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國內農產品廣告策略(2)(3 / 3)

8.1.3.2針對性原則

廣告效果的好壞直接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對象的廣告應該是有所區別的。廣告在投放以前應該對市場和投放環境作一詳細的了解,並根據市場需求和不同媒體性質有針對性投放廣告。

廣告的投放應根據目標受眾的需求和特點進行,不同的目標受眾要求廣告的創意和投放是有區別的。農產品的廣告對象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經銷商,包括批發商和零售商,另一類終端市場的消費者。經銷商經銷農產品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如果目標受眾是農產品的批發商和零售商,針對這類受眾的廣告應突出農產品銷售網絡和銷售前景的廣闊性,使經銷商明白這類產品的市場潛力,確信經銷這類產品是有利可圖的;如果目標受眾是終端市場的消費者,其購買農產品的目的是為了個人或團體的消費,針對這類受眾的農產品廣告則要突出產品的優勢和利益,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並激發他們的興趣,促使他們產生購買行為。

不同媒體具有不同特點,在廣告的投放中應有不同的效用。比如,印刷品廣告類別中,雜誌適合招商宣傳,報紙適合軟文推廣,DM單適合臨時促銷;電子廣告類中,電視廣告適合形象的樹立和品牌的推廣,電台廣告適合以中老年為主要購買者的產品,互聯網適合企業長期的信息傳遞;戶外廣告類中,路牌、燈箱等既能展示形象,又能拉動目標區域的市場銷售;而室內POP廣告則有利於終端促銷。

因此,農產品廣告的投放需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才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不同的市場時期,需要通過整合不同的廣告媒體,采取多樣的廣告形式來推動農產品的銷售,提高品牌的影響力。

8.1.3.3有效性原則

現實廣告世界中存在許多“悖理”的現象:有的廣告俗不可耐,卻產生了很好的效果。如上文中提及的腦白金;相反,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很有創意的廣告卻隻見吆喝不見買貨,讓很多廣告主發出了“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是浪費了”的感歎;而過去的營銷實踐表明,很多地方的農產品廣告非常有效,一則簡單的產品信息廣告把滯銷多時的農產品賣空了,順便還提升了鄰村等周邊地區的農產品銷售。

可見,廣告的表現簡單也並非無效,廣告表現形式與廣告效果並無直接的關聯。

一個“惡俗”的廣告可以成為有效的廣告,一則簡單的廣告可以產生理想的效果,“什麼樣的廣告才是好的廣告”,關鍵在於廣告傳遞的信息能否被目標受眾所接受和記憶。

做廣告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消費者記住自己的品牌和產品,因此廣告的有效性應體現在最終的消費者購買上。曾經有位著名的廣告策劃人說過,能讓產品在不知不覺中賣出去的廣告才是真正的好廣告。廣告的終極目的就是促進銷售,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讓消費者容易看到、容易接受、容易記憶、容易行動才是廣告能夠拉動終端銷售的最佳效果。簡單、直接,讓人看得懂並樂於接受的廣告才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進而引起其興趣和購買。因此,農產品廣告要能夠直訴利益,讓消費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感受、理解和接受產品的優勢和利益;相反,表現太過抽象、藝術味太重、隻注重創意不關注消費者需求、要讓消費者花上很多時間去思考、去聯想,才能弄明白這個品牌的產品所帶給自己的利益在哪裏的廣告,可能在表現形式上令人欣賞,卻不能產生真正的效果。因為消費者對廣告信息的接受是被動的、惰性的,很少會花時間去主動搜尋、理解和記憶廣告信息。

因此,農產品的廣告應該直訴消費者的利益,這樣既可以節約時間,也可讓消費者容易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