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農產品廣告的創意策略
廣告的創意要根據營銷目標、產品情況、目標受眾、市場情況,找尋一個說服目標消費者的“理由”,並把這個“理由”用視覺化的語言,通過視聽表現來影響消費者的情感與行為,達到信息傳播的目的。農產品廣告創意的途徑有USP策略、產品形象策略和廣告定位策略等。
8.2.3.1USP策略
USP策略(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stategy的縮寫),即獨特的銷售說辭,或稱獨特賣點,是指廣告向消費者提供一個說法,讓消費者明白,購買廣告中的產品可以獲得什麼具體的利益,這個說法應該是競爭品沒有的或做不到的或無法提供的,具有其獨特之處和人無我有的唯一性。這個說法應該是有說服力的,能集中在某一點上,能打動和吸引消費者來購買相應的產品。
采用USP策略,要以商品分析為基礎,並以廣告商品在功能上有明顯差異為前提,主要適用於產品有差異,當消費者對產品特點比較關心,或者某些產品本身具有一些優勢或特點。農產品的生產依賴於一定的自然條件和人文地理曆史環境,許多農產品本身具有與眾不同的品質和特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可以利用這些特點,把它們完整地呈現給消費者,以確立具有競爭優勢的市場地位。
比如,石板田大米就是很好的一例。石板田大米產自中國牡丹江世界地質公園——牡丹江鏡泊湖自然保護區內,是世界唯一的“堰塞湖石板稻”。堰塞湖石板地位於東經約128°、北緯43°,是全球最適宜稻穀生長的地區。數萬年以前,這裏是火山迸發地帶,從地下湧上的岩漿延綿數千裏,最終將古老的牡丹江河道堵塞,造就了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堰塞湖——鏡泊湖。這裏的水係源自長白山,終年積雪消融彙聚成大小30餘條河流呈向心式彙入湖中。由於數百萬年的岩石風化和腐殖質的沉積,目前已轉化成厚度約為30厘米的肥美土壤,且礦物質、有機物、微量元素含量極為豐富,被世界稱之為“稀世珍土”。肥沃的沉積土壤附著在石板地之上,由於神奇的石板地白天吸收熱量,夜間散發熱量,使石板的底溫、水溫比普通稻田地高出3~4℃,在晝夜溫差大的北方,形成了有利於水稻生長的自然環境,水稻營養吸收充分,成熟度極高,諸多條件的珠聯璧合,使得堰塞湖石板稻米具有舉世無雙的品質和食用價值。自盛唐伊始,經宋、元、明、清,牡丹江堰塞湖大米均為曆朝皇室禦用之珍品,至今仍為國宴用米。因其顏如玉、漿似乳、營養皆天然、品質甲天下,故得名“中華米王”,位居極品好米之冠!對此,石板田大米以“地球上唯一種植在火山岩熔上的稻穀”為廣告口號,區別於其他大米品種,在市場中鮮明地樹立了自身形象,取得了良好的品碑效應,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8.2.3.2品牌形象策略
如果產品之間的差異較小,那麼采用USP法則的廣告策略就會顯得很牽強。因此,品牌形象策略應運而生。即廣告主通過樹立品牌形象,培植產品威望,使消費者保持對品牌長期的認同和好感,從而使廣告產品得以在眾多競爭品牌中確立優越地位。品牌形象既包括商品特點的許諾,也包括企業形象的滲透,是以商品和企業形象的分析為基礎。其中,塑造品牌是廣告最主要的目標,廣告力求創造並且維持一個高知名度的品牌形象,甚至一定時候不惜犧牲短期效益。
隨著同類產品的差異性減小,品牌之間的同質性增大,消費者選擇品牌時所運用的理性就越低。物質利益和心理利益對越來越多的現代消費者來說同時並重,甚至對某些消費群來說,描繪品牌的形象要比強調產品的具體功能特征要重要得多,滿足其心理需求是首位的。
國內農產品市場的同質化程度很高,但由於現代農業的起步較晚,具有市場競爭實力的農產品經營企業並不多見,絕大多數廣告還局限在產品特點的訴求上。但是,國外農產品經營者的營銷思路為我們提供了開闊的視野。
上個世紀初,美國的農場主們常把特別大的綠色豌豆稱之為“綠巨人”,但沒想到它會變成公司的名字。1903年,美國明尼蘇達州山穀罐頭企業把“綠巨人”注冊成為商標,也引進了豌豆、甜玉米等品種。1928年,公司的綠巨人形象首次出現在廣告上,廣告創意為身披樹葉的巨人,綠色代表生命和活力,巨人表示健康、強壯,也是來自古代肥沃、富饒之神的傳說。廣告標題“月光下的收成”,廣告正文“無論日間或夜晚,‘綠巨人’豌豆都在轉瞬間選妥,風味絕佳……從產地至裝罐不超過三小時”。廣告直接訴求了產品的新鮮,暗示綠巨人豌豆所具有的高超品質,而鮮明有個性的品牌形象也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吸引了大批顧客,銷量直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