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象數思維的具體規則(5)(1 / 1)

尚秉和認為關於“消息卦”的規則不是漢人的發明,古已有之,《歸藏》已用十二消息卦對應十二月。《複》為子,為正月,為冬至,以此類推。

還有學者研究“卦變”時,認為六十四卦是由十二消息卦演變而成的。

天地萬物遵循盈虛變化的規律,人類社會也要遵循盈虛變化的規律。《周易》六十四卦都是按照盈虛變化的規律判斷形勢,預測未來;十二消息卦在這方麵體現得尤其鮮明強烈。

12。中

《易傳》更提出“中”,認為上下卦之中位即二、五爻往往決定卦的吉凶性質,因為“中”或“中正”為事物的穩定合理狀態。

還有兩種重要情況。由於第二爻處於下卦的中位,第五爻處於上卦之中位,這兩個位置優越,稱為“居中”,象征守持中道,行為不偏。陽爻居中位,則有“剛中”之德;陰爻居中位,則有“柔中”之德。如果剛好陰爻處於第二位(六二),陽爻處於第五位(九五),那就更好了,是既“中”且“正”,稱為“中正”,在爻位中是最為美善的象征。《易經》崇尚“居中”、“中正”,符合先秦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

按照大概率相對言之,六爻之中,第五爻最好,六二次之,其他四爻吉凶概率相差不大,但各有特點,初爻,意謂起始階段,多為準備階段,宜靜不宜動,少大吉,也少大凶;第三、四爻多險多凶;上爻處變化的臨界點,若好卦,則可能向壞的方向變化;不好的卦,則可能向好的方向轉化,否極泰來,樂極生悲。

《易傳·係辭下》說: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大意是說:“《周易》這部書,以考察推原事物的初始、歸納推究事物的結局為目的。各卦六爻陰陽相互錯雜,隻是反映特定時空的物象。初爻(可塑性大)尚難預測未來,上爻的意義容易理解,初爻、上爻象征著事物的開始與結局。……第二爻和第四爻同具陰柔功能,但居不同位置,象征的利害得失也不同;第二爻多獲美譽,第四爻多畏懼,因為靠近君位。陰柔之道,不利於有遠大作為,其要旨在謹慎不犯咎過,其功用在於柔和守中。第三爻和第五爻同具陽剛的功能,但居不同的位置,第三爻多有凶險,第五爻多有功勳,這是貴賤不同的等級的原因。若陰柔處三、五陽位就多危患,若陽剛處三、五陽位就能勝任吧?”

“中正”在《周易》中是非常重要的條件。《豫》(ず):“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13。時

《易傳》還十分重視“時”的觀念,“時”就是通常所說的“卦時”。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各自象征某一事物、現象在特定背景中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這種“特定時機背景”就是所謂“卦時”,簡稱為“時”。認為六爻的吉凶由於所處的條件不同,而所處的時機亦不同,順時而行,因時而變者為吉,如同居中位,不一定都吉,隨時則吉,失時則凶。如《節》卦兌下坎上,九二與九五都居中位,但九二爻辭卻說“不出門庭,凶”。《易傳》解釋說:“不出門庭,凶,失時極也。”指九二雖居中位,但應出時不出,失去時機,故為凶。

就是說,六十四卦就有六十四種特定時機背景,就是六十四“時”。

這六十四時從不同角度提示了在特定背景下的事理,如《泰》卦象征“通泰”之時、《否》卦象征“阻塞”之時、《訟》卦象征“爭訟”之時、《師》卦象征“用兵”之時、《既濟》卦象征“事已成”之時、《未濟》卦象征“事未成”之時的事理,等等。每卦六爻的變化,反映事物在特定“時”中發展到某一階段的規律。換言之,六十四卦所表示的六十四時,可以說是社會人生問題的六十四個專題,三百八十六爻則可以視為在三百八十六種人生處境中可能發生的情況和最佳對策。《周易》六十四卦就是一部完整的行為手冊。所以《周易》強調“與時偕行”,“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周易·艮·彖》)。個人的行止決策要考慮客觀之時的條件變化。涉外企業在美國金融危機、歐盟債務危機、沒有訂單之“時”,還要盲目擴張,盲目生產,結局可以預測。條件不成熟,則靜待蓄勢;條件成熟,該出手時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