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病案分析
1.患者因天熱起病,其發熱症狀明顯,故宜用溫病衛氣營血辨證。風溫之邪外襲於表,衛陽被遏,故見發熱重,惡寒輕,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風熱上擾,肺氣失宣,故見微咳,咽痛,口幹,麵紅;風性開泄,熱性升散,故有汗出。辨證是衛分證。
氣分證
知識點:氣分證
(一)單選題1.B 2.B 3.E 4.B 5.B 6.E
(二)雙選題1.CD
(三)多選題1.ABCD 2.ABCDE 3.BCD 4.ABCE 5.BCDE
(四)名詞解釋
1.氣分證候是指溫熱病邪內入髒腑,正盛邪實,正邪劇爭,陽熱亢盛的證候。
2.衛分證未罷而又兼見氣分證,稱為衛氣同病。
營分證
知識點:營分證
(一)單選題1.B 2.A 3.C 4.A 5.D 6.D 7.E 8.D
(二)多選題1.ABE 2.ABCDE
(三)是非題
1.×身熱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是營分證的常見症狀。
(四)名詞解釋
1.氣分證尚存,又出現營分證,稱為氣營兩燔。
血分證
知識點:血分證
(一)單選題1.A 2.A 3.D 4.E
(二)雙選題1.CD
(三)多選題1.ADE 2.ABCE 3.ACDE
(四)是非題1.×血分證以耗血、動血、動風、耗陰為其特征。
(五)問答題
1.血分證的臨床表現為:身熱夜甚,躁擾不寧,甚或神昏譫語,斑疹顯露,色紫黑;或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質深絳,脈細數;或見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目睛上視,牙關緊閉,脈弦數;或見手足蠕動等;或見持續低熱,暮熱早涼,五心煩熱,神疲欲寐,耳聾,形瘦,脈虛細。
(六)病案分析
1.患者之病起於外感,發熱症狀十分顯著,故宜用溫病衛氣營血辨證。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狀是高熱不退、煩躁、譫語、脈細數等熱入血分的表現以及鼻出血、痰血、斑疹顯露、舌質深絳等血熱妄行的表現。辨證是血分證(血熱證)。
2.患者診斷為乙型腦炎,且出現高熱、神昏等症狀,故宜用溫熱病之衛氣營血辨證。患者高熱、神昏、嘔吐8天,血分熾熱,陰液耗傷,故雖治後熱退神清,但精氣嚴重耗傷,邪少虛多,故見精神疲乏,形體消瘦,便結尿黃;陰虛火旺,則舌絳無苔,脈細數無力;陰精虧損,肝筋失養,虛風內動,則手足顫動。辨證是血分證(陰虛動風證)。
二、衛氣營血證的傳變
知識點:衛氣營血證的傳變
(一)單選題1.C
(二)雙選題1.BC
(三)多選題1.ACE 2.ABCDE
(四)是非題1.對2.對
(五)名詞解釋
1.逆傳是指邪入衛分後,不經過氣分階段而直接深入營、血分。
2.衛氣營血辨證是清代葉天士創立的一種以診察外感溫熱病的辨證方法,將外感溫病發展傳變歸類為衛分證、氣分證、營分證、血分證四類,用以說明病位的淺深、病情的輕重和傳變的規律,並指導臨床治療。
3.氣分證不解,邪熱傳入營分,或由衛分證直接傳入營分而成,稱為逆傳心包證。
(六)問答題
1.衛氣營血證的傳變形式:①順傳:病變從衛分開始,依次傳入氣分、營分、血分,體現了病邪由表入裏,由淺入深,步步深入;即病情由輕而重,由實致虛的傳變過程;②逆傳:邪入衛分後,不經過氣分階段而直接深入營、血分,提示病情更加急劇、重篤。此外,溫病的傳變也有不按上述規律傳變的,病情重篤凶險者,如氣營同病、氣血兩燔。
2.衛氣營血辨證是清代醫家葉天士借用衛氣營血的概念來概括外感溫熱病整個病程發展演變的一種辨證方法。其意義是以衛、氣、營、血分別代表著溫熱病發展過程中四類不同的證候類型,也標誌著病邪淺深、病情輕重的不同層次及傳變規律,並以此作為臨床立法處方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