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滿心的歡喜 淡淡的憂愁(1 / 1)

終於到了高考結束,成績也出來了,葉伊純發現自己過了分數線,接下來就是選擇專業誌願的時候了,但她真的很迷茫。畢竟那個時候的信息渠道有限,對於外界的了解幾乎為零,對各個行業更是孤陋寡聞。看著那些專業名稱,感覺就像一個個陌生的領域,讓人無從下手。經過一番糾結後,最終還是選擇了英語專業。當時大家都說這個專業熱門,而且畢業後就業機會多,工資相對較高。所以,葉伊純也就隨大流地選擇了這個專業。現在想來,如果那時有更多的了解和指導,或許會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吧。不過人生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也許這就是成長的一部分吧。

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啊!雖然考上了大學,但那高昂的學費卻讓全家人都陷入了困境。家裏本就沒什麼收入來源,如今更是雪上加霜。不過,有件事倒是讓人感到意外——他們家從來沒養過這麼好的豬。這次養的兩頭豬長得膘肥體壯,如果殺了賣掉,應該能湊到一千多塊錢。剩下的豬肉還能留著辦酒席,到時候也能收到一些禮金。

為了籌集更多的學費,葉伊純和她的父母除了收割自家的水稻外,還承包了別人家的水稻收割工作,並進行二次插秧。那段時間正好趕上炎炎夏日,烈日當空,酷熱難耐。每天他們都要在稻田裏辛苦勞作,彎腰割稻、背運稻穀,來來回回地忙碌。汗水不停地流淌,浸濕了衣裳,然後又被曬幹,如此反複,身上的衣服都濕透了。不僅如此,他們的手上和肩頸處因為長時間的勞動而磨出了一道道傷痕,又癢又痛,十分難受。

然而,最辛苦的還是插秧這道工序。水田中的水已經被太陽曬得發燙,雙腳長期浸泡在水中,導致腳丫子都爛掉了。而且,還要時刻留意是否有螞蟥的出現。對於葉伊純來說,螞蟥簡直就是她的噩夢,即使多年後做夢想起都會毛骨悚然。盡管如此,每天中午回到家吃完飯後,她還是會抽出時間學習畫畫和寫字。就這樣,一家人整整忙碌了將近一個月。這段時間裏,他們都被曬得黝黑無比,人也消瘦了許多。和冬天的時候簡直換了個人,她過完冬天就很白,尤其是手又白又通透,無一絲雜質,一看就是讀書人的手,連同學都羨慕。

葉伊純還有一個比她大 3 歲的哥哥,名叫葉伊浩。他初中畢業後便離家外出打工,前往廣東闖蕩。然而,由於各種原因,他的工作並不穩定,頻繁更換。在廣東打了兩年工後,他決定回到家鄉休養一段時間。之後,他又前往隔壁省份尋找新的工作機會。如今,已經過去了兩年,家人與他失去了聯係,對於他在外的狀況一無所知。

父母非常擔心兒子的安危,但卻無法找到他的下落,感到無奈和無助。因此,他們將全部的期望都寄托在了女兒葉伊純身上,希望她能夠有所成就。小時候,葉伊純總是覺得父親更偏愛自己,而母親則更偏向哥哥。因為母親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這個家庭也全靠她的節儉來維持生計。盡管生活艱苦,偶爾母親也會發脾氣,但這也是正常的。當孩子們犯錯時,她會嚴厲批評並教育他們。正是這種敏感多思的性格使得葉伊純認為母親對自己不如對哥哥那樣好。

直到哥哥離開家外出打工後,葉伊純才意識到自己的父母與眾不同。在那個時代,大學生寥寥無幾,女大學生更是鳳毛麟角。然而,即使家裏經濟困難,父母依然竭盡全力支持她繼續讀書。這一點讓葉伊純明白,父母並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而是平等對待子女,並給予他們最好的教育資源。

時間臨近開學,家裏親戚們都開始輪番請葉伊純去吃飯以示慶祝。每一次去赴宴,葉伊純都隻能步行前往,再步行回來。有一天,她和母親一同前往姨媽家吃飯,一路上兩人邊走邊聊天。葉伊純不禁憧憬起未來,等自己將來有出息了,一定要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那時,母親已經48歲了,但看起來還是很年輕,畢竟她結婚很晚,生孩子也很晚。母親與父親同歲,比葉伊純大整整31歲。雖然已年近半百,但母親仍然風韻猶存,她從來不用化妝品,皮膚卻天生細膩光滑,沒有一絲皺紋。不過,由於身體虛弱,母親走起路來有些緩慢。一路上,她們像親姐妹一般有說有笑,時不時開個玩笑,調侃說這樣一頓頓地吃飯,都要把人吃胖了,正好可以通過來回走路減減肥。這個畫麵深深地印在了葉伊純的腦海裏,至今難以忘懷。初秋時節,鄉間風景如畫,美不勝收,更勝似母女之間深厚的親情。親戚家請完飯葉伊純自己家也辦了酒席。酒席後算算所有錢加起來還不夠,又跟親戚借了一些,總算湊足了學費,在一陣陣鞭炮聲中,17歲的葉伊純踏上了去往300多公裏的省會,第一次離開了家離開了父母,內心充滿了不舍和對未來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