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卦、上卦可以象征事物發展的兩個階段,下卦為小成階段,上卦為大成階段;又可象征事物所處地位的高低,所居地域的內外遠近;還可象征與君王關係的遠近,如《否》(お)卦卦辭說:“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卦辭是從爻畫感悟:下卦三陰,上卦三陽。陰為小,為小人;陽為大,為君子。上卦為“往”,為疏遠;下卦為“來”,為重用。重用小人,疏遠君子,否閉之世,人道不同,君子算到這卦前景不利。
10。互卦
八卦兩兩重疊形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中間的四爻又可構成互卦,二、三、四構成下卦,稱“下互”;三、四、五構成上卦,稱“上互”。如《需》(ど)卦,下互為“兌”,上互為“離”。《需·九五》為什麼說:“需於酒食,貞吉。”因為下互為“兌”,兌為口;上卦坎為水、為酒、為食。
《左傳》《國語》所載《易》說,常用“互卦”解卦。早期的解卦方法應該引起我們的充分注意。
還有半卦,也叫半象,由二爻構成,一般多由六爻中的上兩爻和下兩爻構成,如《賁·初九》(ま)爻辭:“賁其趾,舍車而徒”,即源自半象,初九與六二構成“震”的半象,震為趾,為行。
有時也用在其他位置,如《未濟》(ふ)卦,初與二、三與四、五與上形成三個半艮,艮為狐,半艮為小狐,故《未濟》卦爻辭以“小狐”之象喻義。
此外還有由四爻構成的四連互卦,如《中孚》(と):“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緣於九二、六三、六四、九五構成大“離”,“離”象鶴。
五爻構成的五連互卦,如《大過》(や):“九五:枯楊生華”緣於初六到九五五爻構成的大“巽”,巽象木。
11。十二消息卦
在自然界存在盈虛變化的規律,“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豐·彖傳》);在人世間也同樣存在盈虛變化的規律,“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剝·彖傳》)
十二消息卦就是盈虛變化規律的體現。其中六消卦、六息卦都是站在陽爻的角度得名。
消,就是陽爻逐漸被陰爻消剝;息,就是陽爻逐漸生長。
六消卦依次是:《姤》(が)卦、《遁》(く)卦、《否》(お)卦、《觀》(ぢ)卦、《剝》(ぺ)卦、《坤》()卦。
六息卦依次是:《複》(こ)卦、《臨》(じ)卦、《泰》(け)卦、《大壯》(す)卦、《夬》(め)卦、《乾》()卦。
其中有些卦名就是由爻畫“消息”的特點得名。
如《剝》卦,由五陰剝一陽而得名。《剝》卦辭曰:“不利有攸往。”《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柔變剛”,即陰爻消剝陽爻。卦辭所以說“不利有攸往”,是因為小人的勢力在逐漸增長。
讀解消息卦,不僅要看本卦的陰陽力量對比,還要看本卦在六消卦、六息卦整體結構中的位置。如《剝》(ぺ)卦本身就是五陰剝一陽,陰盛陽衰;在整體趨勢中也是對陰爻有利,五陰一陽要變為六陰,所以算到這一卦,君子要格外謹慎。
《複》(こ)卦也是由一陽五陰構成,由陽爻回複其位得名。《複》卦辭曰:“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彖》曰:“‘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都是從陽爻的角度說,卦辭所以說“利有攸往”,就是因為陽氣回複、回升,陽爻大勢是不斷增長的。
《大壯》(す)卦所以得名就是因為四陽二陰,陽盛陰衰,故《大壯·彖》曰:“大者壯也。”陽為大,陽爻大勢處上升時期。
尚秉和《周易尚氏學·論消息卦之古》說:
亦曰月卦,曰侯卦,曰十二辟卦,為全《易》之本根,大玄之綱領。清儒毛西河等,動以月卦屬之漢人,此大誤也。幹寶《周禮注》引《歸藏》雲:“複子,臨醜,泰寅,大壯卯,夫(當為‘夬’)辰,乾巳,姤午,遁未,否申,觀酉,剝戌,坤亥。”是月卦已見於二《易》,故《坤·彖》及上六爻辭,非用月卦不能解,明以坤居亥也。《左傳》得《複》卦,曰:“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以複居子,尤為顯著。後漢人注《易》,往往用月卦而不明言,以月卦人人皆知,不必揭出,其重要可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