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其他人獸共患傳染病(2)(1 / 1)

(2)肺腸炎型:本型主要見於6月齡以前的犢牛,仔豬也常發生。病畜主要表現抑鬱,腹瀉,發熱,鼻流漿液性、黏性分泌物,流淚,以後出現咳嗽和支氣管肺炎。仔豬常並發胸膜炎或心包炎。

(3)關節炎型:常發生多發性關節炎,主要發生於羔羊。病羔一肢甚至四肢跛行,患病關節有痛感。發病率一般為30%左右,高者可達80%以上。如隔離和飼養條件較好,病死率低,病程2~4周。犢牛也常發病。

(4)結膜炎型:又稱濾泡性結膜炎,主要發生於綿羊,尤其是肥育羔和哺乳羔。病羊的一眼或雙眼均可患病,眼結膜充血、水腫,大量流淚,然後角膜發生不同程度的渾濁,形成血管翳。有的甚至發生潰瘍和穿孔。肥育場羔羊的發病率可達90%,但不引起死亡。病程一般為6~10天,但伴發角膜潰瘍者,病程可長達數周。

(5)腦脊髓炎型:又名伯斯病,主要發生於牛,尤以2歲以下的牛最易感。其特征為腦炎、纖維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病牛主要表現為神經症狀、流涎和咳嗽,有的病牛有鼻液和腹瀉。有臨診症狀的病牛約有30%死亡,但因存在著許多輕症和隱性病例,病死率實際上是比較低的。斷奶仔豬也曾出現過類似症狀,病死率可達20%~60%。

五、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臨診特征和病理變化僅能懷疑為本病,確診需進行病原分離鑒定和血清學試驗,在嚴重感染病例,如綿羊地方性流產的子宮子葉,其塗片用馬夏維洛法、卡斯坦萘達法或姬姆薩法染色、鏡檢即可確診。對於其他大多數可疑病例,必須采用病原分離鑒定或血清學試驗才能確診。

病料最好直接接種於BGM、VERO、McCoy或L細胞進行培養,在適宜時間通過直接免疫熒光染色或其他適宜的染色技術,檢查細胞培養物內的衣原體。單克隆抗體為檢查衣原體的特異性方法。衣原體DNA分析法對區別反芻動物衣原體與鸚鵡衣原體是唯一方法。檢測衣原體抗體的標準血清學方法是補體結合試驗,也可進行血清中和試驗、毒素中和試驗和空斑減數試驗。間接血凝試驗、免疫熒光試驗、ELISA等近來已用於本病的診斷。

六、治療

病人須臥床休息,必要時輸氧及鎮咳。首選藥物是四環素,其次是紅黴素。用藥劑量要大(四環素每天2~3g,分4次服),療程要長(退熱後至少再用10天),否則易複發和長期帶毒。根據病情,適當進行支持治療和對症治療。動物所用抗生素與人相同。

七、防控

(1)加強檢疫,防止病禽、病鳥、病畜及帶毒動物的輸入;對已感染的動物要視病情輕重予以撲殺或隔離治療,被汙染的場所必須徹底消毒。

(2)急性發熱期的本病病人應進行隔離治療;與之接觸的醫護人員、實驗室工作人員應注意個人防護;家禽飼養管理人員和養鳥者在清掃禽舍和鳥籠時應戴口罩,屠宰人員在宰殺家禽時應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感染。

(3)羊、牛、豬和貓可用疫苗預防,但人、禽尚無商品化的衣原體疫苗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