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葉純的命運似乎從一開始就注定與他人不同。從她出生起,便充滿了各種災難和磨難。六個月大的時候,她被一個孩子抱著的時候不小心倒摔在石板上,導致頭部受傷,臉上淤青一片。而當她一歲時,更是病重到幾乎沒有呼吸,差點失去生命。幸運的是,村裏的老中醫生開了藥方,父親則騎著借來的“三八大杠”自行車,連夜趕去買藥。經過精心熬製後給她喝下,才終於撿回了一條小命。然而,這僅僅隻是開始。四歲那年,一場洪水襲來,差點將葉純吞噬。五歲時,她在觀看電影時又不幸摔破了頭,鮮血直流。八歲時,因食用毒蘑菇而中毒。媽媽生她的時候母體沒有氣血,沒有營養,或許正是原因和經曆留下的後遺症,讓葉純變得反應遲鈍、語速緩慢且伴有混音。這意味著,想要在人生道路上有所成就,對她來說將會異常艱難。
那是小學二年級,有一天早上,葉伊純像往常一樣背著書包去上學。可是當她走到教室時,卻發現自己的書包不見了!當時她非常害怕,因為她知道如果告訴父母這件事一定會被責怪的。所以她選擇了沉默,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過這個事情。就這樣,葉伊純度過了一個沒有書本的學期。雖然每次上課都很辛苦,有時還懵懵懂懂的,但她還是堅持下來了。在期末考試中,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排在班級的中上遊水平。然而,班主任認為葉伊純的成績還不夠好,要求她留級。葉伊純心裏非常不情願,覺得自己已經盡力了。於是,她隻留級了半個學期,沒有繼續上學。直到新學期開始,她才重新回到學校,直接進入了三年級學習。從那時起,她的學習成績像是開了掛一樣,不是因為她突然變聰明了,而是看著父母不易,家庭貧困,自己又因表麵天資愚鈍備受比拚和歧視,這樣的境況隻能通過學習來改變這一切,她開始跟打了雞血一樣,每天早上五點鍾就起來,看書,自己做早飯,幾乎每天第一個到學校,經常教室門都沒有開,放學回來還主動做家務,把家裏打掃得幹幹淨淨,父母去做工去了,她自己一個人去挖紅薯,做飯菜,儼然像個小大人。春去秋來,葉伊純漸漸養成了好讀書的習慣,寒假暑假去放鵝邊看鵝邊蹲田埂邊看書,在家裏幾乎抱著書,枕著書睡覺,葉伊純用來做桌子的木箱裏其實都是裝滿了書的,多半是爸爸的,爸爸喜歡看書,所以有很多書。她的變化逐漸改變了周圍人對她的印象,大人嘛都喜歡成績好的孩子,孩子們都崇拜成績好的同學。但是有一點,因為太懂事了,除了學習用品,她不會要求父母買衣服什麼的,有什麼穿什麼,大了穿舊了也穿,媽媽的衣服,堂姐的衣服都行,不講就,以至於形象不好,也多多少少會讓人看不起,嫌寒酸,她的遲鈍,混音也還是會有人歧視。
上中學後葉伊純的英語、語文、數學、美術、曆史都很優異,作文幾乎成了範文,曆史競賽也拿了獎,朗誦也有模有樣,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其實後期因為英語老師實在著裝不雅,又喜歡顯擺使得葉伊純產生了逆反心理,不愛聽他的課,數學老師換了個老頭,講課跟念經一樣,如此變故葉伊純的成績有些下降了,體育也不太好,主要是體力跟不上,但是班主任對她一直很好,原因是葉伊純在還不認識班主任(剛認識的時候還不是他們班的班主任)的時候幫他做過農活,葉伊純在父親的教導在有一顆善良的心,多年來每天堅持給同村的老奶奶挑水,直到老奶奶家接了水管才沒有挑了。班主任一上任就委任葉伊純做化學課代表,其實葉伊純的化學不是很好,她覺得自己做語文課代表更好,但是想想語文老師是男的,還是避嫌一點,化學老師是女的,送作業進出老師房間也沒有關係。快畢業的時候班主任找到葉媽媽建議她參加美考讀美術師範,因為葉伊純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繪畫功底也不錯,但是葉伊純沒有底氣,畢竟也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最終還是沒有去考試。為了考出好成績,葉伊純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摒棄對老師的反感努力提升英語和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