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反叛與平叛(1 / 2)

由四嶽降成四牧,對於三苗來說,並沒有損失什麼。因為他的轄地以前有多大,現在還是多大。這並不是說帝堯信任三苗,而是無論三苗如何強大,也不可能威脅到丹朱將來繼承帝君,華黎帝君怎麼可能由一個苗蠻人來擔任,這一點不僅帝堯清楚,就連三苗本人也很清楚。當初帝堯封他為嶽,也隻是給他一個名譽頭銜,其實際意義不大。既然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那麼稱嶽也好,稱牧也好,自然也沒什麼實際影響。

但對於共工、鯀和歡兜三人來說,那損失可就大了,他們現在所管轄的地域,至少比以前的轄地少了一多半。這樣的結果,如何不讓三人有怨氣。雖說帝堯也將自己的海內之地與四嶽的四海之地一同劃分成十二牧。但他和兒子丹朱,女婿舜在十二牧中都有封地,如此一算他的轄地不但沒有縮小,反而變大了。

“這件事,不能就這麼算了?”歡兜對鯀說道。鯀是目前他們三人中實力最強者,所以共工和歡兜二人都希望在這件事上,他能夠拿出個態度來。

“是呀,鯀兄,若是咱們這次咽下這口氣,以後可就更加沒有咱們的活路了。”共工也在一旁幫腔道。

“現在事情已成定局,還能怎麼辦?除非……”鯀沒有繼續說下去,但他的意思共工和歡兜,卻都十分明白。

“那就反他娘的。”

“對,反他娘的。”

三人就在樣在一陣激憤中,議定了反叛的各項事宜,同時反叛的各項事宜也就此秘密展開。

正所謂:天下間,沒有不透風的牆,就在三牧準備反叛的同時,帝畿方向也第一時間得到消息。這並不是說三牧那邊有人出賣他們,而是帝堯和舜在決定削嶽之前,就已經在三牧的轄地安排了許多探子,所以他們一有異動,這邊立刻就能得到了消息。

帝堯對三牧的反叛之舉,雖然重視,但卻並不如何害怕,因為他現在手上可以直接動用的不僅有他和兒子丹朱、女婿舜的三牧之兵,同時還可以動用誇父和皋陶兩牧之兵。有這五牧之兵,足以對三牧造成壓倒性優勢,更何恐除三苗以外的其它三牧,也可以做為自己的後備力量使用。如此力量懸殊,帝堯自然是勝券在握。

現在,在帝畿的帝宮大殿之中,就正聚集著這些人。帝堯向眾人詢問道:“你們覺得這件事,該怎麼辦?”

舜首先答道:“現在三牧叛亂,重點不在他們。”

丹朱有些不解地問道:“我說舜,三牧叛亂,重點不在三牧,難道在我們沒反叛的幾牧之中不成?”

舜對丹朱的不屑,並沒有動氣,反而是心平氣和地說道:“是三苗,若是三牧與三苗聯手,就算我們能夠平定,那也是大傷元氣,更何況三苗地廣人眾,他要與三牧連手,我們是否能夠取勝,還在兩說之間。”

舜的話,讓在場所有人都感到了一陣背脊發涼。他們都不是沒有腦子的人,自然明白舜說的話,決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客觀存在的。

帝堯問道:“那你決定如何處理這件事?”

舜答道:“三牧之亂,重在三苗。所以我們必須,派出一牧人馬,守在雙方來往的要道上,防止雙方互相聯絡。其次三牧之中,以鯀為首,我們必須派出兩路人馬,將鯀的人馬困住,困死。之後,我們就可以對共工和歡兜,分而治之,各個擊破。”

皋陶補充道:“歡兜是三牧中距離三苗最近的,隻要除掉歡兜,我們就可以集中兵力對付共工。共工一滅,鯀便孤掌難鳴,天下定矣。”

之後的做戰計劃,帝堯完全采用舜的計策。帝堯首先派誇父守住三苗與三牧之間,防止雙方取得聯糸;其次又派出丹朱攻擊共工;然後自己和皋陶以商討治水為名,牽製住鯀;最後由舜出兵攻擊歡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