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原發性因素
與飲食習慣有關:飲食過少,食品過精過細,食物中的纖維素和水份不足,容易引起便秘。
排便動力不足:年老體弱、久病臥床、產後等,可因膈肌、腹肌、肛門括約肌收縮力減弱,腹壓降低而使排便動力不足,使糞便排不幹淨,糞塊殘留,發生便秘。
大便時間過長:一些人忽視定時排便的習慣;或因工作過忙、情緒緊張、旅行生活等,拖延了大便時間,使已到了直腸的糞便返回到結腸;或因患有肛裂和痔瘡等肛門疾病、恐懼疼痛、害怕出血、不敢大便而拖長大便間隔時間。這都可能形成習慣性便秘。
其他因素:水份損失過多大量出汗、嘔吐、腹瀉、失血及發熱等均可使水份損失,代償性引起糞便幹結。
②繼發性因素
疾病因素:腸道病變、全身性病變和神經係統病變都可能引發便秘,其中腸激綜合征是很常見的便秘原因。另外,內分泌紊亂、維生素缺乏等亦可引起便秘。
藥物因素:經常服用某些藥物易引起便秘,如止痛劑、肌肉鬆弛劑、抗驚厥劑、抗抑鬱劑、抗帕金森病藥、抗膽堿能藥、阿片製劑、神經節阻製劑、某些降壓藥、含鈣、鋁、鉍的止酸劑,以及利尿劑等。另外,長期濫用瀉藥,也會導致頑固性便秘的發生。
精神因素: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驚恐、情緒緊張、憂愁焦慮或注意力高度集中某一工作等會使便意消失,形成便秘。
(3)便秘的的治療
①多吃蔬菜、水果、玉米、大豆等食物,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晨起喝涼白開一杯,或加人少許食鹽,加強鍛煉。
②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可有效改善便秘。
③交替使用各種瀉藥,並避免用強烈的瀉藥。酌情使用容積瀉劑、潤滑性瀉劑、高滲性瀉劑、刺激性瀉劑。
④每天早晚及午睡後以兩手相疊揉腹,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揉100次。可促進腹腔血液循環,助消化、通腸胃,從而促使大便順暢排泄。
7.十二指腸潰瘍的症狀及治療
(1)十二指腸潰瘍的症狀
上腹部疼痛,可為鈍痛、灼痛、脹痛或劇痛,也可表現為僅在饑餓時隱痛不適。多表現為輕度或中度劍突下持續性疼痛,可被製酸劑或進食緩解。臨床上約有2/3的疼痛呈節律性:早餐後1~3小時開始出現上腹痛,如不服藥或進食則要持續至午餐後才緩解。食後2~4小時又痛,也須進餐來緩解。約半數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節律性疼痛大多持續幾周,隨著緩解數月,可反複發生。
(2)十二指腸潰瘍的原因
①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襲作用,尤其是胃酸的作用,在潰瘍形成中占主要地位。
②神經精神因素:持續、過度的精神緊張、勞累、情緒激動等神經精神因素常是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和複發的重要因素。
③大量吸煙的人和胃酸分泌過多的人特別容易罹患此病。
④全身性疾病的影響。如肝硬化術後,肺氣腫、類風濕性關節炎
⑤十二指腸潰瘍與飲食密切相關,不良的飲食習慣和食物的過冷、過熱、辛辣、過酸刺激都對胃黏膜及其屏障有損害作用。
(3)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
①一般治療:規律進餐,避免粗糙、過冷、過熱和刺激性大的飲食;戒煙限酒;注意休息,避免精神緊張及情緒不穩定;禁用損傷胃粘膜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鬆等。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服用各類藥物。
②藥物治療:抗酸劑,主要為碳酸氫鈉,碳酸鈣,氫氧化鋁,次碳酸鉍。常用複方製劑有:胃舒平、鋁鎂合劑、胃瘍寧、樂得胃、複方鈣鉍鎂等。胃酸分泌抑製劑,常用的有顛茄,阿托品,山莨菪堿,呱吡氮平,甲氰米胍,法莫替丁,洛賽克。加強保護因素的藥物,常用的有:硫糖鋁、生胃酮。抗菌劑如痢特靈等。
③手術治療:經過嚴格內科治療不愈的頑固性潰瘍,可選擇手術治療,但複發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