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其他因素:胃酸過多或過少會影響消化功能,但有些病人即使胃酸分泌正常,但由於胃粘膜對胃酸的敏感性發生變化,也會出現消化不良;寄生於胃內的幽門螺旋杆菌是一種耐酸菌,可導致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
(3)消化不良的治療
①饑餓療法:暫停進食,實行“饑餓療法”。禁食一餐或兩餐酌情而定。禁食期間可根據口渴情況飲用淡鹽開水,以及時補充水和鹽份,也可飲用糖+鹽水,因為糖可迅速吸收,不至增加胃腸負擔
②藥物療法:適當使用助消化藥物,如胃動力藥,能加強食物從胃排空,減輕胃脹;乳酸菌素片,能在腸道形成保護層,阻止病原菌及病毒的侵襲,還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
③運動療法:較輕微的消化不良,或僅僅是一時性過飽,可采用飯後散步,腹部輕柔按摩、1~2小時後參加體育運動或體力勞動,幫助身體消耗熱量,能很快消除消化不良現象。
5.大便異常的信號
一般情況下,正常大便次數和量因人而異,且跟攝入的食物有關。一般來說2~3天大便1次,或每天排2~3次大便,大便柔軟成形,都屬正常範圍。正常大便因含尿膽原而呈現黃色或黃褐色,如果進食較多含葉綠素豐富的綠色蔬菜,大便會呈綠色;當攝入豬血、動物肝髒、含鐵劑的藥物、炭劑或黑色的中成藥後,大便會變黑。但如果大便發現顏色異常,則可能是某種疾病的信號。
(1)顏色異常
黑色:如果沒有吃豬血,又沒有吃可能拉黑便的藥物,大便出現黑色,一般是上消化道出血,如因潰瘍病出血的約占一半,其中大部分是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除潰瘍病之外,胃炎、肝硬化合並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
灰白色:如果大便是“白陶土樣”的顏色,有可能是黃疸或由於結石、腫瘤、蛔蟲等引起的膽道阻塞,導致膽黃素無法隨大便排出。
紅色:即拉血便,多是消化道出血,血便有一個特點,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如果血不跟大便混在一起,隻是附在大便表麵或部分偏離,甚至是便後滴血,這種情況是患了痔瘡。
(2)形狀異常
正常的大便應為圓柱形,較軟,異常的形狀包括:太硬、太爛甚至黏液或水狀。
柱狀便見於習慣性便秘;羊糞粒狀見於痙攣性便秘;扁形帶狀便可能由於肛門狹窄或肛門直腸附近有腫瘤擠壓所致;糊狀便見於過量飲食後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狀便見於食物中毒性腹瀉及其他急性腸炎;膿血便見於細菌性痢疾;粘凍便見於慢性結腸炎或慢性菌痢。
如果稀便有紅色,應考慮是否大腸黏膜出血;若紅色稀便中混有黏液、膿液,應檢查大腸黏膜看看有無炎症;如果是柏油樣的大便常常是由於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的大量出血,另外小腸潰瘍、癌腫等有時也會出現柏油樣便型;如果大便變細或變扁,可能是直腸潰瘍。
(3)排便習慣異常
一周排便4次以上,一天排便不超過3次,一次大便的時間不超過10分鍾,就不算異常。大便間隔的時間、次數和每次大便的時間可因人而異,跟個人飲食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老人的腸蠕動不好,大便時間、間隔會長一點。但是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則可能是某個器官的某個部位出了問題,應該及時去就醫。
(4)氣味異常
如果大便臭得難以讓自己忍受,必然是健康出現了問題。刺鼻的酸味,可能是發酵性消化不良引起;如果大便有一股燒焦味,也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帶有腥味的大便,表示消化係統有出血的情況,而且出血量還比較多。
6.便秘的的信號及治療
(1)便秘的的症狀
便秘是指便次太少,每2~3天或更長時間一次,或排便不暢、費力、困難、糞便幹結且少;排便無規律性,常伴有排便困難感。
(2)便秘的的原因
便秘的原因常不是單一的,直接發病原因為兩種,即原發性因素和繼發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