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曰今朝流年(二)(3 / 3)

說到這裏,皺了一下眉頭,與兩個哥哥相比,周王是差了很多,難扶啊。

“不管如何,若姻成親,雍王必須要倒”

“大哥,是,若他不倒,太子如此對他,都敢下毒手,更不會放過周王。”

“你說錯了,雍王未必如此心性,可是他收攏的一群人皆是宵小之輩,所以出的主意隻是卑鄙下流的計策。但走上了這條道路,雍王再也回不了頭。”

“是。”

“拋去奪嫡的因素,嬋兒嫁給他,也不錯,隻是喜歡遊畋,並沒有其他不良的愛好。”又是沉思,怎麼可能去拋開奪嫡的因素?想了想,說道:“但是五年時間,誰能料到發生什麼?關健是太子,所有人都將太子疏忽,可萬一太子能回來呢?”

“這似乎”

“記好了,太子一天真正的惡噩沒有傳回京城,一天就沒有定局。太子回來,恐怕性格再好,這一次也不會放過雍王,可對周王倒不是見氣。主要還是周王自己,這件事,暫行不用下結論。等我那天抽空約周王交談一下,周王若是因為趙氏記恨皇後,而我勸說沒有用,此婚不可議。若是不記恨,此婚也不可議,心性同樣涼薄。若是記恨,我勸說又有用,此婚就可議。”

“是。”

至始自終,沒有談生辰八字。這玩意兒隻是用來遮人耳目的,門當戶對了,什麼生辰八字?塞一個大大的紅包,再相克的八字也不克了。

就在各方神仙凡人一起交戰時,李治終於下了詔書,開大朝會。

躺在皇宮裏坐不住了。

這時候開大朝會,大家都懂的,事情要有一個初步的結論。

一個個準備充足,開始上朝。

然後看著李治,精神萎靡不振,肯定好不起來。太監拿過來一道詔書,開始宣讀:“朕近日身體憔悴,無法代理國事,暫讓雍王監國。”

以張大安為首的大臣一起伏下來,說道:“陛下英明。”

李治悶哼一聲,沒有言語。然後又開始宣讀,是一係列的宰相調動,來恒近日因為年老病死,加上李敬玄,宰相空了兩個缺。不但如此,以中書門下三品高智周為禦史大夫,罷知政事,也就是罷相了。然後讓黃門侍郎裴炎、崔知溫與中書侍郎王德真為中書門下三品。

這就是武則天與李治協商相互妥讓的結果。現在朝中幾個宰相,郝處俊、張文瓘、劉仁軌、戴至德、李義琰是太子的人,可太子生死未卜,一個個也沒有主見。然後到裴炎、王德真、崔知溫,是武則天的人,為了拉攏崔知溫兄弟,隨後還有一項任命,將崔知悌從尚書右丞遷為工部尚書,頂了劉審禮的空缺。薛元超也是,武則天的人,隻是李治不知道。本來想連張大安也順便弄下去,李治不同意了,武則天想了一下,將此人留下來。這個更好弄下台,事情稍稍放出一些風聲,立即就會下台。

坐在簾後,武則天看著笑容漸漸斂起的高大安一群人,心中冷笑一聲:不是要監國嗎,看看朝中那麼多宰相,皆是反對你,看你如何監國。

這個監國太危險了,這麼多大佬掣肘,休說李賢,就是李威回來,也休想辦成一件實事!於其要這個空名頭惹民間議論,不如不要。

這才是小小的第一手,真正的殺著還沒有使出來呢!

說起來,還要感謝這個不孝子,若不是他再三相逼,自己怎麼能扶持這麼多親信,擔任朝中重臣?甚至終於再次使宰輔重臣有了她的心腹。(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