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想請教石山,不喜歡魯迅是你的權利,安知中小學生就一定和你一樣不喜歡呢?中小學語文教科書在現代文學中不選魯迅,還有什麼作家更值得入選?永遠讓中小學生在荷花蕩、荷塘月色和槳聲燈影的秦淮河裏捉迷藏嗎?
照你這麼說,中學課本上該全選魯迅的作品,什麼孫犁(你說是荷花蕩,我理解該是荷花澱)、朱自清、俞平伯,統統都該剔除淨盡。
我做那樣的統計,是真的查了書,說那樣的感受,是我當過多年中學語文教員的切身體會;我就是再蠢,也不敢說我代表了中國的全體中小學生。我若說了這話,你用上麵的駁斥法,隻要舉出一個小學生喜歡魯迅,就可駁得我體無完膚。隻是我要問一下元寶,你怎麼知道中小學生和你一樣喜歡魯迅呢?“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也?”你不說我也知道,你篤定會這樣回答,“如果中小學生不喜歡魯迅,怎麼中小學課本上會有那麼多魯迅作品”?
以上說的是你的道理。
這些,實際上我都不在意,我在意的是,能不能從你這兒學上點什麼。你是當今的博士,我不過是個過了氣的老大學生——我上大學的時候,你大概小學還沒畢業吧。我是真心想從你這兒得到點什麼,或是受到點什麼啟示,豐富我殘缺的知識,開啟我愚鈍的心智。不知是我不配,還是你不屑?沒有,一點也沒有。有的隻是輕蔑,隻是嗬斥,還有那個讓我摸不著頭腦的“究竟如何”。你就真的一點也不體諒我偌大年紀,還有這樣的求知之心嗎?
你的文章中說到,胡適和魯迅因不同的原因而同樣“深陷於政治”,若要將兩人做個比較,必須充分尊重他們的差異,才能就其相同點來比較。我得承認,你說的在理,直可說是高言讜論,讓我心折服。我趕緊往下看,看胡、魯在同一事項上有著怎樣的差異,又有著怎樣的相同。你不說,隻說這正是韓石山所忽略的。為了說明我是怎樣的忽略,你用了一連串的反問,為了讓讀者看出你的反問多麼咄咄逼人,我且將它們按詩句的形式排列如下:
胡適、魯迅和自由主義及其文化淵源的關係究竟如何?
二人和當時國民黨政府以及反對黨的關係究竟如何?
胡適的包括言論在內的政治操作究竟如何?
魯迅通過文學甚至局限於文學的政治操作究竟如何?
我承認,你說的這些,我不是忽略了,是真的不懂。我不懂你懂,你懂就好好地給我往清楚裏說,你說清楚了我就懂了,可你又不往清楚裏說,隻是一個勁兒地問“究竟如何”。究竟如何得你說,我要是能說出來,還會把書寫成這個樣子嗎?
這些,也都不算什麼,你沒有這個義務嘛。你的博士生那麼多,自家的事兒還顧不過來,哪有閑情教我這樣的老朽。你不能因為要駁斥,就一切立論都和我的倒著來,擰著來。我說胡適身上民主自由的成分多些,你說,不,還是魯迅的多:
胡適在留學期間認真研究過美國的民主政體,但他對西方民主的文化淵源及其現實處境並無係統深入的研究,他固然可以代表中國現代自由主義思想的一個高峰,但自由主義思想絕不能到胡適為止;魯迅雖然不讚同胡適的自由主義政治言論,但魯迅的思想行為中並非沒有可以與自由主義相通之處。早期魯迅甚至對西方議會民主的弊端以及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淵源有過相當深入的了解。這些學術界的共識是值得注意的。
讀了你的這段話,我隻能得出結論,胡適雖說在美國多年,但他對西方民主的文化淵源並無係統深入的研究。魯迅雖說沒去過西方,隻在清末留日幾年,他對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淵源卻有著相當深入的了解。胡適是中國現代自由主義思想的一個高峰,而比這個高峰還要高的高峰則是魯迅。
元寶,我就是再無知,能信這號鬼話嗎?不信你把你這套說辭,說給你的學生們聽聽,看他們誰會信你的這號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