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年詹希元創製了“五輪沙漏”,這是古代非常著名的沙漏。沙池是漏鬥形狀,流沙從裏邊流到沙鬥裏,驅動沙鬥旁邊的初輪,初輪帶動了各級機械齒輪,使得這些齒輪旋轉。最後一級齒輪又帶動中輪,中輪在水平麵上旋轉,它的軸心上有一根指針,這根指針在一個有刻線的儀器圓盤上轉動顯示時刻。這種顯示方法和現代時鍾的表麵結構完全相同,隻不過帶動時針旋轉的動力裝置不同。
另外,詹希元在中輪上添加設置了一個機械撥動裝置,是非常巧妙的構思,這個裝置用來提醒兩個木人,它們站在五輪沙漏上擊鼓報時。每到一刻或整點的時候,兩個木人就會出來擊鼓,報告時間。這種沙漏沒有任何輔助報時的天文儀器,變成獨立的機械性的時鍾結構。
[猜你不知道的]
現代的沙漏製作非常簡單,它已經從報時的功能退化到僅僅作為裝飾品,也許是沙漏在現代被賦予了太多的愛情含義,所以看到沙漏就想到浪漫,沙漏儼然成為愛情的代名詞。
古代的植物染料
中國古代有兩種材料可用於著色,它們分別為礦物顏料和植物染料,不過古代主要的染料是植物染料。古代人很早就知道並且掌握了很多植物染料的性能,在染製時,植物染料裏的色素分子浸入到織物纖維,從而纖維的顏色得到改變,這種通過植物著上的色,經過日曬和水洗,都不會輕易掉落,有的甚至不會脫落,色素和纖維已經融為一體。
我國古代的染色工藝,主要利用植物染料。從周秦的時候開始生產和消費數量相當龐大的植物染料,在明清時期開始大量出口到外國。古代有很多植物染料,光是常用的就數目非常之多,根據各種不同的染料特性,有很多的染色工藝被創造出來:直接染,還原染,媒染,防染等。染料品種繁複多樣,工藝方法數不勝數,所以它們的結合造成了古代印染行業的多樣性,色譜非常豐富,古籍中就記載有幾百種的色譜,尤其是在一種色調中能夠明確分出幾十種相近的顏色,滿足各種需要,但是需要掌握各種染料的配方組合,改變工藝的條件,並且要非常熟練才能達到。
[猜你不知道的]
古代皇帝的黃袍是用植物染料染成的,有這樣一個傳說,皇帝命令江南的織錦世家徐家織造龍袍,但是沒有織龍袍的五色絲技術,恰巧田家有這樣的技術,徐家便與田家結成親家。最終龍袍織成,也成就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
越王勾踐劍不鏽的秘密
經過兩千多年的時間長河,越王勾踐劍被現代考古發現,但劍身卻絲毫看不到鏽斑,而且剛出土的時候,非常鋒利。那麼它曆經千年不生鏽,究竟是什麼原因是呢?專家們告訴我們說,主要是因為這把劍特殊的埋藏環境。
原因之一,越王勾踐劍具有很高的含銅量,大約達到80。~83。,而銅在一般條件下是一種不活潑並且不易鏽蝕的金屬。
原因之二,我們來看一下越王勾踐劍所在的外部環境。越王勾踐的墓葬深深埋在地下數米,而且有兩個棺材套在一起,墓室的周圍有一種白色黏土填塞,質地很是細密,墓室下麵部分更是采用的白膏泥,經過了人工的淘洗,致密性非常好。因為墓坑上部的填土也非常緊實,所以墓室差不多成為密閉的空間,杜絕與外界進行空氣交換。沒有鋼鐵氧化的條件,越王勾踐劍就能保持不鏽。
原因之三,越王勾踐的墓室曾經被地下水長期浸泡,地下水的酸堿性不大,不足以腐蝕劍,而且該墓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漆木器,它們保存情況良好。所以經過地下水的浸泡,使得墓室裏麵的空氣含量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