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貴妃又領妃嬪及命婦叩謝長公主恩典,這才起身按品級高低坐了。
“灃兒來姑姑這兒。”壽康看見跟在明皇貴妃身邊的三公主灃兒便笑著招了招手。灃兒今年才三歲,是明皇貴妃唯一的孩子,也是四位公主中生母出身、位分最高的,一向最得壽康歡心。灃兒見壽康叫她,便笑著跑了過去,唬的壽康趕緊讓抱月抱了她過來,唯恐她摔了。灃兒嘟著嘴不樂意,“姑姑,灃兒大了,不會摔的。”壽康笑著抱她坐在自己腿上,“你才多大點兒?走還走不利索就要跑,真摔了就要哭鼻子了。”灃兒見壽康當著這麼多人說她,便有些不好意思,把頭埋到壽康懷裏,“灃兒才不哭呢。”
壽康喜歡她,下頭的妃嬪命婦也便湊趣,一個勁兒的說些吉祥話,誇三公主聰明伶俐、可愛乖巧,直哄的壽康一直笑。傍日和抱月在一邊看著,也覺放心許多。
眾人奉承了一會兒,壽康看到了時候,便帶了眾人去慈懿宮給太後問安,末了再陪了太後一起去慈暉宮給太皇太後請安。
到了慈暉宮,眾人方才坐定,便見一個小太監進來回話。太皇太後問了才知道,原來福佑寺裏的敦皇貴太妃薨了,皇貴太妃之女永寧長公主親自回宮裏報信了。太皇太後木著臉沒說話,眾妃嬪命婦也都知道敦皇貴太妃是太皇太後心裏的刺,連帶著永寧長公主這位先皇幼女也不得祖母的歡心,故而誰也不敢說話,隻是坐在下頭和相熟的人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心中大歎晦氣。
壽康看了看求助地看著她的太後,輕輕歎了口氣,“皇祖母,外頭雨大,不如宣妹妹進來說話罷?”
太皇太後冷哼了一聲,對身邊的宮女點點頭,那宮女便出去請了永寧長公主進來。
先皇一共五個女兒,除了永寧長公主因不大得宮中歡心而被遺忘之外,其餘四人俱已出嫁。周圍的貴婦們有的家中有年紀正好的子弟,此時都不免興起了尚主的心思,便打疊起精神要仔細看看這位長公主——再不受寵畢竟也是陛下的親妹妹呢。
永寧長公主穿著一身孝服進來,太皇太後雖知道這是規矩卻也忍不住要皺眉,再看永寧樣貌頗似其母,柳眉杏眼,身形單薄,便更是存了幾分不喜。壽康看了這個梨花帶雨、看著便十分柔弱的妹妹一眼,也沒說話,隻是低著頭看自己袖口的刺金如意紋。太後卻是個心軟的,見永寧十分可憐便柔聲問了敦皇貴太妃是怎麼去的,是什麼病,又問了她們母女這些年怎麼過的,當聽說福佑寺上下十分照顧她們的時候,太後便念了聲佛,然後轉頭對太皇太後道:“福佑寺上下有心了,母後看,是不是該賞賞?”
出家人慈悲,敦皇貴太妃這樣被宮中遺棄之人也肯善待,太皇太後也有些被觸動,便點點頭,對壽康道:“福佑寺上至主持下至小沙彌都是好的,皇家是該有所表示。你看著辦罷。”
壽康道:“是,出家人是佛祖門徒,不如便為福佑寺各殿的佛菩薩重塑金身,再舍些香油錢,一來是謝上下僧人,二來也是謝佛祖庇佑,國泰民安、戰火已熄。”
太皇太後聽了後半句便笑逐顏開,“很是很是,皇帝平叛如此順利可不正是菩薩保佑麼?”
太後有些擔憂地看了壽康一眼,卻見壽康已低下頭去看不清表情。太皇太後看太後這樣兒,也明白過來,覺得自己這話到底有些不妥,但又不好改口說不是平叛或如何,便有些訕訕的,轉過去又對永寧道:“既然回宮了,就好生住下罷,你就跟著你……”太皇太後說到這兒就頓住了,她本是想把永寧放在昌恩宮,和壽康做個伴兒,但又一看永寧自進慈暉宮就沒停過的眼淚,又覺得這主意不好,恐怕要勾得壽康更難受,便改口道:“……你母後,去慈懿宮住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