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奇聞風俗:聞所未聞的趣事(1)(1 / 3)

“連中三元”的奇才有幾個

在戲曲中,寒窗苦讀的書生經常會擁有“連中三元”的完美結局。但事實上,“連中三元”是十分難得的。那怎樣才算是“連中三元”呢?

這得追溯到古代的科考製度了。雖然曆代的科舉製度各有不同,但是都要經過一級級選拔。科舉考試自府,州,縣基層開始,稱為童試。考中童試的童生稱為秀才,考得第一名的是案首。但由於童試乃基層考試,所以並不是“三元”之一。正式的科考從鄉試開始。

鄉試是正式科考的初級考試,三年一次。若時逢龍顏大悅也會臨時加考,即“恩科”。考中鄉試之人被稱作舉人,中了舉就可以當官了。“三元”之一——“解元”就是舉人的第一名。

中級考試是會試,於京師舉辦。考中會試的舉人叫貢士,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接下來是高級考試——殿試。貢士們在會試揭榜後一個月參加殿試。殿試地點是金鑾殿,皇帝親自出題,考試亦由皇帝主持。殿試的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赴考者隻有連連摘得“解元”,“會元”和“狀元”,即在三次大考中都考得第一名,才能被稱作“連中三元”。要知道那時候赴京科考的人可是多如螞蟻,每考皆榜首的人不僅要飽讀詩書,還要有才華,運氣,強健的體魄等條件支持,可謂是難於上青天。

可盡管如此之難,縱觀古今,還是有17名曠世奇才過關斬將,“連中三元”!這些才子分別是:唐代的崔元翰,張又新;宋代的孫何,王曾,王若叟,楊蜫,馮京,宋庠;金代的孟宋獻;元代的王崇哲;明代的商輅,王名世,黃觀;清代的陳繼昌,錢檠,王玉璧和戴衢亨。這17人當真是曆代之俊彥,是天縱多能之奇才!

[猜你不知道的]

在這些曠世逸才中,王名世,王玉璧較於其餘15人有些特殊,是兩位“武三元”。明萬曆年間,王名世不僅連中武科三元,還飽讀詩書,博通經史。

世人無不為其才華驚歎,故將其武藝,書法,詩詞稱為“三絕”。其實還不隻是這樣,最難得的是,他不畏權貴,為人正直。王玉璧和王名世是浙江老鄉,清朝順治年間他連中武科三元。這人乃射箭奇才,有“神射手”的美稱,所以被人們奉為“武四元”,也是個文武奇才。

沒有計劃的生育——120個兒子

我國古代長期處於封建時代,多妻妾多子女者不足為奇。曆代皇帝中子女最多的康熙皇帝,憑借其後宮的無數佳麗,共生育55個子女。但西漢時期的中山靖王劉勝則比康熙更勝好幾籌。根據《史記》中對劉勝兒女數量的記載:“劉勝有子枝百二十餘人。”劉勝是古代當之無愧名副其實的生育擂主。

劉勝是漢景帝劉啟之子,排行老八。自公元前155年起至後十年,劉啟先後封其14子皆為諸侯王,除登基的劉徹以外,其餘13子都有自己的封國,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景十三王”。

《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曾道:“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餘人。常與趙王彭祖相非曰:‘兄為王,專代吏治事。王者當日聽音樂,禦聲色。’趙王亦曰:‘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稱為藩臣!’”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劉勝“不佐天子拊循百姓”,而是“樂酒好內”。

這是相當有謀略的舉動,他明白如何在政治上韜光養晦。他遠離爭權奪利的危險舉動,而是將心思都轉至酒色之上,光兒子就有120個之多。不過對於女兒的數量,雖然曆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但肯定也少不了。

劉勝雖日日投身於酒色之中,但和大部分皇族子弟沉溺於荒淫享樂不同的是,他很好地把控住了近酒色的尺度,美美地做了42年中山王,52歲時離世。這在那時代已經是高壽了。劉勝死後諡號為靖,史稱中山靖王,葬在了現今河北滿城縣陵山上。“靖”意指寬樂令終,以此來讚揚他的德行。

[猜你不知道的]

建元三年時,劉勝和代王劉登,濟川王劉明,長沙王劉發一起前往長安朝見漢武帝。漢武帝特意設宴款待,不料奏樂一響,劉勝就哭了起來。漢武帝問他為何而哭,他趁機向弟弟漢武帝控訴國相老針對他,雞蛋裏挑骨頭。言談之中條理清晰,文辭雄壯。漢武帝聽完就下令禁止有司再欺淩諸侯王。此事一時間讓劉勝享譽了“漢之英飀”的美名。

我國最早的養老院

我國自古便有養老院了,年代最久遠的要追溯到奴隸製社會。在那時,養老院的雛形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