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篇 言語之間2(1 / 3)

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周圍有一種特殊現象:許多自己專業內有著卓越的素質修養的仍在最基層的地方工作;而另外學無所長,品性不佳的人卻春風得意,步步高升。他們在老板那裏壓抑著那些品質優秀,踏實能幹,專業能力強的人。於是人們都漸漸地在心理上接受了這種情況。

但是,實際上,處世與交際同踏踏實實地做工作一樣,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正直、善良的人更應該學一點處世技巧。

觀察那些傑出的人,因為總是慷慨大方、毫不遲疑地稱讚別人,所以他們也可以贏得別人慷慨而大方的稱讚。

據心理學家的報告,稱讚別人時,應該遵守下列原則。

(一)不要吝惜你的讚美

如果對方是個女人而她的新帽子很漂亮,你要勇敢地當麵告訴她;如果對方是個男人而他的領帶很漂亮,你也應該勇敢地當麵稱讚他。縱使你在報上看到友人被選為什麼什麼先進,你也應該立即撥電話向他道賀。

像這樣直接當麵稱讚他人的話,也許對方聽了以後,會對它打些折扣,但是這總比你不把它說出來要好。你不可能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使對方感到愉快。所以,即使你的稱讚不可能收到百分之百的效果,也應該毫不遲疑地當麵告訴他。

(二)讚揚對方的長處

對於實在不是很了解事情真相的人,你也應該對他說:“你一定很了解吧!”也就是說,你能夠把他當作知道此事的人,也足以撩撥他的虛榮心,讓他感到高興。每個人都希望被認為是有知識有教養的人,如果你不忘時常用“你真有知識”“你真有能力”“你真有判斷力”,去滿足他這方麵的需求,那你就能很容易地使他對你產生信賴和好感。

曾經有一位催眠專家表示,如果你想催眠一位有教養的人,最重要的秘訣是,在事前不露痕跡地給他這樣的暗示,知識水準愈高的人愈容易被催眠。那麼不管這個人是否真的有教養,他都很容易催眠。因為他為了證明自己是有教養的,會先迫使他自己這麼做。

所以,如果你對那些愛談論政治事務的人說:“像你這樣通曉國際形勢的人,一定對石油問題的發展了然於胸。”那麼,你就能很容易地博得他的好感。

(三)多談對方的優點

譬如說,男人希望被認為強壯,女人希望被認為漂亮。你隻要好好掌握這個原理,並且製造機會稱讚他的強壯或她的美麗,那麼你就可以很容易滿足他的虛榮心,讓他感到無比的高興。

那麼對於根本都不強壯、不漂亮的人,我們該怎麼辦呢?

你可以對不漂亮的女人稱讚她“有智慧”“很善良”“很善解人意”。同樣的,你也可以對不強壯的男人稱讚他“很有能力”“很有見解”“很有個性”。總之,一定有辦法可以找到滿足對方的讚美詞。

(四)多提別人的成就

這是滿足對方虛榮心最好的方法。有些男人對於自己事業的成功感到得意,有些女人對於自己孩子優良的學業成績感到得意。聰明的你就應該在他們這些得意處,好好利用機會加以稱讚。

懂得這些稱讚原則並且善加利用的人,一定會為他的生活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不過你應注意,絕不可以把它和“諂媚、奉承”相混淆。像那些顯而易見、矯情的諂媚,和稱讚是完全不同的。

那麼,稱讚和諂媚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心理學家表示,要防止你的稱讚淪為諂媚,最好的方法就是隻去稱讚他真正的成就。而且,你稱讚時的態度必須非常認真和誠懇。稱讚和諂媚之別就在這裏。

(五)讚美是一劑良方

恭維話有人愛聽,你對人說的恭維話,如果恰如其分、適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興,對你便有好感。最奇怪不過的是,越傲慢的人,越愛聽恭維的話,越喜歡接受別人的恭維。有的人義正詞嚴,說自己不受恭維,願聽批評,其實這隻是他的門麵話。你如果信以為真,毫不客氣地率直批評缺點,他心裏一定大不高興。 表麵上雖然未必有所表示,內心卻是十分不安;對於你的感情,隻有降低,絕不會增進。每個人都有希望,年輕人希望寄於自身,老年人希望寄於子孫。年輕人自以為前途無量,你如果舉出幾點,證明他的將來大有成就,他一定十分高興,引你為知己。你如說他如何了不得,他未必感興趣,至多說明他是將門之子。把他與他的父親一齊稱讚,才配他的胃口。但是老年人則不然,他自己曆盡滄桑,幾十年的光陰,並未曾達到預期的目的。他對自己不複十分相信,不複有十分希望,他所希望的是他的子孫。你如果說他的兒子,無論學問能力都勝過他,真是個可造之才。雖然你是抑父揚子,當麵批評他,他不但不會怪你,反而十分感激你,口頭上雖然連連表示不敢當,內心裏卻認為你是慧眼識英雄。可見說恭維話時對於對方的年齡,應該要特別注意。

對於商人,你如果說他學問好、道德好、清廉自守、安貧樂道。他一定不高興你應該說他才能出眾、手腕靈活,現在紅光滿麵,發財即在眼前,他聽了才高興。對於官吏,你如果說他生財有道,定發大財,他一定不高興。你應該說他為國為民、一身清正,他才聽得高興。對於文人,你如果說,學有根底,筆上生花,思想正確,寧靜淡泊,他聽了一定高興。看他做什麼職業,你說什麼恭維話。

許多偉人都是聽著別人的讚美成長起來的,他們對讚美的用處有著自己獨特的內心體會。一個孩子如果總是得到長輩和他人恰如其的的讚美之辭,那麼他必能按良性方向成長起來。美國前總統林肯在一封信的開頭是這樣寫的:“人人都喜歡讚美的話。”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自幼因為相貌醜陋被周遭婉拒,得不到別人的親近和喜愛,後來才寫了《醜小鴨》來寄托自己的渴求。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經研究後說:“人類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望就是讚美。”所以說人人都需要別人的讚美。

人是世間最自私的動物,每個人最關心的就是自己,關注自己的相貌、能力、名聲、成績以及在人們心中的形象,追求來自方方麵麵的讚美和褒獎。讚美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名聲和將來的發展。因為人的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精神動力。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讚美別人也就是給別人一個麵子,不但給別人以心理上的平衡和個人發展上的動力,自己同時也獲得了別人的認可和支持。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實,喜歡聽別人的讚美是人的天性使然。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分析了人的各種需要及欲望之後,建立起層次結構學說,認為人有從低到高的五種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人際關係需要、尊重和榮譽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儲最原始的需要。人們在生理需要獲得滿足之後,才會涉及其他方麵的需要。

國內一位民營企業老板昔日高考落榜之後非常苦惱,但他的父親並沒有太在意,相反卻喚起他奮發向上的動力。父親對兒子說:“落榜算得了什麼?愛迪生沒上過大學卻成了世上最偉大的發明家;華羅庚初中畢業卻成數學家,在大學裏教學。既然你喜歡電腦,那你就搞電腦維修吧,我支援你一萬元做本錢。”在父親的讚美和支持下,他不斷努力,十年後,一個民營電腦企業迅速發展起來,營業額最高逾一億元。

人的讚美需求貫徹於人的生存和發展的始終,勝過一切靈丹妙藥,可以治愈人的心理上的創傷和生理上的缺憾。對處在失意與挫折之中的人們來說,讚美往往具有人們難以想象的巨大力量。

四、失意之言不可露

每個人都會有失意事,包括事業上的失意、感情上的失意、家庭上的失意。失意事本就是一種痛苦,擱在心裏不找人傾吐更是痛苦。據說,把失意事擺在心裏還會造成心理的疾病,所以找人傾吐也是好的。可是根據麵子大師的經驗,失意事還是不要輕易吐露比較好。

吐露失意事,不管是主動吐露或被動吐露,都有很多負作用。而在這個時候無意中就塑造了自己無能、軟弱的形象。雖然每個人都會有失意事,但如果你在吐露失意事時,別人正在得意,那麼別人會直覺地認為你是個無能或能力不足的人,要不然怎麼會“失意”?嘴巴不說出來,但心裏多少會這樣想。而且失意事一講,有時會因情緒失控而一發不可收拾,造成別人的尷尬,這才是最糟糕的一件事。如果你的失意情緒引來別人的安慰,溫暖固溫暖矣,但你卻因此而變成一個“無助的孩子”,別人的評語是:唉,可憐!有些事情可以說,有些事情不可以說,這其中的分別自己一定要很好地把握。而且失意的時候對別人傾訴,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你所傾訴的對象。當然,你將事情和他說了以後,他會是什麼反應你完全不知道。也許他更會因為這件事情而知道了你的一個痛處,這個痛處完全不在你的控製之中,因為別人已經知道,隨時的發作是事情的發展來決定的。

吐露失意之事更會讓別人對你的印象分數打折扣。很多人的印象分數會比較高。一般來說,自信、堅定的人,他所獲得的印象分數會比較高。如果他是個事業有成的人,那麼更會獲得“尊敬”,這是人性,沒什麼道理好說。如果你的失意讓別人知道了,他們下意識地會在分數表上扣分,本來80分,一下就不及格了。而他們對你的態度也會很自然地轉變,由尊敬、熱情而變的不屑、冷淡。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麼一個簡單而淺顯的道理。每個人深處在社會之中,都有著自己固定的一種形象,或者說是位置。 別人給你的定位更是不同,而且每個人的定位更是不一樣。說出了自己的失意,無形之中會為自己以後的事情帶來很多的麻煩,所以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慎重,以至於絕口不提。把握好自己的語言,與心態尺度和位置距離才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形成社會印象。你的失意事如果說得次數太多,或是經由聽者的傳播,讓你的朋友都知道了,那麼別人會為你貼上一個標簽“失敗者!”當別人談到你時,便會想到這些事。在現實社會裏,失敗者隻能自己創造機會,別人是吝於給你機會的。尤其傳言很可怕,明明小失意也會被傳成大失敗,這都會對你的未來人生造成或大或小的障礙,誰管你是怎麼失意,而失意的實情又是如何呢?在當今社會中,所有的人注重的隻是一個結果,而這個結果會影響以後自己所走的平坦的道路。

但這並不是說“失意事”要悶在心裏,但要談你的失意事必須看時機、對意的時候是人最壓抑的時候,而這個時候的抑鬱會影響自己的心情和狀態。一個合適的宣泄口、模式是擺脫這種心情和狀態的最好的辦法。所以,你隻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對象,也未嚐不可將自己心裏的苦悶傾訴出來。

1.隻能對好朋友說

好朋友知道你的情形,你的堅強、軟弱、優點、缺點他都知道,跟這種朋友說才能“確保安全”,甚至倒在懷裏、肩上大哭一場也無妨。因為與你相識很久的朋友會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幫你排解心裏的心結,撥開自己心裏的陰影。至於初見麵的人、普通朋友,一句也不可說。因為別人完全沒有義務去聽你的這些事情,有的事情甚至會讓人覺得反感。

2.隻能在得意時說

失意時談失意事,別人會認為你是弱者;得意時談失意事,別人會認為你是勇者,並由衷地從心裏湧出對你的“敬意”。而你由失意而得意的曆程,他們甚至還會當成勵誌的教材,這又比一輩子平順得意的人“神氣”了。

還有一種人,必須在此提醒你:有些人專門打落水狗,落井下石。你失意,也正是你最脆弱的時候,碰上這種心存壞意的人,你可能要倒黴了。要知道,欺侮弱者也是人性。所以,碰到失意事,打落牙和血吞吧!

五、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

誰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愉快而充實,但生活中總會有某些不如意的事像幽靈一樣困擾著自己,使自己籠罩在陰影之下:諸如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差距,被迫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學習成績不好或無端受到別人的指責,等等。麵對這些不愉快的事,有些人能夠妥善地處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使自己的心態恢複平靜。有些人則不能好好處理。要麼訴諸憤怒和武力,要麼獨自哀怨歎息,而這些正是損害人們心理健康的大敵。那麼,如何保持愉快而積極的情感,減少或消除消極的情感呢?正確地評價他人和外部事物、愉快的情感應當是對客觀評價態度的情感體驗。相互作用分析心理學家將生活圖式分為四種:“我行——你也行”,“我行——你不行”,“我不行——你也不行”,“我不行——你行”。其中“我行——你也行”是一種能夠持愉快生活的生活圖式,而其他三種都是有問題的。 保持情感適度的兩極性,大喜或大悲對人的健康是有損害的。隻有適度地控製,才能使人努力去實現目標。在快感度、緊張度、激動度和強度上加以調節,就會保持情感的最佳水平。要有恰當的自我評價,與自評價有關的情感影響個人的人際關係。在自我評價時,既要看到自己的優越,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避免沾沾自喜和悲觀失意,從而揚長避短、取長補短,根據自己的能力去調整自己的目標。一般來講,目標應訂在比自己的能力稍高的地方,這樣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充實和愉快。體驗此時此刻的情感生活中,不能回避目前的情感體驗,因為你不能停留在過去,也不能跨越到未來,而是生活在此時此刻。積極體驗此時此刻的情感,是自我實現的顯著特征之一。隻有產生了好或不好的情感體驗,才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調節它。不要逃避自己的成長,人類天性中有一種尋求發展和實現自我的傾向。在成長過程中,逃避知識和逃避責任就會阻礙自我實現。應當善於發現自己的天賦,承擔責任,並發揮自己的潛能。隻有這樣,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養有創意的生活方式。任何領域的創造都有先決條件,且某些先決條件與前麵所談到的“專注於此時此刻”有關。如果你能夠不受任何幹擾地追尋創意性生活方式,就會經常體會到馬斯洛(Maslow)所談到的高峰體驗,生活必將是愉快和充實的。注意培養自己健全的個性,這包括:同他人建立和睦的人際關係;冷靜地反省自己的情感;多接觸新思想,與不同的人交往、交流;適宜地表達情緒;提高自己的獨立性,減少對他人的依賴;勤奮學習,努力工作,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