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2 / 3)

永寧哭著伏在地上,細聲細氣地道:“孫女願回福佑寺為母妃守孝。”

太皇太後臉上木了一下,但永寧說的又正合孝道,她偏也說不出什麼。太後見了忙道:“這丫頭孝順。”然後又對永寧道:“宮中也有佛堂,你想拜佛,宮裏也可以。就安心和我回慈懿宮住罷。”永寧泣不成聲,但最後也還是領旨謝恩了。壽康在一旁看著她哭覺得心亂,隻想讓她住口圖個耳根清淨,見她領旨了便道:“妹妹先下去洗洗臉罷。”

各家貴婦低頭聽到這兒,不由都偷眼看了看壽康,見她雖然臉上無所表示,但眼中卻頗有不耐,均想,還是老老實實別貪心尚主了,這樣一個哭起來沒完,又不得壽康長公主歡心的先帝幼女,恐怕娶回家也是撈不著什麼好處的。

永寧才被宮女帶下去,太監便來傳旨說陛下已經下朝了,正要過來。

內外命婦聞言都知命婦不便麵聖,便一起起身告退。隻留下太皇太後、太後、壽康和後宮一眾女人。

作者有話要說:

☆、二

皇帝在來慈暉宮的路上就聽說敦皇貴太妃薨了,自己那個沒見過幾次的幼妹剛才在慈暉宮哭了一場。皇帝不喜歡敦皇貴太妃,要不是她,自己的父親當年也不至於和祖母起衝突,一場傷寒早早就棄群臣。不過對於這個妹妹,皇帝倒還是同情居多,畢竟先帝崩逝的時候,她也還不到半歲,說到底是無辜的。皇帝決定,如果這個妹妹踏踏實實、不學她母親,就給她指個好人家在京城中嫁了,也算對得起先帝了。

等皇帝興衝衝地到了慈暉宮的時候,永寧已經梳洗過了重新上前麵來回話。

眾人見過禮,皇帝又如往常一般和壽康說了些姐姐禦前免禮之類的話,然後才去看永寧。皇帝對敦皇貴太妃的事兒沒興趣,又是多年來第一次見永寧,所以也找不出什麼話說,聽說永寧是住在慈懿宮的,才憋出一句,“隻管安心住著罷,有什麼需要的和母後說,要不和皇姐說也成。”說罷便想讓永寧退下。

永寧見他冷淡生疏,更是傷心,當下便伏在地上又哀哀地哭了起來。壽康讓她哭得頭疼,但礙於她剛剛喪母實在無法多說,也隻好忍了。皇帝雖沒注意壽康的心思,但也覺得永寧哭得惱人。本來今日大雨,他就覺得天公不作美,十分不悅,好在大朝的時候臣工拿著平叛之事來說,他已高興些了,誰成想來了慈暉宮卻遇見了真的哭喪的……沒法覺得不晦氣。永寧隻是他的庶妹,無幹朝政,他惱了也無需考慮什麼利害,就直接斥責了一句,“這是慈暉宮,你當著皇祖母、母後、朕和長姐,哭的是哪門子的靈?”

這話一出口,就連壽康都是一愣。太後回過神來之後有些不滿,“這畢竟是陛下的幼妹,又是剛剛喪母的,陛下怎麼這麼說她?”

皇帝不悅,但繼母也是母,他也不好頂嘴,便沒說話。壽康看場麵僵住了,忙對太皇太後道:“敦皇貴太妃一薨,宮裏上下也得戴孝,皇祖母看……”太皇太後一聽這個也想起來了,敦皇貴太妃再招她討厭,也是皇貴太妃,地位尊榮,按著規矩,現在這一屋子的人除了皇帝、自己和太後之外,有一個算一個全得戴幾天孝。且這種事兒是規矩,萬沒有省了的道理,太皇太後越想越膩味,擺擺手便對壽康道:“你去安排罷,我這兒的請安這段日子都免了,等除服了再說……永寧也一樣。”

這會兒皇帝也想起來了,壽康的生辰是八月初二,而且今年還是三十的整壽。如果真戴孝,那先前定的那一堆慶祝節目就得撤了,一切從簡。這麼一想也覺得掃興起來。偏偏這時候永寧卻捧出一份聖旨來,“這是皇父留給妃母的遺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