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暗滴蛟珠淚(五)(2 / 3)

但也說得很清楚,我需要的是你的才華,這個才華是用在治理國家上麵,不是用在權謀之術上麵的,在權謀上麵用得越多,這個國家隻會越亂。就象裴炎,有沒有才華,很有才華的一個重臣,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大臣附從。但用在了歪門斜道上,這個才華越多,反而越是壞事。

繼續道:“若是父親,說出母後剛才那句話,兒臣會相信。可是母後,以你的智慧,真相信裴相公,對兒臣沒有敵意?”

“弘兒,你的意思非讓本宮做孤家寡人?本宮要處理政務啊,你父皇現在幾乎對政務不管不問,朝堂上下,全是郝處俊之流,本宮如何處理政務?”武則天說著,掉下幾滴眼淚。

語氣有些軟。

這是她高明的地方。換作任何人,不會在此時服軟的。

明麵上若變天,隻有兩點,一條就是兵變,現在不大可能了。

二條就是通過政事堂強諫,所有宰相大臣上書,讓丈夫強行禪讓,畢竟丈夫因為身體,政務處理不起來,全部交給自己在處理。

這一條若是放在以前,很有可能。

唐朝的宰相製度,原來是中書決策,然後門下審核,不同意直接駁回。同意了,交給皇帝審閱,皇帝同意,再交給尚書執行。就是皇帝有什麼詔書,基本上也必須經過這樣的程序。

後麵是防止出了一個昏君,貽害國家,這是自我掣肘監督。但前麵的三省製度,與以前曆朝又不大相同的。這是進一步掣肘分化宰相權利,好讓皇帝能抓到更多的實權。

就是這樣,在唐初為了不掣肘太多的皇權,三省首官與六部尚書大多數時候寧肯將它空缺起來。但到了李治手中,還不大放心,想出了一個同中書門下三品,給使相參預政事,進一步駕空三省首官實權。並且一步步地將前者權利削弱,後者位雖低,隨升隨罷,卻將權利逐步加重。可是同中書門下三品,不能主持三省事務,於是不得不將更多政務挪到政事堂來解決。

因此,得有一個宰相為首。但名義上,現在首相之說並沒有提出來,大家心中有數就行了。武則天正是鑽的這個空子,讓裴炎駕空劉仁軌,在政事堂撈取更多的話語權。

可是這時候相權比明清時候,仍然重得多。一旦所有宰相聯合起來,就是皇帝也吃不消。

現在不是!

至少裴炎與薛元超不會站在兒子一方,還有四個新宰相,兒子恫嚇了一回,使自己布置失去了一部分作用。可四個新宰相隻會中立,絕不會全部死心塌地,象戴至德他們那樣,全心全意地幫助兒子。

所以這一條,也沒有必要擔心。

然而武則天還是服了軟。

朝堂上有了自己的聲音,還有一些重臣,繼續相幫兒子的。軍方上也有更多的將領,支持兒子。民意,年齡,功績,才能。兒子看到的,與看不到的力量並不小。

又不知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反而讓她很擔心。

這一句倒是說的是實情,若全部反對母親,武則天肯定沒有辦法掌政了。可是不是如此呢?

李威沒有辦法辨,但知道母親的話,也不能相信。繼續折騰下去,就象漁夫的故事,母親權利欲望會漸漸加重,最後沒有辦法調和的。隻好說道:“母後請放心,兒臣不是忤逆之輩,以後對母後還會象以前那樣孝順。”

含糊地略過,不提。

武則天回到上陽宮,李首成說道:“太子對天後說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