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勢如破竹(2)(1 / 3)

倭寇終於開始出現騷亂了,因為他們親眼見證了奇跡,疲憊之師變成了泰坦巨人,揮舞著刀劍要來滅絕不屬於這個島上的一切外來生物。

但這畢竟是來自九州的倭寇,短暫的騷亂之後,他們開始整隊,準備趁戚家軍立足未穩,擊其半渡,將他們趕下大海。

可突然之間,又是一陣響聲回蕩天地。

這次不是鼓聲,而是炮聲。

原來戚繼光為了打贏橫嶼之戰,還專門調來了已經訓練完畢的戚家水軍,這些水軍戰船上,統一裝備戚繼光改良過的火炮——戚將軍炮,又因戚繼光被鬼子叫為戚虎,所以又叫虎尊炮。這種火炮隻是一種中小型火炮,但最大的特點是經過戚繼光改良後,射擊精度大為改觀。

所以炮彈都精準無誤地落在倭寇的營房,鬼子大本營一片火海。

倭寇瞬間淩亂,但很快又恢複了鎮定,決定分兵一半前去救火,他們自信,僅憑一半精兵,也足夠對付已經精疲力竭的戚家軍了。

但就在倭寇遲疑猶豫的片刻之間,到岸的戚家將士已經擺好隊形,一切都按照戚導演的部屬進行,時間進程嚴絲合縫。

自鴛鴦陣成型的那一刻起,鬼子的命運就已注定——粉身碎骨的滅亡。

雖然他們夠凶夠惡,雖然他們夠狠夠狂,雖然他們是人渣中的極品,但也難敵這個世界最勇猛頑強的戰士,所以很快戰場變成了屠宰場,島上三千多倭寇,被斬首開顱兩千六百多,剩下的或是被趕進火海燒死,或是扔進大海淹死,解救百姓三千七百多人,而戚家軍將士隻損失了十三人。

戰鬥結束了,用盡最後一分氣力的戚家軍將士再也支撐不住,橫七豎八躺倒在地,橫嶼的天空重回寂靜。

戚繼光此刻熱淚盈眶,戰鬥持續了整整三個時辰,戚繼光就以驚人的意誌為將士擂鼓助威了六個小時,天地之間一片肅殺,戚繼光對著海岸有節奏地敲打著自己譜曲填詞的戚家軍的軍歌,也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首軍歌——凱歌,全軍都被鼓點所感染,千人齊唱,聲動四野: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衝鬥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幹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停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此即千古傳誦之《凱歌》,青史留轉,餘音不絕。

牛田林墩之戰

橫嶼大劫之後,胡宗憲覺得對福建方麵有了交代,本著幫人不幫到底的原則下令戚繼光班師回浙。

這可把汪道昆給急壞了,他連忙以老鄉的身份和胡宗憲套近乎,說戚繼光神勇無敵,福建此刻敵情還十分嚴峻,此刻調回戚家軍,倭寇必定再掀滔天巨浪,以致生靈塗炭,最後當然少不了給胡宗憲戴下高帽子,戚家軍如此威猛,都是胡總督慧眼識人,因材施教之功,福建平定,胡總督功蓋當世雲雲。

胡宗憲倒不是個馬屁就能打發的人,隻是覺得汪道昆所言有理,於是回信同意戚繼光留在福建繼續抗倭,隻是他自己並沒有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給戚繼光寫信。

接到了行政許可的戚繼光,幸福的十分猖狂,畢竟對於一個天生的將軍而言,無仗可打也就無味生活,那樣活著等於閹割,於是戚繼光馬不停蹄尋找倭寇主力決戰。

結果很快發現倭寇的主力在牛田,隻是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的主力規模有些出乎意料。

拿破侖進軍巴黎,一家報紙在幾天內所用的標題第一天:“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陸”;第二天:“吃人的魔鬼向格臘斯前進”;第三天:“篡位者進入格勒諾布爾”;第四天:“波拿巴占領裏昂”;第五天:“拿破侖接近楓丹白露”;第六天:“陛下將於今日抵達自己的忠實的巴黎”。

這就是宣傳工具根據形勢發展而製造輿論導向的最精典案例,也說明了隻要你的實力足夠強大,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江湖傳言都會自動杜撰出無數關於你強大不可正視的流言蜚語。

戚繼光橫嶼一戰打的奇跡奇妙,而所有的坊間傳言都開始了對戚繼光神話的免費傳播,倭寇之間對這種神話更是深信不疑,於是他們開始堅信一個真理,不建立抗戚統一戰線,結果必然是一個個被他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