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千裏而來,所為便是殺賊,前麵便是地府陰曹,又豈能後退,不殺倭奴,誓不罷兵!”
人如果靠吃飯活著,那飯不叫飯,叫飼料。
在那一刻,我聽到了戚家軍將士從靈魂深處湧動出來的信念雷音,這個信念傳遞著華夏五千年雖屢經磨難卻生生不息的終極奧妙,這個聲音表達著神州九萬裏沃土雖百孔千瘡卻傲風笑雪的偉岸身姿,
去擁抱你們的勝利吧,
出發,戚家軍!
在出征前,為了把士氣調整到巔峰,戚繼光又專程帶著士兵們到斷壁殘垣滿目丘墟的寧德城去參觀考察,讓當地老百姓對著士兵們去哭訴鬼子的滔天罪行,直看得每個士兵都滿眼血絲,鋼牙怒咬,呼出的空氣遇見火星就能燃燒。
士氣可用,便不再羅嗦。
嘉靖四十一年(1562)八月初九淩晨,戚家軍向橫嶼發起進攻。
之所以選擇這天,是因為戚繼光不僅是個卓越的將領,即便到現在也能找到一份合格的工作——天氣預報主播,他熟知天文地理,夜觀天象,知道初九這天退潮漲潮之間的間隔最長,間隔最長的意思是殺敵的時間也最長。
但在出發之前,戚繼光下了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兩道命令。
第一道,每人就地十斤砍草,然後背上,絕不允許少一斤一兩。
士兵叫苦連天,身上的甲胄和武器裝備,負重差不多要在二十五到三十斤左右,再加上十斤稻草,這不是要人命嗎?
但戚繼光的語氣不容置疑,否則軍法從事,大家隻好照做。
第一道命令就這樣被不折不扣的執行了,大家相信自己的主帥必有他的緣由。
但緊接著的第二道命令就讓所有士兵驚掉大牙了。
戚繼光的第二道命令是,所有士兵,把衣服全部脫掉。
將士們紛紛揉了揉耳朵,確信自己沒有聽錯。
沒錯,戚繼光堅毅地點了點頭,不是脫掉盔甲,而是脫掉所有衣服,赤身裸體,一絲不掛。
脫掉衣服,和倭寇作戰,這兩件事好像怎麼都聯係不到一塊。
但大家都知道主帥從不打誑語,因此瞬間,海岸邊上挺立著幾千個潔白的屁股。
然後戚繼光才正式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等到一上路,戚家將士才發現了主帥的這兩道命令的深意。
原來淺水地帶,道路十分泥濘,隨便一腳踩下去,都能深陷膝蓋。而這些稻草,正好用來鋪路,部隊行軍因此並未受遲滯。
大家都對主帥的第一道命令歎服不已。
等到了深海,大家才明白了第二道命令的意義。
所謂深海,其實也不過水位剛及胸口,但若是穿著衣服和鎧甲,必然全部被水浸泡,到時莫說行走,就是站立水中,也是極為困難,隻有赤體上陣,才能將阻力減到最小,才有到達對岸的可能。
但也僅僅是可能,道路實在難行,雖然退潮,但浪濤還是洶湧,所以戚家軍剛剛行進到了一半,體力不支的問題開始集中出現。
橫嶼島上的鬼子看著東倒西歪無力前行的戚家軍開始得意洋洋,而對岸的戚繼光麵對著同樣的情形卻心急如焚。
照此下去,戚家將士即使能夠爬到岸上,也根本無力作戰,成為引頸待戮的鴨鵝。
人與人之間,強者與弱者之間,成功與失敗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意誌的力量,即所向無敵的決心,一旦確立了一個目標,就要堅持到底,不再奮鬥中成功,就在前進中成仁,具備這樣的品質,你就能在世界上做成任何事情——軒轅鴻鳴。
戚繼光知道在這生死關頭就是考驗意誌的時刻,退一步滿盤皆輸,熬過去創造奇跡。
於是戚繼光拿出了自己最後的法寶,他讓士兵在岸邊豎起一座巨大的通天鼓,用盡全身力氣為全軍將士敲打一曲天地動容、海神聽命的行進曲。
此刻天地的時間仿佛已然停止,戰場上一片寂靜,隻有那鏗鏘的鼓聲在敲打每個人的心髒。於是奇跡發生了,剛才還苦不堪言、搖搖欲墜的戚家軍將士,轉瞬間好像還魂的亡靈,邁著堅毅果敢的步伐,向著橫嶼島的方向殺氣騰騰地推進。