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農產品廣告投放行為分析——基於浙江水果市場的實證(4)(1 / 3)

NFI等指標都達到0.90以上,x2/df<5,都達到可接受水平,P值為0.003,在P小於0.01的範圍內可接受,這些表明修正關係後的假設模型與觀測數據有很高的擬合度。在所有的指標中,隻有精簡比指標和簡效規範擬合指數未達到判斷標準。總體上看,其模型可以被接受。從修正的關係看,模型中強調了主觀規範與態度有積極的關係,可解釋為主要和次要參考群體對果品生產經營者的廣告認識態度直接的影響;而知覺行為控製與將來是否采用有較為密切的影響,則說明企業的實力、資源擁有狀況與廣告還是密切相關的。

根據以上驗證性分析的結果,下麵運用AMOS6.0軟件對整個假設模型進行驗算,得出果品生產經營者的廣告行為模型。

模型的整體擬合度良好,規範擬合指數(NFI)等指標都達到0.90以上,卡方自由度(x2/df)<5,都達到可接受水平,P值為0.000,在P小於0.001的範圍內可接受,這些表明修正關係後的假設模型與觀測數據有很高的擬合度。但是,從單個變量看,態度與廣告意向的關係不明確,R2=0.02,其可信度不足,或者說,態度與廣告意向沒有顯著關係。所以,將該觀察變量刪除,通過修正模型,得出第二次的行為模型。

。經兩次修正後的模型,其擬合度良好,模型的整體擬合性良好,各項指標均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NFI等指標都在0.90以上,x2/df<5,都達到可接受水平,顯著性P為0.001,在P小於0.001的範圍內可接受,這些表明修正關係後的假設模型與觀測數據有很高的擬合度,可以比較合理地解釋其中的變量之間的關係。其中,主觀規範的R2較低,為0.59,但基本還可以接受,而其他變量的R2值都還不錯,模型有一定的說服力和解釋性。

從該模型也可得出以下公式:

BI=0.54(SN)+0.78(PBC)

B=0.79(BI)

由此說明,果品生產經營者是否想采用廣告這種促銷手段主要取決於知覺行為控製,即企業的實力和資源的多少,在兩個變量中占有最大的比例,而外界也有顯著的影響,說明廣大果品經營者是可以被引導的,或者說果品生產經營者在采用廣告與否的決策上,還會是參照外界參考群體的看法和意見。廣告意向與廣告行為之間存在積極的正相關關係,這與過去大多數學者所做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廣告行為的發生,還得先有主觀意向。雖然廣告意向對廣告行為有顯著的影響,但是在意向和行為之間還存在一些可能性的損耗。

態度已經在第一次檢驗中被刪除,雖然理論上講,對廣告的正確認識會增加其采用的可能性,但是事實上,果品生產經營者的廣告更多地是受外界環境影響,而不是基於對廣告活動本身的正確認識,或者說,與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製的影響力相比,廣告態度在此顯得微不足道。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知覺行為控製與廣告行為之間存在負的關係,即知覺行為控製越強,其廣告的可能性就越小。這在實地訪談和調查中已經得到驗證,許多產銷形勢良好的企業根本就不需要做廣告,它們的產品一直以來就是供不應求,企業唯一要做的是管理好生產,銷售不成問題,因而這些有實力和資金的企業反而不需要做廣告。

根據以上模型的修正和檢驗,可以得出果品生產經營者最後的廣告行為模型。

6.4.2解釋變量與廣告意向及行為的關係

解釋變量與廣告意向的關係可以分成兩個層麵:一是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機、便利性知覺以及控製信念與廣告意向的關係;二是企業聲譽、經濟效益、競爭能力、主要群體、次要群體、企業能力、產品實力、競爭形勢、外界支持與廣告意向的關係。第一層麵是從統計分析需要的變量出發進行的研究,第二層麵是從現實影響因素的角度進行研究。

通過分析解釋變量與廣告意向的相關性,可得以下結果。由表可知,在廣告意向上,即果品生產經營者在考慮廣告是否作為促銷手段之一時,行為信念、規範信念、依從動機、便利性知覺以及控製信念都有顯著的影響,即企業充分考慮到了廣告可能產生的效果,周圍參考群體的看法以及廣告所需的資源和企業現實的條件,但廣告可能導致結果的價值與選擇廣告的相關性不是特別明顯。這也印證了許多企業在選擇廣告作為促銷手段時,對廣告的作用還是非常迷茫的。正如廣告界的一句名言,一位老總在感歎其廣告支出時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