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抓住瞬間的機遇(1 / 3)

第一節 搶占先機,把現在的工作做好

機遇青睞有準備的頭腦,如何抓住機遇,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準則可循,但過人的洞察力和預見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職場中,要抓住每一次機會,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不至於被時代所淘汰。

經典寓言

兩國的士兵在沙漠中展開了為時一個多月的拉鋸戰。一個月下來,雙方士兵都已疲憊不堪。

一天,雙方的指揮官同時接到上級的命令:爭取一個荒廢已久、卻具有戰略價值的碉堡。

兩軍指揮官立即命令部隊向碉堡進軍,由於雙方與碉堡的距離相同,且雙方的士兵同樣疲憊,所以根本沒有可能按指揮官規定的速度進發。

甲軍的指揮官下令:每前進10千米,就停下來休息一次,休息隻有10分鍾,到時間立即前進。體力不支的人不必扶持,也不必急救,免得影響前進速度。

乙軍的指揮官下令:堅持到底,一刻也不能休息。為了減輕負擔,除了水壺和武器,其餘東西一律扔掉,甚至連幹糧也不許帶。如果有停下的,一律視為違抗軍命,就地槍決!

甲軍出發時300人,到達碉堡的有200人;乙軍出發時也是300人,但到碉堡時隻剩100人。但是一陣槍響後,包括指揮官在內,甲軍全部死在了碉堡附近。

為什麼是這樣呢?原來,乙軍早到了20分鍾,並架好了機槍等著甲軍的到來。

職場鏈接

無論是剛步入職場的白領,還是謀求更大發展的職場精英,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成為遊刃有餘的職場高手,必須學會馬上行動。

瑪麗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可是她有一個不良習慣,那就是她每做一件事時,都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準備工作上,而不是馬上行動。

和瑪麗住在同一個鎮裏的索頓先生有一家水果店,出售本地產的草莓之類的水果。一天,索頓先生對貧窮的瑪麗說:“你想掙點兒錢嗎?”

“當然想,”她回答,“我一直想有一雙新鞋,可家裏買不起。”

“好的,瑪麗,”索頓先生說,“格林家的田地裏有很多長勢很好的黑草莓,他們允許所有人去摘。你去摘了以後把它們都賣給我,一公斤我給你13美分。”

瑪麗聽說可以掙錢,非常高興。於是她迅速跑回家,拿上一個籃子,準備馬上就去摘草莓。

這時,她不由自主地想:“我還是先算一下采5誇脫草莓可以掙多少錢比較好。”於是她拿出一支筆和一塊小木板,計算結果是65美分。

“要是能采12誇脫呢?”她計算著,“那我又能賺多少呢?”

“上帝呀!”她得出答案,“我能得到1美元56美分呢。”

瑪麗接著算下去,要是能采50、100、200誇脫,索頓先生會給多少錢呢?瑪麗開心地算著,她將不少時間花費在這些計算上,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她隻得下午再去采草莓了。

瑪麗吃過午飯後,急急忙忙地拿起籃子向牧場趕去。但許多男孩子在午飯前就到了那兒了,他們都快把好草莓摘光了,可憐的小瑪麗最終隻采到了一誇脫草莓。

回家的途中,瑪麗想起了老師常說的話:“辦事得盡早著手,幹完後再去想。因為一個實幹者勝過一百個空想家。”

我們都喜歡想象,想象著如果將這份工作做好,那就可以在兩年內被提升,五年內開一家自己的公司,十年內將公司變為跨國企業……想象著過上高質量的生活。

然而,更多的人隻是停留在了想象的層麵上,卻從來不願去付諸實踐。漸漸地,連自己都忘記了實現美好願望的前提就是“把現在的工作做好”。

達人支招

搶占先機

體育賽場上往往分秒定輸贏,職場中也是如此,誰先搶占了先機,誰能在機遇來臨時馬上采取行動,誰就能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取勝。年輕人要記住:主動不一定百分百成功,但不行動一定與成功無緣。

第二節 壓力是職場晉升的助推器

經典寓言

伯樂在集市上選了一匹青鬃馬。他說,隻要經過訓練,這匹馬一定可以成為千裏馬。

可是,一個月過去了,無論伯樂采取什麼辦法,青鬃馬的成績始終不理想,每天隻能跑900裏左右。

伯樂對青鬃馬說:“夥計,你得抓住每次機會啊!再這樣下去,你會被淘汰的!”

青鬃馬愁眉苦臉地說:“好的,我會盡最大的努力來訓練的。”

伯樂問:“真的嗎?”

青鬃馬說:“真的,我要抓住每一次訓練的機會。”

新的一天開始了,青鬃馬很努力地訓練,它想:“伯樂認為我具有成為千裏馬的潛質,我想我一定能行。”

青鬃馬正在思考時,突然背後響起驚雷般的一聲吼叫。青鬃馬一聽,是老虎的聲音。

它大吃一驚,撒開四蹄,拚命地狂奔起來。

晚上,青鬃馬氣喘籲籲地回到伯樂身邊說:“好險!今天差點兒被老虎吃了!”

伯樂笑道:“可是,你今天跑了1050裏!”

“什麼?我今天跑了1050裏?”青鬃馬望著伯樂,伯樂臉上掛著神秘的笑容。

青鬃馬心中豁亮。從此,他一上訓練場,就設想有一隻老虎在後麵追趕自己。後來,他果然成了一匹千裏馬。

職場鏈接

要想在職場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除了要有天賦之外,還應該有一定的壓力。

在北方某大城市裏,諸多電器經銷商經過明爭暗鬥的激烈市場較量,在彼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後,有張、李兩大商家脫穎而出,他們又成為最強硬的競爭對手。

這一年,張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采取了極度擴張的經營策略,大量地收購、兼並各類小企業,並在各市、縣發展連鎖店,但由於實際操作中有所失誤,造成信貸資金比例過大,經營包袱過重,其市場銷售業績反倒呈直線下降。

這時,許多業內外人士紛紛提醒李:這是主動出擊、一舉徹底擊敗對手張,進而獨占該市電器市場的最好商機。

李卻微微一笑,始終不曾采納眾人提出的建議。

在張最危難的時機,李卻出人意料地主動伸出援手,拆借資金幫助他順利過關。最終,張的經營狀況日趨好轉,並一直給李的經營施加著壓力,迫使李時刻麵對著這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有很多人曾嘲笑李的心慈手軟,說他是養虎為患。可李卻沒有絲毫後悔之意,還是四處招納人才,並以多種方式調動手下的人拚搏進取。

就這樣,李和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既是朋友又是對手,他們彼此絞盡腦汁地較量,但各自的實力卻都在不斷增強。多年後,李和張都成了當地赫赫有名的商業巨子。

麵對事業如日中天的李,當記者提及他當年的“非常之舉”時,李一臉的平淡:“擊倒一個對手有時候很簡單,但沒有對手的競爭又是乏味的。企業能夠發展壯大,應該感謝對手時時施加的壓力。正是這些壓力,化為想方設法戰勝困難的動力,進而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著一種危機感。”

沒有壓力,人的潛能就會逐步退卻,人的動力就會慢慢消退,生命的機能就會不斷萎縮。最終,人的事業消沉,生活散漫,人生越來越暗淡。隻有注入強有力的壓力,在壓力中多多用心,努力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才有可能使生命越來越有活力,激發出更多的人生潛能,最終取得事業的成功。

達人支招

正視壓力

隻有注入強有力的壓力,在壓力中多多用心,努力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才有可能使生命越來越有活力,激發出更多的人生潛能,最終取得事業的成功。

第三節 打破職場的思維定勢

經典寓言

有位商人,由於投資失敗,欠下了一屁股債,天天有債主上門催債,他隻好到處躲藏。他想發財想到幾乎發瘋的地步,有位仙人同情他的遭遇,準備幫他一下。

一天清晨,商人照例祈禱起來,祈求能夠發大財。仙人飄然出現在他麵前,告訴他說:“在太陽還沒升起的時候,你到東海邊的沙灘上尋找一顆許願石。許願石與其他石頭相似,但其他石頭是冷的,而那顆許願石卻是熱的。一旦你尋到那顆許願石,你的願望就會實現。”

商人很感激這位仙人,連忙叩頭謝恩。待他抬起頭來時,仙人已乘仙鶴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