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人獸共患寄生蟲病(3)(2 / 2)

四、診斷

1.病原分離與鑒定技術病原學檢查,主要取腦脊液鏡檢可能找到第四或第五期幼蟲。同時可進行一些輔助檢查,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增加,嗜酸性粒細胞輕至中度增多,這是此病的主要特點之一。腦脊液:腦脊液壓力增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蛋白升高,糖、氯化物可輕度降低或正常,極少數病例可檢測到幼蟲或成蟲。頭部CT及MRI:可發現組織中有斑片狀改變,有人認為MRI發現長條形強化病灶是本病的特征。胸部CT:檢查肺組織中常有小結節病灶,周圍呈玻璃樣浸潤性改變。此檢查無特異性。腦電圖檢查:基本節律α波變慢,腦電圖異常程度與顱壓及血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呈正相關。

2.免疫學檢測技術

(1)免疫熒光檢測:包括間接免疫熒光法(IFAT)、溴化氰間接熒光抗體檢測法(CNBrIFAT)和直接熒光抗體法(DFAT),具有較高特異性和敏感性。

(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使用純化的抗原,加上微量測定法和自動分析儀,ELISA對診斷本病將有較大價值,特別是在流行區應用。

(3)免疫酶染色試驗:IEST方法由於抗原製備方法簡單,抗原較穩定,結果易觀察,可長期保存,並且在感染早期就能測出抗體,因此,IEST可作為輔助診斷法。

五、防控

1.治療大多數病人預後良好,經一定時間後可自愈。可采用驅蟲、對症及支持療法。阿苯達唑(丙硫咪唑)20mg/(kg·d)(體重超過60kg者按60kg計算),分3次服用,連服7天。顱壓高者靜脈滴注甘露醇,並根據病情決定用藥次數;可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病情較輕者亦可口服,劑量根據病情而定;頭痛嚴重者可給予鎮痛藥;可酌情給予神經營養藥物;間斷、低流量吸氧。

其他哺乳動物感染後可用常用驅線蟲藥進行驅蟲治療,如阿苯達唑、左旋咪唑等。

2.預防主要是通過教育與宣傳,改變生吃或半生吃動物性食物的習慣和提高衛生水平。對人的預防措施:①不吃生的或半生的中間宿主,不吃生菜,不喝生水。②滅鼠,以消滅傳染源對預防本病有重要意義。③實驗證明,幼蟲可經損傷或完整皮膚侵入動物,所以應預防工作人員在加工螺螄過程中受感染。④搞好科普宣傳,讓老百姓了解疾病的傳播途徑和危害,自覺維護自身的健康是作好防治工作的關鍵。當人出現可疑症狀,並有生吃或半生吃傳播媒介的曆史,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吃或半生吃某些肉食品或小動物成為部分地區的時尚,再加上某些地區有吃生的習慣,導致一些通過肉食品或小動物傳播的疾病得以發生或蔓延。而許多人類疾病或人獸共患疾病是通過這些小動物或肉食品傳播的,如多種螺類和淡水魚、蝦不僅可以傳播廣州管圓線蟲,還可以傳播多種其他病原,如華支睾吸蟲、肝片吸蟲、薑片吸蟲等多種寄生蟲,這些疾病嚴重危害人和動物的健康。迄今為止,人們對某些疾病的傳播途徑尚不清楚。所以禁止生食、半生食以及搞好飲食衛生是防止類似“福壽螺事件”再次發生的最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