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篇 自我完善之“愚”學2(1 / 3)

就在臨終前百日,曹操以泄露機密、交結諸侯為借口殺了楊修。

優勢與憂患

要正確利用自己的優勢,恃才傲物是許多人失敗的原因。

有一天,三個旅行者不約而同地住進了同一家旅店。第二天,天氣有些陰沉,看樣子是要下雨了。早上出門的時候,一個旅行者帶著一把傘,另一個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而第三個旅行者什麼也沒拿。

奇怪的是晚上歸來的時候,拿傘的旅行者淋得渾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滿身是傷,而第三個旅行者卻安然無恙。三個旅行者很想探究造成如此狀況的原因。

於是,拿傘的旅行者說:“當大雨來到的時候,我因為有了傘,就大膽地在雨中行走,卻不知怎麼淋濕了;當我走在泥濘坎坷的路上時,我因為沒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細,專揀平穩的地方走,所以就沒摔傷。”

拿拐杖的說:“當大雨來臨的時候,我因為沒有帶傘,便挑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沒有淋濕;當我走在泥濘坎坷的路上時,我便用拐杖拄著走,卻不知為什麼常常跌跤。”

第三個旅行者聽後笑著說:“當大雨來時我躲著走,當路不好走時,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沒有淋濕也沒有跌傷。現在你們應該知道了吧,造成這種狀況的正是由於你們太依賴自己的優勢,認為有了優勢便可以高枕無憂了。”

十六、多做打算細微之處防生變

明朝丞相胡惟庸是個很會用權的丞相,自從總理中書省後,內外諸司有什麼奏章,必須先經他審看,若有牽涉到自己的奏章,他就藏匿起來不報告給明太祖。於是,文武大臣有失職的人,都先到胡惟庸那裏送禮,這樣就可以得到開脫,胡惟庸身邊迅速集聚起一股勢力。胡惟庸當初被召為太常卿是因為李善長的推薦,所以他同李善長關係密切,而且還與李善長的弟弟太仆寺丞李存義結為親家。所以胡惟庸生殺黜陟,朝廷中無人敢言。

有一次,胡惟庸的家人仗勢欺人,竟然毆打了地方上的小官吏。事情告到明太祖那裏,明太祖大怒,將胡惟庸的家人殺了,還把胡惟庸找來責問。胡惟庸推脫自己並不知道家人毆打地方官的事。明太祖還追問劉基病重後的一些情況,胡惟庸搪塞過去之後,心裏不無擔心:“皇上是不信任自己了,皇上連勳臣都會殺,說不定哪天也會找個由頭殺了自己。與其等死,不如先做準備,不能束手待斃。”

當時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曾犯法,明太祖斥罵他們。胡惟庸是朝中紅人,二人便到胡惟庸府上來求情。胡惟庸屏去左右後,對他二人說:“你們平時所作所為太不檢點,一旦事發,可就討厭了。”二人非常惶恐。胡惟庸乃同他們商議謀反的事,要他們在外收集軍馬。胡惟庸還同禦史陳寧一起暗中物色拉攏軍隊裏的將領,同時通過親家李存義去探聽李善長的意見。

李善長以自己年老為由拒絕加入,但也沒有告發他們的陰謀。胡惟庸還派遣明州衛指揮林賢下海招用倭兵,又遣元朝的舊臣封績修書稱臣於元朝嗣君,請兵為外應。

一切都計劃妥當,不料此時發生了一件意外事,胡惟庸的兒子坐車出外被摔死在車下,胡惟庸一怒之下,殺了趕車的車夫。此事傳到明太祖耳朵裏,明太祖十分生氣說:“殺人者要償命!”胡惟庸害怕了,乃與陳寧、塗節等人商議提前謀反,並暗中派人通知四方心腹。

洪武十三年正月初五,胡惟庸向明太祖報告說,家中宅院裏有口井湧出竹筍,奇異非常,邀明太祖前去觀看。明太祖很有興趣地答應了,乘車出西華門奔胡惟庸府第。正在此時,內使雲奇擋道勒馬,因為氣急,一時說不清什麼,明太祖見有人擋道,大怒,令左右捶打。雲奇右臂被打斷,仍指著胡惟庸府的方向不肯縮回。明太祖覺得奇怪,便下車登城觀看,才看到胡惟庸府第有不少兵甲,於是趕緊派侍衛軍前去掠捕。胡惟庸遂以謀反罪名被殺,僚屬羽黨被殺的達15000人。

不久,有人揭發說,胡惟庸謀反事,曾經征得李善長的同意。明太祖大怒,於是下令將李善長並其妻女弟侄家人七十餘人都斬首。李善長死後第二年,有人上書為李善長辯白,明太祖未加理會。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說:“我大哥的醫術最好,二哥的醫術次之,我最差。”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扁鵲答說:“我大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隻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隻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隻及於本鄉裏。而我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文王說:“你說得好極了。”事後控製不如事中控製,事中控製不如事前控製。也就是說在我們想做一件事情之前最好是多想想這件事情的可行性,對事情的整體有個計劃,莫等亡羊補牢。

十七、潛藏蟄伏不露行跡

劉備在沒有得到蜀中之前,曾經投靠曹操。在曹操麵前,劉備竭力裝出無所事事的樣子,每天在菜園中澆水種菜,鋤地鬆土。因為劉備知道曹操是一世奸雄,是不能容忍能與他競爭的英雄存在的,隻有表現出胸無大誌的樣子,才有可能不引起曹操的注意,以便積蓄力量,創建霸業。

一天劉備正像往常一樣在園中澆菜,許褚、張遼便奉曹操之命來請他。劉備對曹操一直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但既來請,又無法推辭,隻好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曹操挽著劉備的手走進後花園,在一個小亭子中坐下,兩人一邊吃青梅,一邊喝酒。曹操請劉備,也是有一定目的的。他聽說劉備每天澆菜鋤地,但不知虛實如何。這次請來,也想在言談話語中,窺測一下劉備的真意。

酒酣耳熱的時候,曹操問劉備:“當今天下,誰能稱得上是英雄?”劉備雖然表麵上推杯換盞,淺酌低飲,無拘無束,實際上心裏忐忑不安。因為他也洞察到曹操青梅煮酒的用意,生怕自己露出什麼破綻來,因此處處謹慎小心。聽曹操一問,劉備便小心翼翼地試著回答:“淮南袁術,兵精糧足,猛將如雲,可以算是個英雄人物了。”曹操對此嗤之以鼻:“袁術不過是墳中的一塊枯骨,稱不上是什麼英雄!”劉備又接著試探著說:“河北袁紹,地位高貴,門生部屬遍布天下,他在冀州,謀士武將如雲,像他這樣的,可以算作是英雄了吧!”曹操不屑一顧:“袁紹表麵上看起來厲害,卻心胸狹窄,沒有膽量,雖然足智多謀,但在緊要關頭往往猶豫不決,以至錯過時機。看到一點小利就不要性命,想幹大事卻又怕擔風險。這種人絕不是英雄!”劉備接著說:“劉表在荊州,和七位名士結交為友,時人稱為‘江夏八駿’,他可以稱作英雄吧!”曹操鄙夷地說:“劉表徒有虛名而已,算不上什麼英雄!”劉備又舉出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這些人,曹操禁不住拍手大笑道:“這都是些小人物,談得上是什麼英雄啊!”曹操接著對劉備說:“所謂英雄,就是要胸懷大誌,腹藏良謀,要誌在吞吐天地,要謀能包藏宇宙,這樣的人才能算是英雄!”他手指劉備和自己:“當今天下可稱作英雄的,隻有你和我兩人啊!”劉備一見心中之誌被曹操看破,嚇得心中一震,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他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恰在這時候,天中劃過一道閃電,接著又是一聲驚雷。劉備立刻抓住這個時機來掩飾自己,彎腰拾起筷子,笑著說:“這雷的威力太大了!”曹操有些驚疑:“英雄好漢還怕打雷嗎?”劉備坦然一笑:“孔子說過,君子聞迅雷風烈必變色。我小小的劉備,當然對天也是很敬畏的啊!”這一番話語說得天衣無縫,輕巧自然地就把舉止的失態掩飾了過去。假如劉備說得不是這麼巧妙周密,曹操一定認為劉備是心虛才嚇掉了筷子,那劉備的內心就會被曹操窺到,到那時,曹操還能容忍一個敢與自己爭雄的人存在嗎?

十八、明哲保身多思正道

呂不韋奇貨可居,經過多方努力,終於擁子楚為王,自己當上了秦國的宰相,名譽、地位、金錢樣樣都有了。這筆生意實在做得得心應手。然而,也有不盡如人意的事,那就是自己的愛姬已成為當今的王後,她是否還不忘舊情呢?呂不韋想得多苦啊!恰好莊襄王登基後的第三年,就害了重病,呂不韋進宮探病,便趁此機會給王後寫了一封長長的情書,追憶了往日的恩愛,表述著自己望月傷懷的情意。不料,這封信果然勾起了趙王後的舊情。不久,莊襄王病死了,呂不韋立即扶太子嬴政登基,他就是後來的秦始皇。這時的秦王嬴政年僅13歲,事無大小皆決於趙太後和相國。從此,呂不韋便得以商量“國事”為名,經常出入甘泉宮,與太後重溫舊夢,像夫妻一般親密,太後命秦王嬴政尊呂不韋為“仲父”。

又過了六七年,秦王嬴政已經是20歲左右的青年人了。他身高八尺,質性聰穎,氣誌超邁,英明過人,每事能自作主張,不全由太後和呂不韋擺布了,而且秦王嬴政對他們之間的私事也知道得不少,這尤使呂不韋提心吊膽。他憂慮自己和太後的曖昧關係,遲早會被秦王知道,等到事情敗露,那一切就完了。但這時的太後,淫心愈熾,不時召他進宮幽會,他又不便拒絕,怎麼辦呢?他得趕快想出一個脫身之計來。“代呂”的故事發生了。

呂不韋打聽到市井中有一個叫嫪毐的流氓,許多淫婦爭相與之私通。於是,呂不韋把他扮作太監,幫他混進宮去。原來,按照原來的禮製,男子在進宮之前,必須把生殖器用毒藥腐蝕掉或是切割掉,成為太監,才能出入宮禁,以免和妃子宮女私通,亂了龍種。呂不韋為了給太後送個麵,是不能切掉生殖器的。他用重賄買通了主管宮刑的官吏,假造了證明,讓嫪毐拔去胡須,拔去眉毛,塗上脂粉,扮成太監,送給了太後。

嫪毐十分善於逢迎太後,不久就同太後打得火熱,因太後執政,大權也就漸漸地落到了嫪毐的手裏。時間長了,情義暗生,太後與嫪毐竟似結發夫妻,居然還生了兩個兒子。他們看著自己生的兩個兒子,越想越為他們的前途命運擔心。

嫪毐與太後情濃之際,也顧不了許多,準備在一定的時機,廢了嬴政,立他的兒子做國君。誰知這些密謀竟因一時疏忽而被查出。一次嫪毐酒醉之後與人發生激烈的爭執,他氣憤不過,竟然吠呼:“我是國君的假父,誰敢與我爭執!”這證實了早已傳得沸沸揚揚的宮廷緋聞。那個與嫪毐爭執的人立刻跑去向嬴政報告。當時,嬴政已是21歲的青年了,按古禮已是“弱冠”之年,可以親理朝政了,於是,他就嚴令官吏調查。結果,查出嫪毐並非宦,並經常與太後私通,還生有兩個兒子。因為當時還是太後專權,嬴政一時無法處置這件事。

不久,嬴政按秦國的習慣在雍地舉行加冕典,加冕之後,太後就必須還政給國君。

嫪毐看到,如果嬴政一旦回到鹹陽,他就絕無生望,於是他趁嬴政不在鹹陽之機,盜用秦王和太後的印璽,發兵攻打嬴政。嬴政事先做好準備,故輕而易舉地平定了這場叛亂。嫪毐因兵敗被殺,其餘12名叛亂首犯也被車裂示眾。嬴政還把他的母親遷出鹹陽,放逐到雍地去居祝最虧本的應算呂不韋了,他心機算盡,還是難逃一劫,叛亂平定後,他的所作所為也無法隱瞞,因而被罷相免官,不久就自殺身亡了。

十九、言多必失

蘇東坡不僅才華橫溢,而且為人正直,敢於批評時政的弊病,因而使人側目。不喜歡他的人總想找他的岔子整治他。有一次禦史台的官僚們拿蘇東坡的詩作根據,斷章取義,無限上綱地分析,硬說他諷刺朝廷,誣蔑皇上,把他從湖州刺史任上抓來,下在大牢裏,幾乎殺頭。

經他的弟弟子由和許多好友大力營救,才保住了性命,貶到黃州受管治。迫害並沒有到此結束,以後他繼續受到多次打擊,新賬舊賬一起算,越算越多,被貶謫去的地方也越來越遠。最後竟貶到荒僻遙遠的海南島。長期的磨難使他認識到中央政府裏派係複雜、鬥爭激烈的嚴酷現實。

他在著名的《水調歌頭》一詞裏,曾很有深意地慨歎:“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以後人們常用“高處不勝寒”來形容高層政界裏的不易立足。

蘇東坡敢怒不敢言,便常常以嬉笑詼諧的形式,來曲折地發泄心中的不平之氣。

有一次,大家歡迎他講故事,他當場編了一個新奇故事,說得大家前仰後合。他說:“昨夜,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兩個峨冠博帶的人找我,說海龍王請我去吃飯。我也確實很久沒吃過飽飯了,聽說請吃飯,心中很高興,便衝濤踏浪,跟著他倆到了龍王的水晶宮。水晶宮裏瓊樓玉宇,百寶紛呈。龍王帶一大群臣僚,還有妃嬪出來迎接我。他們說了許多稱讚我的話。滿桌山珍海味,身邊一個美人專給我斟酒。那美人身材窈窕,膚色白嫩,雙目像太液池裏的秋波,一閃一閃地瞅著我,身上散發著香氣,使我神魂顛倒。正在這時,龍王讓我為今日之幸會題詩。我當即援筆揮就,盛讚龍王功德和水晶宮裏的豪華,並頌揚君臣的才學與妃嬪們的豔美。龍王高興極了,誇獎我的文筆,給我賞賜了大量的珍寶。正在我得意的時候,忽然一個丞相模樣的大臣,低聲告訴龍王,說我寫的詩裏有譏諷大王的語氣。龍王一聽大怒吩咐蝦兵蟹將把我趕了出來。我一看這位相公,原來是王八變的。唉!我蘇東坡處處受王八相公的算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