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意孤行(1 / 3)

站在這歸義侯府門外,元蕪無論如何也不曾想過眼前的景象,僅僅兩夜之隔,先前那兩扇巍峨的朱紅色大門已被煙熏火燎烤成灰黑,連帶著梁上那塊牌匾也全然失了往日的威嚴。長工小廝們進進出出,抬土抗磚,各個都是灰頭土臉。雖是為了木香不得已為之,元蕪心中多少還是有些愧疚。

明升卻是一副全然無所謂的樣子,但瑣事繁重,索性由著各院中人四竄。暫將元蕪和木香安置在藏書閣的別院,仍是指了芸娘過去。因著心中有虧,且臨別時細問過丁鳳霜,木香的情狀不急於一時,且最好在囟門閉合後施針。元蕪也不禁體諒此刻的明升,畢竟朝中也需得一番解釋,且要看皇帝如何安置。

芸娘也將丁鳳霜一番話轉述明升,也鬆了他一口氣。專心應付朝廷諸項事宜,估摸著這幾日皇帝就要下旨了,且要沉住氣。不想皇帝卻遲遲未下詔,隻撥下來幾百兩銀子,加派人手幫著重整修葺。府內更是人聲喧嘩,魚龍混雜。明升特意囑咐芸娘,此時更要謹慎,不可隨意進出。無論大事小事,明升都親力親為,一時間焦頭爛額。

元蕪一心一意在木香身上,外界一概不聞不問。木香幼小,驟然失聰失明,常常煩躁驚慌,一刻也離不得元蕪。元蕪日思夜想,雖目不能視,耳不能聞,但氣味可聞,味道可嚐,還能觸碰感受其他。於是寫了方子,讓芸娘去抓了許多通竅且明目安神的草藥,讓木香聞著藥香,嚐嚐味道,用手去抓了感觸各種草藥的紋理。不想此法十分有效,不幾日,木香漸漸沉靜下來。有時,元蕪也帶了木香到院中去散步采花。從起初的萬念俱灰到如今,元蕪逐日習慣了木香的沉靜。芸娘日日在旁,對元蕪和木香漸漸親昵,又因親見了元蕪對木香的情義,不禁在內心裏十分敬重元蕪。

至盛夏三伏天,歸義侯府修繕完畢。明升入朝奏告皇帝,因遇上節令宮中賜食,因此在奉天殿偏殿逗留。見皇帝身邊的曹公公立在偏殿外,示意明升出去說話。明升不動聲色,出得門去,一路跟著曹公公至華蓋殿。曹公公一路無話到華蓋殿後,也隻用眼神示意明升進殿。待明升進殿,兩旁太監便合上殿門,曹公公守在殿外。

明升入殿後即見皇帝端坐於大殿寶座上,立刻迎上去跪地參拜。朱元璋卻並沒有喊平身,明升心中知此刻便是至關重要,遂平穩呼吸,悶聲跪在地上,額頭和鼻子俱貼著大殿的金磚,紋絲不動。片刻,朱元璋才命起身。

“近日聞言,你同歸德侯走得十分近,不知是否有此事?”朱元璋口吻頗淡。

“稟皇上,確有此事。”明升卻是十分振作。

“哦?所謂何事?”依舊是風淡雲輕。

“歸德侯和臣同沐皇上恩德,得以受封賜居京城,又得陛下賞識,在朝為臣,平日裏上朝時有過點頭之交。因彼此年紀相仿,湊在一起玩的都是些小孩玩意兒。”明升保持站姿,低頭拱手,聲息沉穩。

朱元璋微笑道:“我年紀大了,不知你們少年人都愛玩些什麼?”

“陛下已逾不惑,正值壯年,普天之下,無所不有,心中盡是大道。而臣年弱,閱曆淺顯,許多小玩意從前都未曾見過,不由貪玩。”明升微抬頭,眼瞼低垂,繼而麵色愉悅道:“京城熱鬧非凡,尤其是城南十八坊。臣常常去看些玉器古玩,花鳥魚蟲,有時也會挑幾件揀回家中賞玩。”

朱元璋幾不可見地點了點頭,神色微斂,俯視明升道:“你母親進宮已大半年了,與皇後十分投機。皇後也常在朕麵前感歎你母親比她年長而膝下僅有一子,早年雖為你尋了門親事,不料婚後竟無所出,十分惋惜。”

“是臣不孝,讓母親操心,還請陛下恕罪。”明升立刻伏地。

“你且起來,不必拘禮了。”朱元璋眉微皺,繼而道:“常言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母親深知朕心啊。”

明升感到無比窒息,莫不是……始料不及。那一瞬間的錯愕,讓朱元璋感到快慰,接著說道:“讓我替你尋了門好親事。”

果真如此,明升自知不可拒絕,隻能說:“臣何德何能,勞陛下關懷。”說完隻覺自己言語蒼白無力。

朱元璋見明升神色,自說道:“高麗尹熙王之女,與你一般大,清麗脫俗,才情出眾,可作為你正妻的不二人選。朕已擬旨,這道聖旨朕今日就親賜與你。”朱元璋將案上的玉軸聖旨合攏,置於盒內,下殿親自交到明升手上。

明升雙手跪接了,高聲說道:“謝陛下隆恩。”

“明日朕會當著文武百官再下一道聖旨,擇一吉日讓你和歸德侯一道舉家遷往高麗,朕會派遣使者和護衛,取道北平,一路護送你們到高麗。另外,朕會親自修書一封給高麗王,你們在高麗的衣食住行自會安排妥當。”朱元璋麵含笑意,又說道:“你既喜歡京城繁華,就帶著你母親四處轉轉,等過了中元節再啟程吧。”

於明升而言,母子即將團聚的喜悅衝淡了賜婚的壓抑,麵露喜色道:“謝皇上。”朱元璋一揮手,殿門打開。明升行完禮後,帶著方盒退了出去。仍是由曹公公領路,送至承天門後,明升便出得宮回府去了。

次日早朝,朱元璋在奉天殿特召歸德侯與歸義侯出列,在正殿上宣了使兩家遷徙高麗的旨,底下朝臣嘩然,卻無一人啟奏。

朱元璋示意近旁,少頃,司鍾官輕擊樂府鍾,滿殿群臣俱皆站定,堂下頓時肅靜。明升和陳理兩人都跪接了聖旨,滿朝文武三拜九叩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