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2)(2 / 3)

詩人把江南漫遊放置在風雨人生這個大背景下來觀照,也就是說,詩人從時間與空間上都與江南保持一定的距離,江南之美便帶上幾許滄桑,幾許傷感。從時間上來說,江南的美麗迷人,當時的縱情遨遊,那都是遙遠的過去,自己也不再是從前的自己,早年的詩人想必瀟灑風流,才情橫溢,漫遊江南,浪漫風雅,激情飛揚;可是如今,寫作這首詩的時候,已是人到滄桑,風塵滿麵,心力憔悴,經曆了多少風吹雨打,經曆了多少宦海沉浮,那副風流瀟灑的背影早已絕塵而去,今昔流變,感慨萬千。

從空間上看,過去的江南,六朝故都,繁華之地,富貴之鄉。詩人置身其中,觀花賞草,遊廊過道,美輪美奐,撲麵而來;今天的詩人,置身北方,風塵滾滾,黃沙漫天,沒有如畫山水,沒有詩情雅興:南北比照,觸目傷心!

最重要的是,從心理情感上來看,詩人也許不是當年的詩人,江南也許不是當年的江南,金陵也許不像當年的金陵,何處覓江南?何處覓金陵?傷感充盈心間,詩意彌漫天地。

但是不管怎樣風雨飄搖,光陰流逝,不管怎樣旅途坎坷,多災多難,詩人心中永存江南,永存金陵。那份古典的美永遠陶醉人心,激動詩情。雨打孤篷,聲聲清脆;雨洗荷葉,葉葉清新;雨潤天地,一派空蒙。還有那一葉輕舟,劃入江南,風光如畫,浪漫如歌,那是自由在飛揚,那是夢想在放歌。

詩人隻通過一個經典鏡頭,寫活了江南的奇美迷人,也充分傳達出詩人的陶醉、歡悅之情。是的,那裏的風光美得讓人心碎,那些自由的漫遊讓人終生難忘。一個鏡頭,一陣風雨,一片芰荷,一葉孤舟,一船歡暢,活畫出一片江南,一片金陵!詩人情不自禁感歎:這是江南第一州,這是人間美天堂!

古代很多文人也曾歌詠江南,采用張耒這種以一當十、以少概多的筆法,取得了盡傳江南神韻、陶醉讀者心靈的藝術效果。最典型的如白居易的詞《憶江南》三首其一:“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其二:“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其三:“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複相逢?”韋莊詞《菩薩蠻》其二:“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還有蔣捷的詞:“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些詞作,無不從一花一樹,一山一水,一事一人入手,活畫了江南美景,寫足了江南神韻。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朵花可以映襯江南的豔麗。江南之美,在細節,在風物,在景觀;要聆聽,要臥看,要會心。

筆者還特別欣賞詩中結尾那個“臥”字,唐人有詩“臥聽銀河瀉月聲”“臥聽流雲銀浦聲”,宋人有詩“臥看江南雨後山”,“夜闌臥聽風吹雨”等詩句,一個“臥”字,一種“臥”相,一種心境,閑適自由,不驚不擾,不慌不忙;也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全部身心都融彙在山水風光之中,何等享受,何等舒暢。同樣,這個“臥入江南第一州”也是如此,臥聽雨打芰荷,臥觀煙雨蒙蒙,臥聽流水潺潺,臥看荷花豔豔,臥隨輕舟漂流,臥入江南勝地……落一“臥”字,賽過神仙,這就是江南的魅力,這就是金陵的風采!

無數青山隔滄海

海陵病中

呂本中病知前路資糧少,老覺平生事業非。無數青山隔滄海,與誰同往卻同歸?

臨終詩往往是詩人對人生的深刻總結,對社會的真切覺悟。陸遊《示兒》曰:“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生生死死,憂念家國,不忘收複,執著感人,可歌可泣。譚嗣同《獄中題壁》:“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力主變法,天下為公,無私無畏,肝膽冰魂。相比這些家國天下的宏大抒情,宋代詩人呂本中的臨終詩《海陵病中》則洞達生死,另有感悟。臨近生命之晚秋,衰老的呂本中早已是病魔纏身,心力交瘁。他知道,來日無多,大限即至。他覺悟,功名事業,一切皆空。他後悔,為什麼現在才明白這一點,為什麼早些時候那樣瘋狂地追求拚打?人在死亡麵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很多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陪伴一生的也許隻有這副多病的身子,要善待,要珍惜,過好活著的每一天,珍惜與親友相處的時光,用心體味生活的滋味,盡可能讓自己活得坦然一點,輕鬆一點。也許這才是人生的要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