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節(2 / 3)

“你到底要怎樣?”馬瑪麗問道。

劉炟道:“父皇對母後情深無怨,既往不咎,皇祖母當年體恤父皇心意,故力扶母後為天下之主。如今孩兒也想效法父皇,求立竇氏,還望母後成全!”

原來隻不過是想立竇貴人為皇後。其實竇固自永平十五年有功以來,在前朝如日中天,哪怕馬瑪麗這個太後不同意,隻怕也得迫於大局,開口認輸。如今劉炟卻懂得和她商量,可見仍然算是個孝順的孩子。至少,表麵的孝順功夫還是願意做的。

“你可知先帝因何廢竇固在家中十幾年?”馬瑪麗問。

劉炟猶豫了很久,還是委婉地表達了自己意思,說那是竇固當年得罪了伏波將軍馬援的緣故。

“非也。隻因竇氏風頭太盛,唯恐功高震主,故而才有意壓製。”馬瑪麗道。

劉炟一臉不信的樣子,又許諾說:“父皇在世時嚴尊建武製度,是以未能為伏波將軍正名,隻在太夫人過世之時,允修祠堂,如今孩兒為天下之君,自當為外公正名,命人持節追策,以示忠義。”

這話馬瑪麗愛聽。雖然她已經在《顯宗起居注》中做了些手腳,使得後世人很輕易就能了解馬援的冤情,但是若是皇帝自願為老頭子翻案,豈不是錦上添花?隻是——

“竇氏才貌雙全,但隻恐沿襲東海驕妒之風。”馬瑪麗道。

劉炟才不相信竇氏善妒,此時的竇貴人,溫順得如同一隻小綿羊一般。但是他當然不能這麼說。

“父皇在世時常以母後太過寬宏大度為憾。”劉炟答道。

“竇氏身形單薄,隻恐不好生養。”

“人未必當自生子,但患愛養不至耳。”劉炟毫不猶豫地引用當年劉莊的話,回答道,“孩兒隻希望能立一個自己喜歡的皇後,至於皇太子,乃國之大事,自然請母後拿主意。”

“皇後廢立,亦是國之大事。”馬瑪麗又說道,“若是皇後不安於室,你又該何以自處?”

“情深無怨,既往不咎。”劉炟答道。其實他雖然愛竇貴人,但是未必達到了情深無怨,既往不咎的地步。若是竇貴人的背後沒有東海勢力以及竇家勢力,隻怕他根本不會花心思讓她進宮來。隻是到了此時,這句話無疑是最能堵住太後質疑的。

“好,好的很。”馬瑪麗道,“你立後之事,哀家不會再行過問。”

建初三年,漢章帝劉炟立大竇貴人為皇後。同年,命五官中郎將持節追策馬援為忠成侯。大宋貴人生出了劉炟的第三子劉慶,如夢初醒,托庇於太後長樂宮,時時侍奉。

建初四年年初,風調雨順,邊境安寧,馬防戰功卓著。劉炟依照前言,封舅氏馬廖為順陽侯,馬防為穎陽侯,馬光為許侯。後經太後斥責,不得已請辭,以特進就第。

當年,《顯宗起居注》著成,成為《東觀記》等史書的重要參考依據。《顯宗起居注》著成之後,經許多人翻閱,其中班超和班固的妹妹班昭已嫁曹氏,素有賢名,是有名的曹大家,因提議說:“太後娘娘此舉大善。妾有一提議,何不命人編著一本《女誡》,將太後娘娘以及先賢烈女的事跡悉列其中?”太後笑而不語。

四月,在太後的主張下,立宋貴人之子劉慶為皇太子。

六月,太後崩,與明帝合葬顯節陵。八月的時候,章帝公開下詔,賞給生母賈貴人相當於馬瑪麗在世時給有兒子的諸貴人的待遇,又格外加賞黃金、布匹、永巷宮人若幹,從此史書上便再也尋不著賈貴人的一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