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理想,春暖花開26(1 / 3)

第三篇

成長足跡,蛻蛹化蝶

下麵是一些和君學子的文字,多為回顧與總結。這些文字裏所折射出來的靈魂和智識,足以讓人感受到一種撲麵而來的心靈豐富和精神洗禮,讓人肅然起敬!別問他們是誰,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和君學子!隻有他們自己和陪伴他們一起走過這個心路曆程的和君老師才深知,這些或飽含深情或見地卓越的文字,見證著一群有理想、有頭腦、有靈性、有意誌的年輕才俊艱難蛻蛹、美麗化蝶的成長足跡。

請你一篇一篇地讀下去,你會在深受感動的同時,燃燒起希望的火把,聆聽到春天的腳步。

心有理想,春暖花開

迷茫到此為止,人生重新開始

一、北大烙印的美麗與失真

我的人生在跳躍式地發展。一個山清水秀,小孩光著屁股在眾目睽睽之下在河裏嬉鬧抓魚摸蝦的川東小鎮;一座滿布煙塵,號稱推廣黑白黃綠紅五大產業\[1\],曾為紅四方麵軍中心駐地的縣級貧困市;一所彙聚人間菁華,承載民族榮耀與夢想,萬眾景仰的大學;一段滿身書卷氣,結三教九流,欲上天入地卻漸趨平靜從容的青春體悟:這就是我二十六年的全部記憶。

每一個事件都是真實的,但感受卻不一定真實。即使十五六年了,在老家小河裏徒手搬開石頭抓住小沙妞魚的感覺還能如此真切;即使七八年了,在萬源中學讀書打球自錄單曲裝酷追女孩的時光還常浮現眼前。但為什麼,近在咫尺的燕園故事未名博雅卻總讓我覺得似夢非夢亦真亦幻?但為什麼,心中為著宏大雄偉而跳動不安的那顆心卻總向往平靜掛念故鄉呢?

或許,那些從前的真實,因為小和屬於私人,所以我能夠感受和掌握。但當燒得赤紅的烙鐵把“北大”二字深深印進我肌膚與靈魂裏的時刻,我卻不能想象這“北大”二字的意味究竟如何。或許,因為大和崇高,以及從屬向往和趨炎附勢,我從此便成為了“北大”二字的奴隸。因為背著這個美麗的印章,被這二字牽引而或高亢低落,或翩翩起舞,我從此失去了讓靈魂得以平靜安寧的自我真實。

所以我懷念故鄉不是為了返鄉,而隻是期待真切;所以我抓不住北大並非不願高尚,而隻是缺少證明高尚的豐碑。大學時我對北大的懷疑就像中學時我對孔子的懷疑。你說國家強盛需要我的崇高,但我卻真的覺得自己很低俗。在成為聖人之前我有太長的路要走,這無盡的距離讓我望而卻步,甚至有些想扭頭就走當個凡夫俗子的絕望。

但北大其實還好,事過境遷的時候我能夠漸漸體會。商業時代的喧鬧與浮華甚囂塵上,北大靠自我堅貞也不能免受這洪流的侵擾。與曆史上任何時候一樣,北大依然提供了相對豐沛的資源和相對一流的去向。隻是這些資源更加繁雜,去向更加多元,不再如五四時代指向民族複興般的一致性偉大。所以北大並沒有墮落,而是時代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當今整個社會的精神氣質。

北大烙印的失真是感受性的,隻因我覺得北大變豐富了、複雜了,因而錯亂了。對於事實或真相,身在其中的我其實無從辨析。在這個時候,關鍵的問題在於我需要一個外部的洪亮的聲音,且這聲音的理性足以震撼燕園,甚至震撼整個時代,讓我從另一個全新的視角來重新審視這個繁雜夢幻的園子,以及這園子所從屬的世界。

北大七年,七年之癢。我在北大獲得了自信、自負和毋庸置疑的成長,但我的成長充滿了迷茫。在即將離開的時候,我驀然回望,看見北大儼如一個高高的房梁,許多後繼者仍在下麵奮力地、無章地眺望。

時至今日,我依然相信,燕園的草地上撒滿了隱形的美麗,但我的確需要一種點金術來將這美麗一顆一顆拾起。

二、和君對我的革命性影響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邂逅和君,現在的我會是另外的什麼樣子。人生的不可逆性和生活的不可試驗性決定了我永遠無法準確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如果影響到達革命性的質變,一定是可以明確感知和界定的。很慶幸,和君解答了我在北大麵臨的所有困惑給了我兩大啟示。

1.修養、誌向、方法

在和君的學習經曆明晰了我人生發展的三大方麵:專業修養、誌向情操、方法路徑。從我個人的體會來說,則是由解浩然、王明夫、王豐三位極具代表性的老師沿時間先後對我的以上三個方麵形成了完滿的解答。與他們接觸的點滴故事讓我心中充滿無盡的溫暖與無盡的感激。

“麒麟,你要專注!”2004年的某一天,我正在北大社團、學生幹部、實習兼職、雙學位中忙得不可開交……解浩然師兄給我來了這一句醍醐灌頂的話。或許北大學子的毛病就是認為自己很能幹可以做好很多很多事情,卻不想因此而漸漸失去了重心,最終迷失了自我。“麒麟,你要專注!”這句話至今回蕩在我耳畔,時時提醒著我要不斷自我審視。

浩然師兄說,專注的方法,T字型的能力架構可以作為參考。T字意味著你要培養一個精深的專業,同時加上一個廣博的支撐麵。對我來說,從小的性格以及在北大的所作所為,我都不缺乏廣博,但我的確沒有專長。一個人要多做一些事情是很容易的,但要找到並培養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專長卻很難。從這之後的幾年來,我一直都在努力尋找這個T字的支柱,從谘詢、投行到銀行、公務員,直到最後決定進入實業做營銷。我想,我是終於找到了。

成熟而充滿魅力。浩然師兄,現在與將來,您都是我個人修養和職業發展的標杆。

王明夫先生說:“國勢!”我從他嘴裏第一次聽說這個詞的時候就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詞。個人理想與國家民族命運有關係嗎?有!太有了!把握了中國崛起的大勢,才能真正理解我們這一代人可作為的天地和不可推卸的曆史使命。經濟強國的崛起意味著商業機會的不斷展現,意味著民族產業的全麵升級,也意味著商業文化的漸趨強勢。

有時候我想,王明夫先生是一個“戴著腳鐐跳舞”的理想主義者吧,理智的背後藏著狂熱。每次講課,先生理性的、思辨的、真實的講述總能點燃現場所有人的熱情,那是一種充滿激情的自我演繹,是一種理想主義的完美表達。先生的骨子裏流露出對於現實社會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反省力,我相信這根植於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對這份生活的樸素情懷。高峰絕頂多生奇石,老樹發花自無醜枝。高亢與平靜之間,本無界限。

成人達己,理性而激情。先生,您的誌向情操將是我追尋人生境界的終極目標。

“中國珠寶產業×個億!”具體數字我已記不住了,但這句話我將一輩子牢記。什麼樣的職業造詣叫有質感?王豐老師就是答案。商學ABC不是簡單的知識點,而是構建其個人職業生涯的邏輯框架和全部細節。

戰略無疑是最宏大的命題。王豐老師對戰略的造詣卻讓我深刻理解了宏大其實是若幹細節的合集。基於產業史的階段性梳理有利於對未來產業走勢和企業戰略製定提供判斷依據,基於商學基礎框架的全麵完善則為個人的職業Sense提供最真實可靠的自信。在王豐老師這裏,一切都有跡可循,萬事都需研究、積累而領悟,這就是方法。

大事件與知識點,中間是融會貫通。王豐老師,希望十年之後能夠向您請教討論。

2.性情、見識、同誌

和君常常讓我想起的是,陶淵明,竹林七賢,桃花源……這是一種難得的東西,或者叫意境,因為現實中太過稀少,所以尤為珍貴。

在北大裏,我早已習慣了麵對高手如林的競爭與俯首恭聽強者的說教;在現實中,我更體會過世態炎涼與現實無情的無奈和辛酸。沒有什麼能讓我輕易動容,更沒有什麼能讓我輕言相信。如果看透世人的前提假設是不信任,那剩下的就是一個隻相信自己的可悲的聰明人。最終,不願做聰明人的我,選擇了擁抱與相信,選擇了愛在和君。

在和君,有高亢與激昂,也有內斂與沉潛。和君有虎狼之氣,搏殺,戰鬥不息;和君亦溫潤如水,平靜,滋潤我心。和君讓我懷念起我曾經的、上北大前的那些情懷,想起熟讀數十遍的《經典美文三百家·風度卷》,那一種隻能用文字表達的精神世界。

衝淡:世間萬物運演,水自流,花自開,雲自行……無關人意,無喜無嗔,禪家謂之“平常心”。以平常心為文,樸素不雕,淡泊超然,與采菊東籬的五柳先生相仿。

俊逸:是春風入林,新條箭發,蓓蕾紛綻;是英雄挑燈看劍,美女對鏡晨妝;有不羈的才情和難言的嫵媚,自任蓬勃生命的驅馳,春風得意馬蹄疾是也。

奇絕:高峰絕頂多生奇石,老樹發花自無醜枝。見識超群,所思必出人意表;才情特出,亦必生不凡想象;大家手筆,不落窠臼,一拳打破來去今,或如洪荒初開時盤古的一擊。

幽默:能以快樂抗拒人生的困擾,乃根於天性的一種趣味。但在微笑的背後常含著眼淚,隻有在理想的慰藉中才見一絲光明,故此說相聲的人是不笑的。

典雅:雪裏尋梅,愛楓停車,閑對棋枰,靜夜吹簫;文章多會古人意趣,自必洗練沉著,境界悠遠。

或許在一班,就有衝淡如淑君、邳顯,俊逸如孫峰、文青,奇絕如益輝、王冉,幽默如邢凱、敏俊,典雅如巍薇、小曼……何止呢,還有爽朗如李虹、夢新,可愛如張懌、張力……

在二屆,歐陽的穩重大氣我十分欣賞,坤學的底蘊更讓我由衷欽佩,方昱的書竟讀得那麼有意思,德威的勤懇負責讓我感動,嘉暉的創業精神使我深深折服,禹璐的真性情則直叫人打心裏喜歡……又何止呢,親愛的朋友們。

在商學院,你可以盡情享受這種無限的包容與水乳交融。我們有不一樣的誌趣與習性,但我們有一樣的性情與意境。相聚在這裏的,都是能擁抱、可信賴、有質感的生命。

和君對我的影響是徹底的革命性的,她的成效或許隻能用一生的尺度來衡量。而如今我已能感知的,是她讓我在慌亂前進的密林中重新找到了陽光的指引,是她浸潤我已近淪為荒原的心靈使其漸漸水草豐滿,是她讓我在同行的生命裏不用隱藏不用顧忌隻管擁抱隻管相信隻管放歌。

這真是一塊聖地,詩人都藏在水底;這真是一塊聖地,夢中我來到這裏,陽光、月光、星光在照耀,就在這裏,就在這裏……

三、異化與回溯:我的人生誌向

這是一處蒼茫了多少久遠年代的廢墟,它的主人曾經年少而輕狂,它一度繁華,又一度失寵。

1.異化、回溯,與生命的含義

和君再一次點燃了我心中的激情,仿佛兒時在一個破落的區中學裏就想考上名牌大學的衝動與自信又回到心坎裏頭了。

這個世界的進步發展造成了現代社會無與倫比的複雜,也帶來了無以複加的異化。教育變成了產業,分數變成了能力,進谘詢、投行業就是牛人,有錢就有了一切……人生在世,有幾分智慧,能夠免俗呢。

所以,我選擇回溯。把自己當作一個記事本,一頁一頁往前翻,翻到盡頭,赫然才發現自己生命的一切目的都源於那裏。

扉頁,寫著,我要健康快樂地生活。第一頁,我要回饋愛我的人,包括父母和親人。第二頁,我要努力學習了解世界,並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第三頁,我長大了,要找到一位美麗的伴侶,和她共度人生。第四頁,我愛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還有祖國的大好河山。第五頁,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因為造福他人而獲得世人尊敬。第六頁,……

愛、學習、伴侶、理想。再次看到自己記錄的文字,一切都清晰不過了。人生在世,當有肩擔。或許正如和君商學院所說,生命的意義,莫過於擔待點什麼了。

2.人生誌向與職業理想:我的方向與路徑

我對當今中國社會的基本判斷是:舊的依然存在,新的已勢不可擋;經濟崛起初見成效,文化崛起任重而道遠。

從產業經營的角度振興中華文化,我視其為己任。

從小在父親經營的私人電影院裏長大的我,看過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偵察記》《地道戰》《地雷戰》《鐵道遊擊隊》《智取華山》《鬼屋》《南線大潰退》《少林寺》《北少林》《王府刀客》《遊俠黑蝴蝶》《神笛少俠洪吉童》《呂四娘》《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黑貓警長》在內的數百部電影和數不清的“熒幕內外”,並熟悉倒片、放片,製作海報、幻燈片,承包、租賃、合夥經營電影的所有環節。20世紀80年代,文藝、明星的地位在社會上還不顯赫,但我卻從電影中接觸到了快樂的童年生活和豐富的社會啟蒙。

父親的聰慧、多才多藝造就了他在初期電影事業上成功,但他所處在的時代與環境嚴重缺少事業規模經營的意識。而最關鍵的,是當時極少人能夠意識到20世紀80年代末的中國西部地區,即將發生的社會變革、產業興衰對未來的決定性影響。所以最終,父親的電影事業敗給了西部地區電視機普及,以及西部市縣鄉電影市場全線沒落的曆史洪流。

市場經濟對父親來說是全新的東西,他這一輩子是沒有機會再去弄懂了。但這段家庭經曆,卻讓我從小對電影經營有了一種特殊的情節。它從小占據我的心靈,後來卻突然離去了。從某種感受來說,是市場經濟在中國西部的到來,讓我失去了電影。

回到今天,我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這個古老國度的土地上的再次蠢蠢欲動的文化生命力。這一次的感受不僅僅是電影,而是傳統文化、政治體製、市場經濟、西方文化交互廝殺時對我產生的陣陣刺激。

接下來,或許就該是一個激蕩、爭鳴、融合、統一的新時代吧。在可預見的未來,我的電影或許又要回來了,不過這一次,是比電影經營更大更豐富的,叫作文化產業。是的,我一定要參與其中,並做點什麼才行。

目標既定,路徑的選擇卻甚為艱難。

我不是一個潛心細節、以專業精深見長的人。正如我唱歌還不錯,但我並不懂音律,我隻是靠記憶、模仿和感受來理解音樂。我的長項在於拿捏邊界、敏感與審時度勢、協調與整合。不輕易出手,麵對社會和人群,多年的成長讓我有足夠的理性,甚至冷漠。出手必置之於死地,手起刀落,我有足夠的魄力與執行力。但是任性與自負,讓我缺乏有效的時間管理和節奏控製,而多情與猶豫,讓我缺少豪氣衝天的剛烈與血性。在不斷完善自我認知的成長過程中,我需要填補短板,也需要揚長避短。

經過思考與探索,我目前基本明確的一條路線是:第一,從市場做起,全麵了解產品經營與企業運作,打造T字的支柱;第二,潛心三度修煉,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熟悉產業周期、經濟周期、投融資、法律法規等,拓展T字的廣博麵;第三,把握市場機會,以健康(醫藥、保健、養老、休閑等)為核心經營打造自己的產品與企業;第四,進入文化產業,以產業經營影響引領民族文化發展方向。

理想在上,我迎頭趕上。或許如先生所說,或許哪天在半道上我們就死掉了……但是,君子踐行自己的使命與諾言,即使知其不可亦為之,何況我是北大自負與和君英明指引下的戰士呢。

前進,我義無反顧。

四、給和君商學院的建議與祝福

感受和君商學院,喜歡和君商學院。真心希望在大家的共同祝福和共同努力下,讓和君商學院走得更遠,造福更多的天使與棟梁。

感受與建議,有關課程內容和個人修養。

1.課程內容方向的建議

結構效率先於運營效率,我的理解。

因為“舊的依然存在”,許多時候,結構性失效導致全盤難以啟動。和君的論斷非常尖銳地契合了當前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命脈。從第一次聽先生講這句話到現在,我都深感震撼。

然而,回顧現實,是不是有一種可能的導向,讓商學院的同學都走向了“上麵”?理清產業大勢,固然對谘詢、投行、VC、PE都是非常有力的工具,然而畢竟我們大多數學員都是未曾入世的大學生,如果缺少了在“下麵”的切身體會,我們對產業的理解真的能夠到位嗎?

如果商學院的使命是要看到並投身於中國產業經濟的崛起,我想更該關注的,是中國本質上落後發達國家的基礎性運營。我們需要許三多,在商學院裏麵需要,在中國經濟崛起的大潮中要培養基業長青的民族企業,或許更需要。

正如我與一位一屆學員交流職業發展時的一個感觸,建議和君商學院加強從事實業工作人士的招生比例。同時在商學院內部課程和文化方向上,強調從事、了解實業運作的基礎性與長期性意義。

結構效率優先,運營效率或許決定長期的成敗。

2.個人修養和人生發展方麵的建議

應當強調學員對私人生活品質和內心平和的重視,即在成才擅長的“技巧性”縱軸,和許三多擅長的“態度性”橫軸構成的成長坐標中,考慮加入第三個垂直於前兩者的“私人生活內心平和性”維度。

鑽石王老五的故事我會欣賞,但我更多看到的是因為愛情、婚姻、家庭生活失調影響個人心態與工作,進而影響職業發展與人生理想的事例。

戀愛、婚姻、家庭或許是讓人焦躁、對人的日常生活影響最大的方麵之一。雖然瑣碎,但是天天時時刻刻綿綿不絕,我相信其對個人的影響絕不會小於事業與理想。美好、和睦、健康的家庭生活是我們多數人都渴望、必需的心靈寄托,對親人、愛人的責任,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奮鬥的原動力,也是我們將個人責任拓展為社會責任的起點。

盡管每個人的戀愛、婚姻與家庭生活都有著不同的經曆與緣分,但我們應當對商學院的同學強調提早關注、認真對待、努力學習、勇於實踐、持續一生成功應對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以人為本,和君商學院應該強調愛情、婚姻、家庭,以及工作、私生活與心靈感受的平衡,這也是每個人持續一生的事業。

以上兩條建議,或許是我又有些多情了,但的確是我的切身體會,也是對身邊朋友同學的觀察所感,供和君商學院參考。

最後,就剩下祝福了,真的意猶未盡……

不知道該如何結束,真的也不想結束。祝福和君商學院越辦越好,桃李遍天下!

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一、商學院成長曆程及收獲

1.成長感悟

我是一個慢熱的人,對待很多別人說著很好的東西我一般保持批判吸收的態度,除非自己親身經曆。加入商學院之初也是如此。但人有時候真是個奇怪的動物,總是會在那麼不經意間喜歡上某些人、某些事。就像商學院,就像先生,都說不好哪一天就突然有點喜歡上了,直至現在不能自拔,才發現自己真的已經深深愛上了這裏。

如果說真的是什麼東西讓我愛上這裏的話,我想應該是商學院義無反顧“視為天使、尊為棟梁”的付出使我不能不一次次地感動,應該是先生“人生在世,當有擔當”的鼓勵使我不能不一次次地震撼,應該是先生“推心置腹、耳提麵命”的教誨使我不得不一次次地自省,應當是同學們“一人有難,眾人相助” 的義舉使我不得不一次次地觸動。這一切的一切,總讓人心裏暖暖的,總是能讓我產生心底的共鳴和靈魂深處的觸動,似乎找到了久違的真善美。因此,我總是對身邊即將申請三屆的朋友說,和君商學院、王明夫真的是真心誠意在做這件事,這裏有實實在在的人,有實實在在的課,有實實在在的情,但這一切是不是實實在在其實取決於你,你信則有,不信則無。

如果要說一年來的最大收獲的話,我想對我來說應當是在“不相信”—“將信將疑”—“我相信”這個過程中對自己人生的思考和自己過去的反思。商學院的同學就是一麵鏡子,對著它,我看出了自己的不足;先生的教誨就是一杆秤,依照它,我量出了自己的斤兩。在這裏,我開始真正地捫心自問,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我能做的究竟是什麼,我應該做的究竟是什麼。

年少時,對人生有很多誤解:以為隻有走遍萬水千山,才能見到最美的風景;以為隻有嚐盡百味珍饈,才能品出絕佳的滋味;以為隻有加入各種門派,才能練出獨孤求敗的武功;以為,隻有和他們一一交手,才能找到雙劍合璧誰與爭鋒的那個人……

然後懷揣萬丈雄心上路了,沿途呼呼喝喝,砍砍殺殺,上華山,下南海,自以為武功精進,快要將某某大法練到第十層,從此踏雪無痕,來去自如,你看我白衣勝雪,顧盼生姿,好不瀟灑。誤以為那書中的理想愛人,理想社會,理想境界,確實存在於地球某一個地方,當我將功夫苦苦修煉到一定程度,定能找到神山仙草,羽化升天。

錯了,錯了,錯了。

其實最美的風景,是家門口;絕佳的滋味,是家裏的飯菜;獨孤求敗的武功,隻一招——“忍”;其實聯袂江湖的那個人,咳,當英雄的原配,是要付出代價的,哪有凡夫俗子貼心;其實同行的人可能比要去的地方更重要。

這麼重的毒,什麼是解藥? 先生說,時間就是解藥,失敗就是解藥,經曆就是解藥,沉潛就是解藥。毒是甜的,而解藥是苦的。

我一月出生,屬摩羯座,按照星座上的說法,摩羯座的男人事業心強、較理性、外柔內剛。確實,我輕易不動感情,也一直認為真正的感情應該深深埋在心裏,而不是掛在嘴邊。在我的記憶裏,自童年結束以後,自己隻動情地哭過兩次,第一次是母親生病的時候,第二次則是交往了5年的女朋友離開我隻身前往歐洲求學的時候,隻是未曾想到那一次的分別卻成了最終的分手。個中原因很多,但這兩件事情卻對我產生了很大的觸動,也引發了我長時間的思考。

一直以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追求成功,無論成功與否,人的最終歸宿大致是相同的。而什麼是成功,恐怕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成長或許是我們唯一的把握。個人的成長就是要不斷地突破自己的小環境,而進入一個更廣闊世界的過程。而這種突破,不僅要突破物理空間的界限,更要突破心靈空間的界限。而要實現這個突破恐怕真的又要有一個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輪回吧。太多太多的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以為成功之時便擁有了一切,但卻往往可能忽略了生命中一些真正重要的東西,比如親情、友情、愛情。而在失去後才真正大徹大悟,噢,原來那些才是最重要的。

我對楊瀾在采訪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時的一些事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琦說,自己出生在河南最貧窮的農村,十幾歲前從未讀過書,隻是在家放豬。這時有了一個機會,可以出外讀書,他母親把家裏僅有的麵粉做了幾個饅頭,給他帶上。跟他說,你要出去好好讀書,隻有這樣才有前途。當時他還不太願意出去,就問他媽媽,什麼時候可以回來。他媽媽說,到秋收,你就能回來看我們了。這樣他就和一個遠房親戚走了。可沒想到,之後的戰亂讓他這一走,就再也沒能回來,再也沒見到他的父母。談到這裏,楊瀾問:“如果當年你媽媽不堅持把你送走,今天的崔琦又會怎樣呢?”其實楊瀾的問題是有誘導性的,她是想讓崔琦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會依舊很貧困這類的話。但崔琦的回答卻大大出乎意料:“我其實並不在乎,如果我留在農村,也許我的父母就不會餓死。”因為他的父母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活活餓死的。他的話給了楊瀾很大的震撼,也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先生說:“請大家記住,人生中有一件事情很重要,那就是需要懂得擁抱!不懂得擁抱的人,不是因為無知和孤僻,就是因為冷漠與荒寒!想來也是上帝的作弄,天資好、學曆高、知識多的人每每容易墮入無知、冷漠與荒寒的黑洞,這是讀書人一生中的最大危險!”先生一席話使我醍醐灌頂、如夢方醒,之後我不停地問自己:我是不是為自己想得太多了?人生在世首先考慮的真的不應該是我要什麼,而是我應當做什麼!作為父母的兒子我應當做什麼?作為男朋友,我應當做什麼?作為一名學生我應當做什麼?作為群體的一員,我應當為這個集體做什麼?這一切貌似簡單的問題,卻足以我用一生去思索。

2.知識收獲

第一,有關國勢。

20世紀80年代,厲以寧老師曾經說:“中國的改革不會因為價格改革的成功而成功,但卻會因為企業改革的失敗而失敗。”在此,仿照厲老的話,我想說的是,中國的改革不會因為上個三十年的成功而成功,但卻會因為下個十年的失敗而失敗。學生看來,未來十年中國一方麵將麵臨經濟總量和結構上的雙重飛躍的重大機遇,如果成真,中國將實現國家的崛起,民族的偉大複興;另一方麵,如果方向不當,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三十年中存在的一係列問題也將集中爆發,比如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問題、貧富分化問題。

以世界各國的發展過程來看,在實現“農業—重工業—後工業化”時代的變遷過程中,有兩個問題尤為重要,一是產權改革,二是金融改革。中國前三十年的改革成功,是產權改革的巨大成功。中國沒有采取蘇聯“休克療法”式的首先改變存量的產權改革,而是漸進式的,在存量不動的情況下,募集增量,待政治和財政體製改革後再去解決存量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的產權改革尚不完善,是對增量的產權改革。未來十年,中國要完善自己的產權改革,則必須完成存量的產權改革。當前經營性國有資產高達15萬億元,金融性國有資產高達40萬億元,這些存量如何管理、分配、處置,如何捋順產權關係,健全現代企業製度,完善職業經理人隊伍,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將是非常嚴峻的問題。在全世界一度頂禮膜拜的新加坡淡馬錫出現400億美元巨虧、何晶辭職之後,在全世界主權財富基金紛紛落馬之後,我們不得不思考中國的國資委、中央彙金將何去何從。應如何定位、管理,這將是決定中國下一步存量產權改革成敗的重要一環。全世界隻有中國有國資委,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我們不得不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改革路徑。而這個過程將是一個高風險的時期,蘇聯便是前車之鑒。對於企業家也是如此,前有李經緯、褚時健,後有顧雛軍,教訓不可謂不慘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