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篇 言語之間4(1 / 3)

當普希金成名以後,一次他住進路邊的一家小旅館,老板的小兒子捧著一本練習本,希望詩人給他簽名。但是因為練習本的那頁有一道四則運算試題,普希金以為小男孩是要求自己給他解答這道題目。於是,他像過去一樣,用筆在算式的等號後麵寫上“0”,並對小男孩說:“小家夥,試試你的運氣如何?”

小男孩很奇怪普希金為什麼看都沒看順手就了個“0”,原因是雖然普希金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但他的數學學得一點也不好。他還是一名小學生時,他發現老師給同學們講解的四則運算例題最終的結果都是“0”。所以,從那以後,無論他解答哪一道數學題,他甚至連題目看都不看一眼,就在等號後麵寫上“0”。

第二天,這位偉大的詩人寫的答案被打了一個鮮紅的叉。

“怎麼會錯呢?它是普希金本人做出來的。”小男孩簡直不相信他的老師。

“我根本就不懂教育,但被你們邀請做名譽校長。普希金也不懂數學,所以讓這個‘0’成為這道題的名譽答案吧。”當這件事被名譽校長謝連科夫將軍知道後,這位又老又瞎的貴族幽默地說道。

鄭莊公掘地見母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熟悉,當初鄭武公娶薑氏,生有兩子,長子就是鄭莊公,因是在睡夢中所生,所以薑氏非常不喜歡他。次子共叔段,生得一表人才,而且“多力善射,武藝高強”,故深得薑氏偏愛。

後來鄭莊公繼位,薑氏與共叔段共謀兵變,企圖篡位,為莊公所破。共叔段自刎而亡,薑氏被逐到潁城,當時鄭莊公曾憤憤地發誓說:“不入黃泉,不與你相見!”意思是說不是死了,我是不會再見你的。哪知就這一句話,使後來的母子相見成了麻煩事。

莊公說了這句話之後,非常後悔。想見母親,但又怕失信丟麵子,常常獨自煩悶。

潁城有個叫潁考叔的人,為人正直,是個孝子。聽說莊公與薑氏的事情,便說:“做母親的雖沒有個母親的樣子,但是當兒子的卻不能不像個兒子。主公這樣做,實在是有違倫理道德啊!”他逮了幾隻鳥,以獻野味為名來見莊公。

待莊公問到鳥時,潁考叔說:“此鳥白天連泰山都看不到,晚上卻能洞察秋毫,它是小處明白,大處糊塗。小時其母哺之,長大了卻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鳥,故捕而食之。”莊公聽後默不作聲。

當時正值下人端上一隻蒸羊來,莊公便與考叔共食。莊公看到考叔隻揀好肉藏於袖內,便問,考叔答道:“小人有老母,因家境貧困,未曾享此厚味,請君允許小人帶回給老母品嚐。”

莊公聽罷,淒然長歎:“你可以盡當兒子的孝心,我雖貴為人君,卻不能像你一樣。”接著就把對母親說的話以及自己的悔意跟考叔講了。

考叔便給莊公出了一個主意:“如果能掘地見泉,建一地下室,你們母子相見,不就可以避免世人說你違背誓言了嗎?”

其後,莊公母子方才得以相見。

像莊公這種因怕丟了麵子,而不敢更改自己說過的話的做法,可以說不是虛偽、就是愚笨。這種“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所謂麵子,實在是沒有必要。這個故事妙就妙在潁考叔的主意出得好,既成全了莊公母子,又為莊公找到了一個台階。

世間有一些丟人現眼的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眾目睽睽之間,遮也遮不住,瞞也瞞不了。這怎麼辦呢?最滑頭的辦法是,為自己的行為作一番“合理”的解釋,尋個說法,找個台階自己下。如果理由、借口找得好,那麼不但能把醜事、羞事、尷尬事遮掩過去,而且還能使自己臉上增光,把不利局麵變為有利局麵,把羞恥變為光彩。

素有東北王之稱的張作霖雖然出身草莽,卻粗中有細,常常急中生智,突發奇招,使本來糟透了的事態轉敗為勝。

有一次,張作霖出席名流集會。席上不乏文人墨客和附庸風雅的人,而張作霖正襟端坐很少說話。席間,有幾個外國人突然聲稱,久聞張大帥文武雙全,請即席賞幅字畫。張作霖明知這是故意刁難,但在大庭廣眾之中,“盛情”難卻,就滿口應允,吩咐筆墨侍候。

這時席上的目光全都集中到張作霖身上,而那幾個人更是掩飾不住譏諷的笑容。隻見張作霖瀟灑地走到桌案前,在滿幅宣紙上,大筆揮寫了一個“虎”字,左右端詳了一下,倒也勻稱。然後得意地落款“張作霖手黑”,按上朱印,躊躇滿誌地擲筆而起。

那幾個人麵對題字,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由得麵麵相覷。其他在場的人也是莫名其妙,不知何意。

還是機敏的隨侍秘書一眼發現了紕漏,“手墨”(親手書寫的文字)怎麼成了“手黑”?他連忙貼近張作霖身邊低語:“大帥,您寫的‘墨’字下麵少了‘土’,‘手墨’寫成了‘手黑’”。張作霖一瞧,不由得一愣,怎麼把“墨”寫成了“黑”啦?如果當眾更正,豈不大煞風景?還要留下笑柄。

這時全場一片寂靜。隻見張作霖眉梢一動,計上心來,故意大聲嗬斥秘書道:“我還不曉得‘墨’字下麵有個‘土’?因為這不是本國人要的東西,不能帶土,這叫寸土不讓!”語音剛落,立即贏得滿堂喝彩。

那幾個外國浪人這才領悟出意思來,越想越沒趣,又不便發作,隻好悻悻退場了。

(四)自嘲解難堪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一次與客人談話時,他脾氣暴躁的太太忽然跑進來,大罵了蘇格拉底一陣之後,又拿來一桶水往蘇格拉底頭上一潑,把他全身都弄濕了。蘇格拉底笑了笑,對客人說:“我就知道,打雷之後,接著一定會下雨的。”本來很難堪的場麵,由於蘇格拉底的幽默,也就一笑了之了。

“自嘲”,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嘲諷自己。也許有人會說:“每個人都喜歡被人讚美,不喜歡被人嘲諷。所以,又有誰會自嘲呢?”殊不知,在現實生活中,適時適度地“自嘲”不但可以遮羞,反過來還會收到妙趣橫生、意味深長的效果,為自己掙得更大的麵子。

抗戰勝利後,張大千從上海返回四川老家。行前好友設宴為他餞行,並特邀梅蘭芳等人作陪。宴會伊始,大家請張大千坐首座。張說:“梅先生是君子,應坐首座;我是小人,應陪末座。”梅蘭芳和眾人都不解其意。張大千解釋說:“不是有句話‘君子動口,小人動手’嗎?梅先生唱戲是動口,我作畫是動手,我理該請梅先生坐首座。”滿堂來賓為之大笑,並請他倆並排坐首座。張大千自嘲為“小人”,好似自貶,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這既表現了張大千的豁達胸懷和謙虛美德,又製造了寬鬆和諧的交談氛圍。

某人要出國進修,他的妻子半開玩笑地說:“你到那個花花世界,說不定會看上別的女人呢!”他笑道:“你瞧瞧我這副尊容,瓦刀臉、螳螂腰、羅圈腿,站在路上怕是人家眼角都不撩呢!”一句話把妻子逗樂了。人人忌諱提自己長相上的缺陷,可這位丈夫卻能夠接受自己的先天不足,並不在意揭“醜”。這樣的“自嘲”體現了一種瀟灑情態和人生智慧,這樣的“自嘲”比一本正經地向妻子發誓決不拈花惹草,其效果不是更好嗎?此時他在其妻眼裏,一定變得又美又可愛。

在社交中,當你陷入尷尬的境地時,借助“自嘲”往往能使你從中體麵地脫身。在某俱樂部舉行的一次盛宴招待會上,服務員倒酒時,不慎將啤酒灑到一位賓客那光亮的禿頭上。服務員嚇得手足失措,全場人目瞪口呆。這位賓客卻微笑地說:“老弟,你以為這種治療方法會有效嗎?”在場的人聞聲大笑,尷尬局麵即刻被打破了。這位賓客借助“自嘲”,既展示了自己的大度胸懷,又維護了自我尊嚴,消除了恥辱感。

由此可見,適時適度地“自嘲”,不失為一種良好修養、一種充滿魅力的交際技巧。“自嘲”,能製造寬鬆和諧的交談氣氛;“自嘲”,能使自己活得輕鬆灑脫,使人感到你的可愛和人情味,從而改變對你的看法;“自嘲”,有時還能更有效地維護麵子,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

當然,“自嘲”必須適“時”適“度”,以玩世不恭的態度,或不分時間、場合濫用“自嘲”,或者指桑罵槐、含沙射影地“自嘲”,都是不可取的。

(五)妙語除尷尬

有一回,老詩人嚴陣和青年女作家鐵凝等訪問美國。一次,去參觀一所博物館,開館時間未到,他們便在廣場上散步。恰巧有兩位美國老人在一旁休息,看到中國人來,他們很高興地迎上來交談,說中國人是他們最為敬仰的。其中一位老人為表達這種崇敬的感情,熱烈地擁抱鐵凝,並親吻了一下。鐵凝十分尷尬,不知所措。另一位老人也抱怨那位老人說,中國人不習慣這樣。那位擁抱過鐵凝的老人,像犯了錯誤似的呆立在一邊。嚴陣走上前去,用一句話打破了僵局。他微笑著說:“嗬,尊敬的老先生,你剛才吻的不是鐵凝,而是中國,對吧?”那老人馬上笑道:“對,對!我吻的是鐵凝,也是中國!兩種成分都有。”尷尬的氣氛在笑聲中煙消雲散了。

看來,遮羞有時並不一定是件壞事。遇到尷尬情況,應盡力以新話題、新內容引申轉移,千萬別拘泥一頭,執著不放。那會弄得僵持不下,導致更為難堪的局麵。

在社交中,誰也不可能預料一切。例如,也許你沒想到和你打交道的人是與你有嫌隙的或者是你競爭對手的朋友,也許你沒估計到對方是四川人而不喜歡川菜,也許你突然說錯了話等,這些都是很叫人尷尬的事。這時候,你原來所準備應付的情況全變了,一時免不了有些失態,這種場合下的遮羞是非常 必要的。

一個人的遮羞能力當然是以人生經驗為基礎的,經過多次實踐,必然會變得老練聰明。與此同時,應變能力也反映著一個人的機智和修養。隻有麵子學功底深厚的人才有可能在情況發生變化時化險為夷,化拙為巧,使自己擺脫尷尬境地,並在交際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遮羞,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1.無論出現什麼情況,都能夠保持高度的冷靜,使自己不失態。例如在一次商務交際中,對方在談到價格時突然揭了你這一方的老底,說你給某公司的價格很低,而給他們過高,這實在是太欺負人等。貿易夥伴這樣揭露,是很傷麵子的。如果你不冷靜,情緒過分緊張或者激動,很可能應付不了這個局麵。接下來或者承認事實,或者憤怒爭辯,拚命否認,很可能當時就不歡而散。但是你如果很冷靜,可能會很快找出理由,比如價格低並不保證退換維修,某一方麵沒有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或者在付款形式、供貨期限、質量保險等方麵有不同。反正你總能找出合適的理由來挽救局麵,為自己的行為找到體麵的說法。

2.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能夠“打圓潮,淡化和消解矛盾,給自己和對方找台階,使氣氛由緊張變為輕鬆,由尷尬變為自然。在很多時候,替別人解圍比為自己掩飾更重要,一方麵表示自己對對方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麵也給自己留下了餘地。

3.應學會巧妙地轉移話題和分散別人的注意力。一旦你說錯了話或者做錯了什麼事,除了迅速承認錯誤之外,還要學會巧妙地轉移話題,把別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麵。 比如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轉移目標,把關於人的事扯到某種物體上麵,把令人緊張的話題變成輕鬆的玩笑等。當然,這要進行一些必要的口才和應變能力訓練才能做到。

九、借人威名抬高自己

“借光”不僅是請求幫助的一種謙詞,而且是借助他人的麵子和威名抬高自己,以達到自己目的的一種韜略。

“借光”,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說,是一種心理現象,國外叫做“哈洛效應”。“哈洛”英文為“hallow”,原意是聖像後的光,引申為使某物神聖化。而“哈洛效應”,則是指由於外在力量的影響,使某事物增光添色,就好像聖像頭上的光環,使聖像顯得更為高大更有影響力。

(一)名人效應

現代著名詩人徐誌摩與陸小曼的戀情及婚姻,是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可有誰知道,這樁姻緣實在得之不易。在徐誌摩愛上陸小曼之前,陸小曼已有家室。她的丈夫叫王賡。王賡留過洋,學過哲學,後又畢業於西點軍校,回國後仕途也很順利,與徐誌摩也是好友。王賡因為忙,常常叫徐誌摩去陪陸小曼玩,後來北上,任哈爾濱警察局長,又托請徐誌摩常去看望小曼。接觸多了,相談又非常投機,誌摩與小曼便產生了愛情,終至到了難舍難分的地步。但是,又該如何向王賡表示這層意思、做通他的工作呢?幾方麵都深感為難。

後來,還是徐誌摩的朋友們想出了辦法,他們公推著名畫家劉海粟出麵,請王賡到上海著名的素菜館功德林赴宴。劉海粟果然有膽有識,不僅請了王賡、徐誌摩、陸小曼,還把楊杏佛、李祖法、唐瑛也請了來。這是另一對三角關係,唐瑛如同上海的陸小曼,而楊杏佛與李祖法恰也是好友。此外,還有徐誌摩前妻的胞兄以及陸小曼的父母等人。僅以邀請的客人而論,就是動了一番腦筋。

劉海粟是酒宴主人,他舉杯為大家幸福健康幹杯。接著他他款款而談,講愛情與人生的關係,講自己逃婚和追求自由幸福的親身經曆,講男女結合的基礎是愛情,沒有愛情的婚姻是違反道德的。夫婦之間如果沒有愛情而造成離婚,但離婚後還應當保持正常的友誼。友誼和愛情是不同的範疇,不可混為一談,希望大家都能自由地追求真正的新生活,獲得真正的幸福。

劉海粟一席話說得大家無不動容。徐誌摩前妻的胞兄趁熱打鐵,向大家斟了一杯酒,說:“誌摩與舍妹結婚時,可惜他沒有逃。他與舍妹離婚我們都讚成,舍妹也讚成,雖然她一度很痛苦。但他們離婚後反而產生了友誼。舍妹現在發憤苦學,歸國後準備在中國女界中切實幹一番事業,這不能說不是離婚給她開闊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