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能夠推己及人(2 / 2)

這個故事雖然小,但是體現了一個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推己及人。中國傳統文化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張在待人處事上要推己及人,象愛戴自己的長輩那樣愛戴其他的老人,以愛護子女的心思去愛護別人的子女。這種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博愛萬物的道德理念。其實這是一種無私的體現,行事的準則是道理。如果隻尊敬自己家的老人,隻愛護自己家的孩子。看起來還是尊老愛幼的表現但是這其中更多的是私,而不是真正的遵循著道理行事。

其實推己及人,這是人之為人的本分啊。如果每個人都是想到自己,在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一定會越來越冷漠,人人為近敵。即便是你最大限度的好象是保存了自己的利益,但是你發現你的心越來越缺乏那種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自己越來越封閉。相反的,如果每個人都在生活的待人處事中能夠想到別人,這樣的社會一定充滿了光懷和溫馨。即便自己好象是損失了一份自己利益,但是你會發現自己卻從每一個別人那裏得到更多的回報。而說到現代的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夠推己及人呢?有的人做生意的時候,那個心態簡直就是想把別人錢包裏的錢都賺進來一樣,但是他有沒有想到過別人的困苦,別人沒有錢如何生活?在任何時候都能想到別人,這才是人啊。

推己及人是一切社會公德的基礎。要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就要遵守社會公德。文明愈發展,社會公德就愈重要。而社會公德要得到遵守,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推己及人的思想。大家都能替別人想一想,幹一件事能想一想我這樣做對別人會有什麼影響,想一想別人是不是也有這種要求,想一想我這樣做別人會有怎樣的感受,很多問題就解決了。現在有一個新名詞,叫換位思考。要求公交職工想一想假如我是乘客,商業職工想一想假如我是顧客等等;還有一個宣傳詞說“你也會老的”,其中也都是推己及人的意思。非典期間,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自己很怕別人不注意公共衛生傳染到自己,就都自覺地注意從自己做起,遵守公共衛生習慣。所以說推己及人是社會公德的基礎。

再推廣開來講,推己及人也可以並且應該成為全人類人們普遍遵行的社會生活準則。近一些年來,世界上有一批人提出一個問題,想尋求一種全球的普遍的倫理,尋求一種大家都能接受的倫理原則。為此開過一些國際會議,這些會議的成果之一就是大家得出一個一致的認識,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各種宗教各種民族各種文化都可以接受的,可以成為全人類普遍遵行的一個社會生活準則。

所以,推己及人這一點,道理簡單,意義重大。但做起來又很不容易。在我們周圍,以及我們自己生活中,就常見一些與推己及人相反的情形。一些事情,別人這樣做自己很反感,覺得傷害了自己,自己卻也那樣去做。所以這道理是很簡單的,做起來不簡單。但我們正是要從最簡單的道理、最簡單的地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