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愛家的女人才幸福(2)(2 / 3)

其實,人們有些時候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在職場中,同樣是在工作,有些人隻懂勤勤懇懇、循規蹈矩,從不注意自我創造,總是去模仿他人、追隨他人,做人家已經做過的事情,因此一生也不會有多大成就。而有的人卻具有創造思想,動用新奇和進步的方法,努力尋找一種最佳的方法,在有限的條件中發揮才智的作用,將工作做到最完美,開辟出一條通往成功的路徑。

燕國有一個少年聽說趙國首都邯鄲城裏的人走路的姿態很好看,於是就來到邯鄲,想學這裏的人的走路方式。他看到小孩走路時,覺得活潑,於是開始模仿;等他看見老人走路時,他覺得穩重,於是又改成模仿老人走路;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於是又開始改變。就這樣,僅僅過了半個月,他就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幹二淨,變得不知道該怎麼走路了,最終隻好一路爬回燕國。

你可以模仿別人,但不可以一味地進行模仿。模仿是為了超越,是為了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創新。就好比我們在練習書法時,都會經過臨摹這一步,但是我們進行臨摹的目的是為了學習控製自己的筆法和結構的習慣,以期貼近臨摹的對象。但我們應該明白,即使我們臨摹得再像,那也隻是他人的作品,隻有在臨摹中學到他人的精髓,將他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特點融為一體,創作出有自己個性特點的作品,我們才算真正的成功。

不從競爭對手那裏挖人

我們絕不從競爭對手那裏挖人,我不希望挖過來的員工變成不忠、不義、不孝的人。從競爭對手那邊挖來的人,如果讓他說原來公司的機密,他就對自己的舊主不忠;如果不說,他就對現在的新公司不孝;即使不讓他說,他在工作中也會無意識地用到,這樣他就不義了。

——2005年馬雲接受媒體采訪

馬雲管理案例

創業至今,阿裏巴巴一直遵循著“不從競爭對手那兒挖人”這一原則。在《贏在中國》這檔節目中,馬雲曾這樣點評一名選手:“一個建議就是關於跨行業之間的競爭,你的員工跑,最好是用法律條文進行規定,最重要的是對你的員工和幹部進行職業操守的培訓,讓他們真正懂得什麼叫職業操守。現在很多企業,很多人願意跳到競爭對手那兒,我自己不願意聘用一個經常在競爭者之間跳躍的人,或者從競爭對手那兒跑我這裏來的人。”

馬雲之所以如此痛恨“挖人”,是有原因的。2005年“雅巴聯姻”之後,還沒等到馬雲從成功的喜悅中緩過來,此起彼伏的獵頭打給雅虎中國員工的電話就給了他當頭一棒。馬雲回憶當時的情景,說:“好像全世界的獵頭公司這幾天都出現在這個公司。”此時此刻,馬雲麵臨收購宣布以來最困難的時期,感到事態嚴重,立即采取措施,親自坐鎮,幾乎天天和雅虎中國的員工與管理層見麵,熱情和誠信地向雅虎中國的員工描繪美好的未來。最終,靠著個人魅力以及阿裏巴巴的價值觀,隻有4%的員工選擇了離開,馬雲穩定了自己的隊伍。或許就是從那以後,馬雲對挖人和被挖這兩種現象表現出強烈的否定態度。

正因為經曆過被競爭對手“挖人”的痛苦,所以馬雲對從競爭對手那裏“挖人”的行為深惡痛絕,並堅持絕對不主動從競爭對手那裏“挖人”。馬雲曾說:“美國GE公司和德國西門子公司競爭很激烈。從GE出來的員工認為‘我再爛,我也不去西門子’,同樣,西門子出來的人也是如此。這是因為從GE出來的人如果進了西門子,當西門子這邊的人問起他在GE那邊是怎麼做的時候,他說了,對不起GE那些曾經和他一起拚搏的兄弟和老板;他不說,又對不起現在的新同事。所以,這些員工堅決不去競爭對手那裏。我們一直強調的職業道德,就是這個。”

在阿裏巴巴的一次招聘會上,馬雲和一位應聘者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但是最終馬雲卻沒有招聘他,隻因為這位應聘者的一句話。馬雲說:“我覺得他真聰明,很偉大,我們都決定要他。結果走的時候他講了一句話:‘我真喜歡你們公司,我會把我手頭上所有的客戶都帶到你們公司來。’我說Sorry,我們要的是你這個人,不是你的客戶,人在,可以建立新的客戶。如果你把手頭上的客戶都拉到我這裏來,不夠規範,不夠職業化,我絕對不要這樣的人。”

2005年年底,為了進軍搜索領域,雅虎中國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校園招聘。而此時,百度和Google也同時舉行了招聘活動,為了招徠優秀人才,Google甚至打出了招聘50個李開複“關門弟子”的大招牌,競爭十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