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瀕危動物篇(13)(2 / 3)

金絲猴的生存現狀

我國金絲猴分川金絲猴、黔金絲猴和滇金絲猴三種(還有一種越南金絲猴),均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是一種古老的動物,早在300多萬年前就已經存在,曾在四川、貴州及廣西的山洞堆積物中找到金絲猴的化石。

曆年來,由於亂捕濫獵,幾種金絲猴的數量日漸減少,其分布區由過去的西南、華中廣大地區縮小為現在僅限於川、陝、甘,以及滇、貴、鄂的局部山區中。

高山上的金絲猴

金絲猴生活在海拔1400~3000米的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與大熊貓同域分布,同樣懼酷暑而耐嚴寒。滇金絲猴則生活在海拔3800~4700米的熱帶鬆杉林中,那裏山勢陡峭,氣溫很低。滇金絲猴一年中有好幾個月都在雪地生活,故又有“雪猴”之稱。幾種金絲猴均在樹上活動的時間多,沒有固定的住處,晚上都在樹丫間擠著睡。

森林衛士---金絲猴

滇金絲猴喜群居生活,在清晨或黃昏活動。它是世界上棲息地最高的靈長類動物。金絲猴最大的群體可達600餘隻,在靈長類中,如此龐大的群體亦屬罕見。它們主要在樹上生活,也到地麵找東西吃。主食有樹葉、嫩樹枝、花、果,也吃樹皮和樹根以及昆蟲、鳥和鳥蛋。吃東西時總是吧唧著嘴,顯得那樣香甜。寄生在高山針葉林區的鬆蘿是滇金絲猴的食糧。鬆蘿的寄生影響樹木的生長,所以滇金絲猴可以稱得上是森林的“小衛士”。

母子情深的猴子

母愛在金絲猴身上表現得非常突出,母猴無微不至地關心和疼愛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在哺乳期,母猴總是把仔猴緊緊抱在胸前,或是抓住小猴的尾巴,絲毫不給它離開玩耍的自由。在此期間,朝夕相處的丈夫,盡管向夫人獻了許多殷勤,又是理毛,又是撿痂皮,也別想摸一摸自己的後代,更甭提抱抱小猴親熱親熱了。母猴總是抱著小猴,把背朝著自己的丈夫,絲毫不給丈夫撫愛子女的機會。

神秘的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對許多人來說可能很陌生。有的人雖然知道它的名字,也從未見過其尊容。由於滇金絲猴生活的地區山勢險峻,森林茂密,海拔極高,交通不便,對滇金絲猴的研究很困難。1890年,兩名法國人在雲南德欽縣獵獲7隻滇金絲猴並製成標本運回了法國。之後許多科學家均推斷這種稀有動物已經滅絕了。直到1979年,我國的動物學家才在野外再一次看到了活蹦亂跳的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的生存危機

滇西北的藏民認為滇金絲猴是人類的遠親,不能捕殺。獨特的人文及自然環境條件使金絲猴依舊生存在自然的懷抱裏。然而,由於當地對森林的砍伐,滇金絲猴的家園被破壞,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少。滇金絲猴的眼睛裏所見的綠色越來越少,它們澄澈的瞳仁裏已充滿了幽怨,“給我一個家園”,人類已聽到了它們的呼喊。

長臂猿

長臂猿在全世界共有9種,我國產的有4種,即黑長臂猿、白掌長臂猿、白眉長臂猿和白頰長臂猿。

這4種長臂猿,目前僅在雲南和海南島尚有為數不多的群體,屬於非常珍貴的稀有動物,已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長臂猿主要生活在樹上,特別愛在古樹參天的森林裏活動,是整個獸類中最靈活、最敏捷的“攀援者”和“臂行者”。它們能夠在樹上來去如飛,這種神速無比的“臂行法”,姿態十分優美。據考察,長臂猿的啼叫聲極為嘹亮,可以與南美洲森林裏的吼猴相媲美,被並列為世界上最出色的高音歌星。

長臂猿是小群生活,地域性很強,每群一般不超過5隻,都有各自的地盤,不準他群侵入,否則就會發生糾紛。長臂猿的啼叫既是取樂的一種方式,又是群體內相互聯絡的一種信號,也是相互警戒、保護自己的一種警告聲。

黑長臂猿又名“黑冠長臂猿”,產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島。雄猿渾身全黑,頭頂上有一撮直聳的黑冠毛;雌猿棕黃色,頭的額部正中有一道黑褐色紋。

白掌長臂猿產於我國雲南西南地區,通常渾身上下也是黑色,不過它的手和足部,卻因呈現灰白色而得名。多數白掌長臂猿整個麵部有一圈白毛,少數則是大半圈白毛,常被人誤認為是不同種的長臂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