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動心忍性”是修養的真工夫(1 / 2)

大師解脫智慧

南懷謹說:你心裏所想的達不到目的,任何事都不成功,在這個時候“動心忍性”,能夠忍得下來,平得下來,這就是修養的真工夫了。

大師智慧串講

人生外部世界的進取,必得經曆許多令人難以忍受的寂寞、痛舍和憂傷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豐盈。成功固可喜,失敗亦不可悲。而且通向成功過程中的曲曲折折、跌跌撞撞、尋尋覓覓、風風雨雨,期待、失望和磨礪,才是人生的真正況味。

孟子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遍觀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沒有任何人能輕輕鬆鬆取得突出成就。所以大師說“動心忍性”是修養的真工夫。

人生在有限的時間裏經營好自己,堅忍圖強,以求用有限的能量盡最大努力把可能做好的事情真正做得“止於至善”,便可稱英雄。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裏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著年輕人的歎息,未了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不一會兒,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些茶葉放進杯子,然後用溫水沏了,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微微冒出水汽,茶葉靜靜浮著。年輕人不解地問:“寶刹怎麼用溫茶?”

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了一口,細品之後,不由得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

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

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嚐,然後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來。”

又過了一會兒,小和尚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裏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欲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升騰,在禪房彌漫開來。釋圓這樣注了5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麼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衝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複幾次,茶葉沉沉浮浮,才會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世間芸芸眾生,也和沏茶一樣。不經過沸水的衝沏,再好的茶也沒有味道;不經過刻骨銘心的磨煉,再有才華的人也成不了大事。擺脫失意最好的方法就是苦練內功,提高自己的能力。”

年輕人茅塞頓開,回去後刻苦學習,虛心向人求教,不久就引起了周圍人們的重視,成就了一番事業。

古人雲:“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水溫夠了茶自香,功夫到了事自成。要想獲得理想的人生,擺脫不受重視的狀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苦難中磨煉自己。

忍是一種能力。《說文解字》:“忍,能也”。忍是一種什麼樣的能力呢?一種克製力、收斂力,它是生命適應外部世界的反饋調節能力,也可稱為勢能。它的作用是使生命在任何情況下都適應於外界,保持良性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