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兒發育的特征
描述胎兒發育的特征,以4周為一個孕齡單位。
(一)胚胎
在受精後6周(即妊娠8周)為胚胎,是主要器官結構完成分化的時期。期間主要器官已完成分化。
(二)胎兒
從受精後第7周(即妊娠第9周)起為胎兒,是其各器官進一步發育漸趨成熟的時期。
二、胎兒發育的生理特點
(一)循環係統
1.胎兒循環係統的解剖學特點胎兒的循環係統由1條臍靜脈、2條臍動脈、動脈導管和卵圓孔組成。
(1)臍靜脈臍靜脈進入胎體,臍靜脈的血液來自胎盤,含氧量較高,營養豐富。臍靜脈的末支為靜脈導管。臍靜脈在出生後閉鎖為肝圓韌帶,其末支靜脈導管閉鎖為靜脈韌帶。
(2)臍動脈臍動脈帶有來自胎兒氧含量較低的混合血,注入胎盤與母血進行物質交換。出生後閉鎖,與閉鎖的腹下動脈相連成為腹下韌帶。
(3)動脈導管位於肺動脈與主動脈弓之間,出生後動脈導管閉鎖成動脈韌帶。
(4)卵圓孔位於左右心房之間,出生後數分鍾開始關閉,多在生後6~8周完全閉鎖。
2.血液循環特點來自胎盤的血液經胎兒腹前壁分3支進入體內。一支直接入肝,一支與肝門靜脈彙合入肝,這兩支血液最後由肝靜脈入下腔靜脈,另一支靜脈導管直接注入下腔靜脈。故進入右心房的下腔靜脈血是混合血,有來自臍靜脈含氧較高的血,也有來自胎兒下肢及腹部盆腔髒器含氧較低的靜脈血。
卵圓孔開口處位於下腔靜脈入口,故下腔靜脈入右心房之血液絕大部分立即通過卵圓孔進入左心房。從上腔靜脈入右心房的血液,在正常情況下很少或不過卵圓孔,而是直接流向右心室進入肺動脈。由於肺循環阻力較高,肺動脈血大部分經動脈導管流入主動脈,隻有約10%的血液通過肺靜脈入左心房。左心房含氧量較高的血液迅速進入左心室,繼而入主動脈直至全身後,經腹下動脈、臍動脈進入胎盤,與母血進行交換。可見胎兒體內無純動脈血,而是動、靜脈混合血,且各部分血液的含氧量不同。進入肝、心、頭部及上肢的血液含氧量和營養物質較高以適應需要,注入肺及身體下部的血液含氧和營養較少。胎兒出生後開始自主呼吸,肺循環建立,胎盤循環停止,循環係統血流動力學發生顯著變化。左心房壓力增高,右心房壓力下降,卵圓孔開始閉合,肺循環建立,肺動脈血不再流入動脈導管。
(二)血液係統
1.紅細胞紅細胞生成在妊娠早期主要來自卵黃囊,而妊娠10周主要在肝生成,以後脾、骨髓逐漸具有造血功能,妊娠足月時至少90%的紅細胞由骨髓產生。紅細胞總數無論是早產兒或足月兒均較高,約6×1012/L。在整個胎兒期,紅細胞體積較大,紅細胞的生命周期約為成人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