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國內農產品廣告策略(2)(1 / 3)

8.1.2.5廣告投放環境

廣告投放環境是廣告發布的周邊環境,包括競爭者廣告、信息氛圍、目標受眾情況以及社會環境等方麵的因素。

與其他產品相比,國內農產品廣告的總體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如果在同一媒介上出現多個同類農產品的廣告,廣告效果顯然要大打折扣。一般而言,有效的廣告投放會盡量避開同一媒體上的同類競爭品廣告。因為在當前信息泛濫的時代,“眼球”即注意力,成為當今廣告主最寶貴、最稀缺的資源,是每個廣告主不惜花重金苦苦追求的目標,營銷實質上已經成為一場爭奪消費者注意力的競賽。

做廣告就是購買消費者的注意力。如果同一媒介的同類產品增多,消費者的注意力就會分散、轉移,增加購買時的比較和選擇,廣告效果因此而下降。所以,農產品廣告要實現較好的效果,同樣要考慮同類產品的廣告投放情況。

農產品廣告在投放時,不但要考慮競爭者的廣告和媒體策略,還應注意到周邊信息的環境。農產品的廣告信息與其前後播放的信息應該是協調的,至少不應起衝突,不至於讓目標受眾看了後感到不融洽或不舒服。如在發布國家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去世或社會公共危害事件等新聞後,如馬上播放喜氣洋洋的農產品廣告,就顯得不合時宜,觀眾看了反而會對該產品產生不良的情緒。因此,廣告信息的發布也要注意周邊信息環境,盡量減少不經意間產生的負麵影響。

農產品廣告的投放還要注意目標受眾的需求偏好、媒體習慣及生活規律等因素。消費者在購買農產品時會受到外界各方麵因素的影響。農產品的購買者、決策者、影響者和使用者均是農產品廣告的目標受眾。但農產品廣告效果的體現者是購買者,也就是隻有購買了農產品後,廣告效果才得以真正體現。誰是農產品購買者?他們有什麼樣的生活規律或媒體習慣?他們有什麼樣的需求偏好?所有這些都是在投放農產品廣告時要考慮的因素,假如農產品的購買者都是年齡大的消費者,那麼在晚上九點以後做廣告顯然是不合適的。如果時尚農產品的購買者是青年消費者,那麼白天的電視頻道做廣告一樣是低效的。同樣,對青年消費者強調農產品的價廉物美也是低效的。

農產品廣告的效果也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如2008年下半年四川廣元旺蒼縣的柑橘園暴發大實蠅疫情,10月4日《華西都市報》對此進行了追蹤報道。

當地政府處置也很迅速果斷,工商、藥監、農業、林業等部門聯手,出巨資對蛆柑進行統一收購並全部深埋處理,還派出監測人員對全縣所有農貿市場、個體攤點銷售的柑橘類果品實行嚴格監測和檢疫,嚴禁蛆柑流往外地。然而就在疫情逐步得以控製的時候,一條“提醒身邊的朋友暫時不要吃橘子”的短信卻在全國各地流傳開來,從而再次引發了四川廣元的“蛆蟲柑橘慌”。在這種情況下,不但四川柑橘的聲譽跌到了最低,就連國內其他地方的柑橘也難逃厄運,如果在這個時候其他地方的柑橘發布廣告進行促銷的話,那其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農產品廣告的效果隻有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下才能得以充分體現。農產品廣告需要有科學的策劃,隻有在充分考慮了廣告作品、媒介情況、實施策略以及周邊環境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最大程度的廣告效果。

8.1.3農產品廣告的傳播原則

廣告作為一種信息傳播的手段,在傳遞產品信息的同時,也傳遞著有關經濟、文化、科技和社會等方麵的信息。同樣,農產品廣告除了具有促銷產品的直接目的外,還帶有文化傳播的社會功能,消費者的思想和行為往往會在廣告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產生變化,不知不覺中深受廣告的影響。但是,廣告的傳播對消費者而言既有正麵的積極影響,也可能存在負麵的消極影響,如誇大產品的功能或效用、過分刺激消費、片麵追求享受等。因此,農產品廣告在傳播過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