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六十四卦名中大部分源於卦象,如水雷屯(に),水在雷上,還沒落下,初春的天象,故名“屯”,“屯”為草之初生,意謂初始之時。山水蒙(ぽ),水剛從山中流出,有如人之蒙稚之時,故名“蒙”。
有些卦則是由卦德得名,如“坤”()卦,坤,順也,坤卦象為地,坤是地之德,“坤”由卦德得名。疑“乾”卦也當是由卦德得名,帛書《周易》寫作“鍵”,乾為鍵之通假,若把“乾”講作“天”,《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就講不通,假借“鍵”,則通。
3。位
《易傳》認為卦爻吉凶的基本原理之一便是陽爻須居陽位,陰爻須居陰位,這稱之為當位或得位。如果陽爻須居陰位,陰爻須居陽位,即為不當位或失位。當位則吉,失位則凶。
須知每一爻的爻位特征和各爻關係的複雜情況,正是萬事萬物的複雜關係的反映,也是某種事物在某種特定情況下變動、發展規律的反映。“密碼”就藏在爻位特征和各爻關係的多種類型之中,破譯爻象密碼的要訣也在於此。爻象中所隱含的哲理,正是通過爻位特征和各爻關係來體現的。
要想了解爻象中所隱含的哲理並讀懂爻辭,必先了解爻位特征和各爻關係的種種類型。
先談爻位特征。六十四卦的每卦各有六爻,自下而上分別稱為初、二、三、四、五、上,區分出六級高低不同的等次,象征事物發展過程中所處的空間上下、貴賤、時間先後的地位、條件、階段等,這六個等次構成六個不同的“爻位”。
從六個爻位代表的事物的發展階段而言,初位為發端萌芽階段,應潛藏勿用;二位為嶄露頭角階段,應適當進取;三位為功業小成階段,應謹慎防凶;四位為新人高層階段,應警懼審時;五位為圓滿成功階段,應注意處盛戒盈;上位為發展終極階段,應注意窮極必反。《乾》卦六爻最為典型。其他卦的爻位也可用此原理觀察。
從六個爻位所處的地位之性質而言,用古代人的社會地位為喻,初為士民,二為大夫,三為諸侯,四為三公九卿近臣,五為天子,上為太上皇,或為宗廟。
六爻還可以象征天、地、人,上二爻為天,下二爻為地,中二爻為人。
還可以象征人身體由下到上的不同部位,如《艮》卦:
初六:艮其趾。
六二:艮其腓(小腿肚子)。
九三:艮其限(腰部)。
六四:艮其身。
六五:艮其輔(麵頰)。
上九:敦艮。
“神無方而《易》無體”(《易傳·係辭上》),《周易》有規則,但無定規,因卦而異,要具體卦具體分析,要看經文是運用了哪條規則,是從誰的角度預測的,甚至規則之間還有衝突,更要細心分辨。
從理解角度說,我們沒有權利決定運用哪條規則,我們隻能尊重它、理解它。先理解,再評價。
此外,六爻中有為主之爻,稱為“卦主”。卦主多取第五爻(上卦之中位)。因卦主含義有二,一為卦之主爻,多為第五爻,或第二爻。一為卦之主因,尤其是有五陰一陽、五陽一陰構成的卦,物以稀為貴,唯一的一陽、一陰往往是其卦得名的原因,也可稱為卦主。由於有兩個標準,故有可能一卦有兩個卦主。如澤天夬(め),上六為“夬”得名之因,九五為君王之位,皆為卦主。
4。當位
爻位又有當位、不當位之分。凡陽爻處於陽位(初、三、五為奇數,為陽位),陰爻處於陰位(二、四、上為偶數,為陰位),均稱為“當位”,象征事物的發展變化符合規律(遵循正道);反之,凡陽爻處於陰位,陰爻處於陽位,均稱為“不當位”,象征事物的發展變化違反規律(背逆正道)。“當位”、“不當位”又稱為“得正”、“失正”。陽爻不當位,多為冒進;陰爻不當位,多為才德不稱位。位是客觀要求,陰爻陽爻則是主觀才德的屬性。
以《晉》(ひ)卦為例,初六、六三、九四、六五、上九,這五爻都不當位,隻有六二當位。所以“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而“九四,晉如鼫鼠,貞厲。”《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