉實基金竇玉明《股票基金投資業務》

10月20日北大黃鐵鷹“MBA實戰案例·渤海啤酒案例”

10月21日北大黃鐵鷹“MBA實戰案例·天津啤酒案例”

10月25日北大講座,華興資本包凡《創業者的投資銀行》

10月27日北大黃鐵鷹“MBA實戰案例·華潤更換渤海啤酒管理層案例”

10月28日北大黃鐵鷹“MBA實戰案例·天港啤酒勞資關係衝突案例”

11月1日北大講座,鼎暉吳尚誌《私募股權投資》

11月3日北大黃鐵鷹“MBA實戰案例·潮宏基案例”

11月8日公司資料庫補課“經濟大勢與經營意味”

11月8日北大講座,中信證券徐剛《中國經濟、資本市場和金融行業》

11月9日公司資料庫補課“企業文化和基業長青”

11月9日北大講座,IDG VC總裁熊曉鴿《風險投資在中國》

11月10日公司資料庫整理商學院演講錄,補課“基於時代變遷的營銷模式”

11月10日北大講座,美林中國劉二飛《二十年不敗的投行生涯》

11月15日北大講座,中金林壽康《IPO估值》

11月16日北大講座,2007年北大“資本市場”高峰論壇暨首席經濟學家圓桌對話專場

11月18日商學院課程“資本市場與企業成長、使命與道德”+“商學院畢業前夕的講話”

11月22日北大講座,嘉實基金戴京焦《債券投資管理和中國債券市場展望》

12月6日中銀國際曹遠征《金融混業》

閱讀記錄:

5月份《經濟學》(薩繆爾森)、《管理學》(羅賓斯)

6月份《三度修煉》、《戰略管理》(MBA教材)、《營銷學》(科特勒)

7月份《泥鴿靶》《基業長青》《士兵突擊》

8月份《貨幣戰爭》《西點準則》《蔣介石傳》

9月份《激蕩三十年》《基金經理》

10月黃金周《偉大的博弈》(約翰·斯蒂爾·戈登,祁斌譯)、《最長的一天》

10月份《高手身影》、《財務報表分析》(大學教材)、《塵埃落定》(阿來)

11月份《金融學概論》(大學教材)、《公司財務》(斯蒂芬·羅斯)、《戰略管理》(MBA教材)

12月份《管理的實踐》(德魯克)

參加商學院活動記錄:

5月27日同誌論壇第一講《心理學在商業領域中的應用》,許真

6月2日和君培訓公司公開課“銷售人員的專業技能訓練——新致勝行銷學”

6月3日三班公開課“風險投資——一種新的融資渠道”,寇祥河博士、易陽春老師,人大

6月9日六班管理谘詢和投資銀行業務係列講座《重組草原興發,平莊媒業借殼上市》,勞誌明、孫孝利

6月30日高爾夫球活動

9月1日商學院後海出行+解浩然老師授業

9月16日同誌論壇第二講《先秦諸子學說》,李禹磊;《雪山之旅》,範露萍

9月29日高爾夫球活動

9月29日職業理想討論會

10月20日商學院辯論賽六班初賽

10月20日六班輪值活動劉智博谘詢工作交流

10月28日六班活動——商務禮儀講座,董曉玲

11月17日商學院辯論賽決賽+先生座談+葉舟師兄座談

11月17日商學院演講錄第一次彙報碰頭會

11月25日《高手身影》係列講壇,鄭越文老師

12月1日畢業DV小組碰頭會

12月6日畢業典禮籌備組碰頭會議

12月8日私塾張哲師兄《基於戰略的組織管理》

二、闡述自己的知識收獲、思想收獲和人格收獲

1.知識收獲:管理谘詢+投資銀行

在知識層麵,主要的收獲均圍繞“管理谘詢+投資銀行”而展開,從一開始的懵懂,到後來的逐步理解,再到最後的拍案叫絕。管理谘詢已經成為了風險投資的資本投向渠道,尤其是基於資源和組織架構的投資銀行,而且一旦投資成功,管理谘詢可以繼續為企業的後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和幫助。管理谘詢成為了風險投資這個產業搶占項目的製勝關鍵。

要達到這樣的能力與境界,需要在對管理谘詢業務熟練並融會貫通的情況下,修煉投資銀行業務的基本功。我在管理谘詢業務方麵的知識結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要點:宏觀微觀經濟學、貨幣金融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公司財務、市場營銷、企業文化和公司戰略管理。

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為全部的知識做了結構圖(見圖1),其中金融學、經濟學和管理學作為整個管理谘詢業務的基礎性根基,其他的一切知識層次均構架於其上。人力資源、公司財務和市場營銷,作為公司運作的規範與標準,是更加偏向實務性的知識要點。而企業文化和公司戰略,則是站在所有的知識層次基礎之上,來認真研究整個管理谘詢業務的含義。當然,高明的公司戰略,一定離不開投行資本運作的推動,這也是投行業務的意味所在。

投資銀行資本運作

公司戰略 || 企業文化

人力資源 || 財務會計 || 市場營銷

貨幣金融學 || 宏觀、微觀經濟學 || 組織行為學

圖1知識結構圖

2.思想收獲:偉大的理想,源自於每天的習慣與堅持

激情隻能點燃夢想,唯有習慣才能成就夢想。理想說得再大,再激情澎湃,如果不能落地實踐最後隻能是空談。拿讀書為例,讀書是一種非常好的習慣,讀一本好書更是能升華一個人的氣度。我以前也很愛讀書,但有時事情一多,就把這個習慣拋棄掉,總覺得那是閑暇時才做的。特別是大學以後,網絡、論壇等快餐精神文化充斥著校園,快速獲得的娛樂感衝淡了很多讀書的習慣,這也是很多大學生精神空虛的重要原因。到現在我終於明白,習慣之所以成為習慣,就是在於長期的堅持。更為重要的是,擁有崇高的理想支撐的習慣,就像吃飯穿衣一樣,離開便無法生活。隻要將你的習慣真正融入自身血液之中,十年如一日的積累將不再是奇跡。

不可一日不讀書,不可一周不鍛煉,每周在閱覽室閱讀《財經》《中國企業家》《新周刊》等雜誌,每天晚上睡前沉思總結。這是我目前為我自己定下的四條鐵的習慣。我堅信,我並沒有為自己增加任何工作量,隻是將別人玩遊戲、看肥皂劇的時間節省出來,在自己理想的指引下做有價值的事情。

3.人格收獲:關於沉潛

在和君商學院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我最大的收獲是人生態度的轉變,由過去的浮躁、功利,轉變為沉潛、積累。我不敢說我現在已經完全做到商學院期望的狀態,有的時候在看到別的同學找到光鮮的工作時也難免羨慕和焦慮。然而,我相信那隻是刹那的本性衝動,理智是可以站在頭腦之上的,因此我現在十分清楚,未來的路我該怎麼走。

先有非凡之人而後才有非凡之事,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這是我們每一個和君學員心底深深的烙印,社會上太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讓很多人忽略了提升自身修養的重要性,舍本求末永遠隻能是曇花一現,持久的成功一定是建立在紮實的個人能力和素養的基礎之上。成功固然很重要,體味成功的過程也是一個人莫大的財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三、論述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發展道路

翻看自己暑假寫的職業理想,那時自己的理想是希望立足於自己的專業——電信領域,成為市場及戰略方向的領軍人物。這樣的理想也許是工科畢業生的主流理想,但經過商學院後半年的學習和感悟,越來越覺得這樣的定位空洞、虛幻,使自己常常陷入一種浮躁和功利的情緒之中。自從上次寫職業理想後,我也常常反思自己,到底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終極狀態。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目前中國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機,資金、市場十分飽滿,尤其是在我所熟悉的高新技術領域,充滿著許多機會。因此,有誌向的年輕人應該積極尋求時代所創造的機會,接受社會的考驗與挑戰,成就一番大事業。《激蕩三十年》讓我對於人自身價值的實現有了新的思考。就在30年前,那樣一段壓抑、死板的曆史,憑借先行者的冒險精神和不甘現狀的氣度,拉開了中國新經濟發展的篇章。這些人在成就中國奇跡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財富和神話的塑造,堪稱那一時代的英雄。回想現今社會,創業風潮雲湧,新時代創造了機會,也正像那個時期的環境一樣,唯有敢於創新,敢於挑戰,才能站在世界之巔。

中國社會正由傳統的工業化向信息化的道路演進,個人電腦、移動通信、大容量存儲、電子商務等技術的出現,正在逐漸改變傳統的商業模式和人們的消費習慣。手機作為一種移動通信工具,同時也將成為未來的媒體工具,其價值將被極大地開發和利用。相比傳統媒體,手機擁有以下三個特點:其一,黏著度高,消費者隨時帶在身邊。其二,運營商可以實時捕捉消費者的位置和狀態(地理位置,開機通話狀態)。其三,交互性,傳統的媒體是廣播型的,無法做到信息反饋,手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信息反饋。基於以上特點,手機也被稱為“第五媒體”,將成為未來市場的“藍海”。時勢造英雄,這個時候對誌向的嚴肅思考,無疑擁有強烈的緊迫感和現實價值!

我的職業理想是成為新媒體時代的引領者,通過創業的方式實現我自己對於這一領域的理解與思考,讓人類的生活方式更加輕鬆、舒適。為實現這一理想,我為自己的發展製定如下路徑。

第一階段:3~5年時間,即從畢業後加盟電信類或廣電類的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通過與大型企業的接觸與鍛煉,逐漸形成自己對於該行業的視野,同時在自己的工作中發現問題,積累問題,形成自己對於產業的理解。

第二階段:8~10年時間,加盟一家實力雄厚的大型谘詢公司。在發揮自己行業背景優勢為公司帶去價值的同時,針對自身積累下來的問題,通過谘詢行業與客戶實戰的訓練,鍛煉自己對於管理谘詢與投資銀行的深入理解和思維規模。

第三階段:創業,或加盟一家初創型的新媒體公司。經過前麵接近15年的時間,我希望自己具備敏銳的行業視角,對管理、資本運作、產業整合有全麵且深入的理解,並且具備相當豐富的實戰操作經驗。

四、其他

非常感激生命中能有這樣一段經曆。不光是因為我得到的,更是因為我能為此而付出一些東西。有的時候,付出比收獲更快樂。黃磊在《似水年華》中有一段話,我一直記在我的QQ個人說明裏,我相信和君讓我明白了它的真正意味:“我希望我得到的少一點再少一點,我也希望我的付出多一些再多一些。”

獻給和君——我的大學!

有人說,這世上有這麼幾種情誼最可貴,最堅不可摧:一起扛過槍,一起登過山。我想加入一種說法,也許以後也會流傳:一起上過和君商學院。站在大學的尾巴上,回頭看走過的四年,我感到很幸福,也很充實,覺得自己沒有白白走這一遭。和君與登山,是我大學軌跡的兩道轍,構成了所有我對幸福的理解。登過山的人不會自殺,擁有過和君的人不會空虛。如果幸福就是好好地活著,並且擁有愛,我想我是幸福的。

一、學習與成長篇

可以說來和君的每一個學子本身的背景都很光鮮,可是對於這份光鮮我們多數人是底氣不足的,至少在加入和君之前,我對大學學什麼這個問題還沒有一個堅定的回答。大一時我也學著大家好好上課,然後在期末取得成績單上那耀眼的數字以後,突然覺得很空虛,覺得這並不是我想要的大學學習。於是之後便經常翹課去聽自己喜歡的講座,遊走於清華北大人大;經常周末去北大攀岩,去京郊爬山,去野長城野營;經常半夜和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在人大遊蕩,打核桃,滑旱冰;還有就是在教二草坪上天南海北地徹夜長談,談理想,談愛情,談人生,談未來。難忘那段青蔥歲月,其實我們都是很上進的孩子,為著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努力著,都想成為有出息的孩子。但是卻總覺得找不到發力點,或者說缺少大師的指點。

後來那群朋友有的戀愛了,沉浸在自己的溫柔鄉中;有的出國交流了,在異國他鄉開始了另一段精彩或者無奈;而我,在命運的某個拐角處,幸運地遇到了和君。

猶記得當初最先吸引我的是先生開出的那一份閱讀書目,因為旁聽過包政老師的課,對其中的一些還是比較熟悉的,當時覺得這個和君不簡單。於是就鐵了心想加入和君商學院。

參加商學院,從一開始的申請、筆試、麵試到小組show和第一次課,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習和君的精神,感受和君的文化。還記得拜師禮上,打動我的一句話就是在導師致辭中,先生那句樸實無華的話語:我真的想做一點事情。

我想,每個放棄打遊戲、出去逛街、網聊,在某個午後躲在圖書館安安靜靜地填那份筆試卷子,在某個冬夜風塵仆仆地趕到遠大中心來參加麵試,選擇來到和君的同誌,都是有誌向有追求的,都是想成為有出息的孩子的人。而和君的老師們也是可敬的,他們在一種崇高的信念的驅動下,犧牲自己寶貴的時間(真的很貴),把他們思想最精華的部分,把他們多年打拚的心得,都無私地貢獻出來了,來教我們,來愛我們,卻不要求有任何回報,唯一想的可能就是我們以後能有出息點,好好地愛一群人。無條件地付出,不求任何回報,我想,從一開始,和君就已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了。和君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和君的學習是我見過最氣勢恢宏的,那種看問題的深度,對中國商業原生態的深刻剖析,那種法無定法、守正出奇的思維,那種大氣磅礴的視野和胸懷,每一次,都深深地震撼著我。每一次的講座,每一次的同誌論壇,每一次的交流,甚至每一次的遊玩,我都能從中學到很多,無論是知識的還是他人人品胸懷的,讓我這個自認為頑劣不馴的小兒也起肅穆之心,立誌正心誠意。

我很慶幸自己能成為和君商學院的一員,走到現在,和君的人、和君的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很用心地去學,春節後的第一次模擬考試我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了前10名,之後通過簡單的筆試、麵試,我又贏得了一次在和君於茲誌老師團隊實習的機會,參加的是北汽控股資產重組項目。每次在學校和和君之間擁擠的人群和車輛裏穿梭,來來回回地奔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感覺很充實,很幸福。和君的老師們很好,不是那種刻意表現出來的好,就像大家都已經認識挺久,直接跨過了初見時客套矯情的階段,隻有自自然然的交往。深者交深,淺者交淺,我很喜歡這種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