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6)(2 / 2)

對於山峰溝穀、秋風夕陽,詩人的描繪可謂用心用情,深刻過人。對於風吹葉落、花開香散的歌詠,則又另是一番滋味。棠梨帶葉,本是枯萎凋零,生意蕭索,給人以衰颯無奈之感。但是,詩人卻發現了飄逸的舞蹈,燦爛的顏色。你看,葉落隨風,飄飄而下,幾多自由,幾多輕靈;你再看,落葉鍍金,如施胭脂,幾多明媚,幾多美麗。不是落葉的飄零,而是生命消逝前的華美轉身;不是秋風無情,而是多情秋風演繹一段動人的舞蹈。蕎麥花開,詩人欣賞它又白又香,如雪花燦爛,又濃香撲鼻,這是詩人的發現,這是心靈的歡歌。可見,詩人行走山徑,不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而是全身心投入,細細觀賞,慢慢品味。

需要指出的是“白雪香”這種表達,似乎給人一種雪落餘香的奇妙感覺,雪本無香,心香則雪香,心明才眼亮,詩人這裏用“白雪香”這種奇特的組合表達了一種獨特而奇幻的體驗,充滿詩意,耐人尋味。

山行的風光很美,很迷人,以至於對於一抹夕陽,一縷山風,一片落葉,一朵花開,一聲天籟,一座山峰,詩人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深深的喜愛。他一往深情,流連忘返,他細品慢賞,詩興勃發……但是,不知不覺,不知何故,心中突然湧起一股惆悵,這原野,這樹林,這小橋,這村莊,這山花,這峰巒,這夕陽,多像故鄉的風光啊!愛風光如愛故鄉,行山村如走故園,可是,故鄉在哪裏?故鄉不在眼前,故鄉遠在天涯,他鄉再美非吾土,遊子思鄉情意長。在夕陽落山的時候,在秋風瑟瑟的時候,在萬山靜默、落花無聲的他鄉,詩人隻能悵然若失地久久站立!

詩心相約在夏季

中牟道中二首(其一)

陳與義楊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馬忽相猜。如何得與涼風約,不共塵沙一並來!

在詩人看來,萬物有靈,生命平等,你把世界當朋友,世界回報你友善;你視生活為仇敵,生活回報你以仇恨。人與自然,人與世界,和諧相處,共榮共生,方能樂趣無窮,生機勃勃。讀宋代江西詩派代表作家陳與義的詩歌《中牟道中二首》(其一),你會覺得,放慢前行的腳步,留意道旁的風光,與風景對話,與自然歡樂,真是一種人生享受。初夏季節,雨來之前,風吹柳舞,蜻蜓翻飛,塵沙滿目,詩人不是心懷恐懼,躲避逃跑,而是興致勃勃,細細欣賞,用詩歌記錄點點滴滴的物候現象,用雙眼攝下有情有意的畫麵,給我們呈現出一個詩意迷人的世界。

道旁的楊柳經不住風的撩撥,搖曳枝條,飛揚激情,向人討好賣乖,對人大膽挑逗,其態張揚,其情熾烈。不像一般的景物描繪,倒像朋友之間的戲謔,男女之間的愛戀,沒有離別的纏綿和痛苦,沒有對視的悲戚與無奈,隻有風一樣的猛浪激情,隻有柳一樣的張狂動作,隻有人柳之間的默契深情。

注意詩中的“招人”和“不待媒”的表達。本來,人柳不同類,不同道,不同心,不同情,我從不認識你,你也從不認識我,甚至我們之間根本不可能認識,不可能溝通交流,但是,詩心超越了這種分野,有情消融了無情。柳枝竟然會熱情主動地招呼詩人,討好詩人,獻媚詩人。無須介紹,無須提醒,自覺自願,自然自在,就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融洽和諧。

“媒”的本義是媒人,媒人是牽線搭橋、傳情達意的使者,用在此處,似乎讓人想到,亭亭綠柳宛如一位美麗多情的姑娘,在山間,在村野,在路途,遇到心儀的少年就會大膽出擊,熱情挽留。如此看來,楊柳招人,就不是一般的景和情,而是熾熱、有趣的戀情。詩人以愛戀之心描繪道中風光,委實別致、深情。

多姿多彩的蜻蜓,翩翩起舞,有時飛近馬前,落在詩人肩上,與人相親相近;有時又遠遠飛開,似乎懷疑詩人的善意好心。蜻蜓無知,詩人有意,移情於物,蜻蜓生情,她們與人相親相近,也相猜相疑,忽遠忽近地飛,忽高忽低地飛,自由而輕快,多情而機警。詩人的描繪與體驗高度逼真,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