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製度法規:千奇百怪的條條框框(1)(1 / 3)

避免“公費旅遊”有高招

在我國古代,官府是如何整治“公費旅遊”這一“老大難”問題的呢?

古代交通不發達,各地人員來往不方便,所以從秦漢開始,政府便建立了地方“驛站”,以供來往官員休息。驛站所需要的一切費用皆由地方官府或者是中央承擔。

到了唐代,驛站製度日趨完善,為各地官員提供了很大方便,也致使由方便演變成了一種特權。

宋元時期亦是延續了唐代的政策。到了明朝,百姓出身的朱元璋吸取“驛站”官員貪汙腐敗,百姓怨聲載道的教訓,設置了一些限製驛站的法令。公元1397年,駙馬歐陽倫擅自動用驛館的幾十輛馬車偷運茶葉,被朱元璋得知後,將歐陽倫賜死。正是因為這樣嚴厲的刑法製度,才使得明朝初期出現了“驛遞清樂,而裏甲不擾”的局麵。

到了明中葉以後,由於朝政腐敗,驛館泛濫,再加上中央管理不善,造成各地政府機關不堪重負。一些地方官員乘此機會,四處暴斂驛銀,對驛館小吏敲詐勒索,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為了取悅來往官員,很多驛館還專門設置了樓台亭閣,建造適合四季的美景,導致朝野“清郵傳以疏民困”的呼聲四起,使得明政府曾三次對驛館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

不過,百密總有一疏,一些高官子弟借著家族勢力,在旅途中作威作福,待遇卻不能比出差官員少一分一毫。

[猜你不知道的]

有“海青天”之譽的海瑞在任職淳安知縣期間,有一次,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部長)胡宗憲的兒子途經淳安,因對淳安驛館的簡樸待遇很是不滿,而將負責驛館的人員吊打。

海瑞得知此事後,便下令將胡公子逮捕起來,並且將這種情況上奏給了胡宗憲:“您曾經明確下令不許地方搞特殊接待,現在卻有人明目張膽地冒充您的公子到處招搖撞騙,至此,我特意向您請示該如何處理。”最後,胡宗憲也隻能吃啞巴虧了。

禪讓:不是空穴來風

眾所周知,原始時期便出現了堯舜禹三位賢明帝王。據說,他們的“禪讓”的方式實現了政權更迭,堯將帝位傳給舜,舜又禪讓給了禹。

禪讓,從古至今就有很多的爭議,甚至有的人認為這隻是一個傳說,或許根本就沒有真實性可信。不過現在看來,禪讓的事件應該真實存在,並不是空穴來風。關鍵在於,後世人是怎樣對待這個禪讓事實的。不管現在科技多麼發達,我們都無法重新回到堯舜禹的時代,去證明事實的真實與否。在這裏,也隻能憑借保存下來的資料,進行簡單的梳理。

堯,是帝嚳的兒子,黃帝的五世孫。據說,堯繼位之後,將平陽做為都城。堯的性格比較仁慈,聰慧異常,每天勤於政事,將部落治理得井井有條。

堯作為部落的最高首領,為人平易近人,並沒有一絲一毫的傲慢驕橫。他生活儉樸,和普通人一樣住在茅草屋裏,吃著粗茶淡飯,夏天穿粗麻衣,冬天也隻是披一件鹿皮禦寒。正是因為這樣,部落的百姓對他都十分擁戴。

到了晚年,堯已經在挑選自己的繼承人。有一個人向他推薦自己的兒子丹朱,而堯卻認為丹朱頑劣不堪,不適合做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堯又召集官員召開會議,討論部落繼承人的問題。會上,四嶽向堯舉薦一名民間人士,叫作舜,並稱讚他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

於是,堯便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許配給舜,想用這種方法來查探舜的德行。德行考核通過後,堯特意讓舜參加政治,文化,外交和農工等事務,舜的表現更是讓堯大為驚喜。經過三年的考驗,堯最終將帝位禪讓給舜。

[猜你不知道的]

堯帝曾經去拜見一位名叫子州支父的人,和他談論一番之後,堯認為子州支父可以擔負起整個天下。子州支父卻說:“天下可以交在我的手上,但是很不巧,我最近患上了幽憂之病,需要治療的時間,所以無法接受。”堯帝聽了之後,也不再勉強,不過,心裏還是十分敬重這個人的。

舜繼位後的那點事兒

相傳,舜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中,雖然是帝顓頊的後人,但是卻五世都為庶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舜的遭遇很不幸,他的父親瞽叟是一個盲人,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去世了。瞽叟後來又娶了一個妻子,並給舜生下了一個弟弟,名象。他的繼母非常囂張霸道,弟弟則是傲慢無禮。舜在這種家庭氛圍中生活得很不快樂,父親,繼母,弟弟更是勾結在一起,企圖將舜置於死地,幸好每次舜都能夠脫離險境。事情過後,舜還當作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對父母一樣孝順有加,對弟弟亦是很友善。如果家人遇到了什麼困難,舜會傾盡所能地給予幫助。這種惡劣的家庭環境,成就了舜的美德和名譽。他的德行,感動了所有人,最後傳至堯帝的耳中,將他列為了自己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