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隻有丹心難滅(二)(2 / 3)

李威頓了頓,又說道:“李謹行、契苾明聽令,自今天起,你們各派一百士兵,作為孤的親衛,與孤的侍衛一道共同保護孤的安全。”

契苾明不知,李謹行卻是知道太子的安派,但即便如此,了最後幾段話,還是熱血沸騰,一起伏於地上,用拳頭擂著胸口,說道:“末將不會辜負殿下的信任。”

不僅是拉攏,他是太子,現在是太子,基本上隻要青海安全回去,稍過幾年,就是未來唐朝的人君,當著這麼多人的麵說出來,很有可能就是大唐以後的民族政策。

唐朝現在還有著強大的離心力,不是胡人不想變為漢人,是漢人不容。就象名門世家,因為皇室有胡人血液,是皇帝了,還恥之。

李敬玄已經恥之了,不滿地說道:“可是殿下,這個民族與駐軍有何關係?”

“孤正要說。原來吐蕃與我唐之間,有吐穀渾作為緩衝,即使入寇鬆州等地,不危害社稷安全。然而現在吐穀渾為吐蕃所滅,親唐者內附,剩下的吐穀渾皆是我唐死敵。青海不可能作為緩衝之地。可是九曲之美,大家也看到了。孤有一個想法,開耕成熟後,留下幾萬將士在此駐邊,有功者獎勵田地,允許攜帶家屬過來,也允許與當地羌胡通婚。數年經營後,使其成為隴右的魚米之鄉,朝廷負擔輕,而將士又有額外的收入養家糊口。然後一步步地蠶食。且若幹年後,我朝將士適應此地氣候,吐蕃就等於失去了地利。”

“殿下意思是這十八萬人過來,不是作戰,而是修城開耕的?”劉審禮急切地問。

“錯,一旦我們這樣做,論欽陵會很著急。別的不說,他也不會讓我們在曲西築城,比如我們在大拔鬥穀築城,不僅解除了涼州、甘州之險,而且虎視吐穀渾的伏俟城。我們在石城山築堡,不僅拱衛了鄯城的安全,進可以越過赤嶺隨時進攻吐穀渾,退可以坐保安全。他會不會讓我們成功築就?”

“你是說通過築城,將吐蕃軍隊引入我們控製的境內,與他們作戰,避開大非川,揚長避短?”這一回連李敬玄都聽明白了。

“正是,但不能從邊境築起,夏天到來,天氣炎熱,正好不適合吐蕃人作戰的時季,因此從內地將幾座大城,與幾十座小城築起來。與前方形成支援拱衛之勢。然後就著秋天到來,派出斥候,吐蕃不攻,我們築城,攻,我們以守代攻,進一步殺傷敵人的生力大軍。”這個倒不難的,構建幾個大營,反正不出擊,來了,用箭,用弩、用火藥射殺。這個計劃是在路上,李威苦思良久才想出來的。

不能盲目出戰,裴行儉都有懼色,劉仁軌何嚐不頭痛萬分,若是胸有成竹對付論欽陵,何必想出來裝病計離開青海。大不了上奏據理力爭就是。

“這個主意倒好,”李敬玄沉吟道。

修城嘛,這個懂的,隻要不讓他帶兵到大非川就行。

“另外孤還想說的一件事,孤前來,看到許多士兵已經不服水土,若是築城,可放在地勢低平之處,不可再放在高處。”本來李威打算也將這些士兵一一遣返的。

此時才是青海高原的邊緣地區,已有了高原反應,往大非川去,反應更重。戰鬥指望不上了,不如將他們送回家,還能為國家耕種。不過這樣做會有不好的後果,許多士兵不是征役而來,而是衙役強行抓來的,那麼會一起裝病,士氣沮喪。大規模地戰時征調的士兵遣返,也與國家的府兵政策相違背。

所以上位者是一步步磨練出來的。從開始懵然不懂,甚至詢問碧兒釋疑,到後來看問題,也漸漸開始思慮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