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削除四嶽(2 / 2)

瑞頊帝時,天下才多少人,如今天下又是多少人;再加上洪水泛濫,需要處理的事情更是成倍增加。所以以往四個人就能管理好的事情,到現在就必須多出一倍,甚至更多的人來處理,否則必然會生出亂子。因此我決定將四嶽,改成十二牧,將四海劃分成十二州。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四嶽身上的擔子,更有利於事情的辦理。不知諸位臣工以為如何?”

各部落首領,看了看四嶽,又看了看帝堯,便紛紛低下了頭,誰也不敢說什麼。舜見眾人不肯發言,於是主動說道:“帝堯此舉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百利而無一害。帝堯聖明!”

其它人見舜如此說,也隻好附和道:“帝堯聖明!”

“等等。”鯀打斷了眾人的呼聲,說道:“治水一事,涉及到的人和事太多也太雜,如果將四嶽分成十二牧,恐怕不利於調度,管理,不利於治水。”

“此事無防,如果鯀嶽在調度上有困難,我可以命舜為治水總首領,協調各州的人員物質。”帝堯說道。

鯀不再多說什麼,因為他已經明白,如果自己繼續爭執下去,自己恐怕失去的不僅僅是四嶽之職,有可能還會失去更多。

而一直沉默的共工,此時卻插話道:“四嶽所負責之事,確實過多也過重。帝堯能夠為臣工考慮到這一層,確實讓我等感激。”

共工此話一出,不僅其它三嶽,就連在場其它人也都倍感詫異。這共工不會是腦子壞掉了吧,難道他不明白這是帝堯在削他們的權嗎?還“讓他感激”,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但接下來共工所說的話,更是令在場之震驚不已。“大帝既然如此為臣工著想,做臣子的自然也要為大帝著想著想。大帝一人不僅掌管天下,而且還負責帝畿千裏之地,所以我建議將帝畿與四海一同劃分,這樣也好減輕大帝的一負擔。”共工說道。

“是呀,我等也是此意。”鯀、歡兜、三苗立刻響應。這無疑是將帝堯逼到絕地。要想分我們的權可以,但是你先把自己的權力拿出來。你是天下共主,若說事務多,擔子重,誰能有你多,誰能有你重。所以想分我的權利可以,你先將自己的權力拿出來。

舜本想上前和共工理論,但卻被帝堯抬手製止。隻聽帝堯幹脆利落地說了一句:“好,那就一起分。”

四嶽沉默,所有人再度沉默。

過了好半晌,見再無人出言反對,帝堯於是提議大家表決。最後表決結果——同意削嶽,這一表決,可以說是壓倒性的,除了四嶽,和四嶽的一些死黨,幾乎所有人都表示支持,將四嶽分成十二牧。

確定此事之後,各部落的首領並沒有走,而是留在平陽與帝堯還有前四嶽,一同探討天下如何劃分,劃分後的各州又由何人來負責,經過數日的商討之後。大會最終決定,將以前的東、南、西、北四海,劃分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荊州、揚州、豫州、梁州、雍州、幽州、並州、營州等十二州。至於負責人嗎?以前的鯀、共工、歡兜、三苗各負責一州。剩餘八州由帝堯、丹朱、舜、皋陶、契、棄、羿、誇父各自負責一州。

帝堯與舜的這次政治劃分,一直影響至今,現在我國很多地方還以州為名,由此一斑,可見這次政治變革對於我們中國的曆史發展的影響有多麼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